生長痛在通常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的,但不治療并不代表完全聽之任之。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減少疼痛感,以及降低出現疼痛的頻次。
【診室鏡頭回放】
9歲的孩子因為經常腿疼前來就診。家長說,孩子除了腿疼沒有其他不適癥狀,疼的時候給他按摩按摩能有所緩解,但找不到疼痛的原因。孩子平時比較好動,家長擔心孩子腿疼是運動量過大傷到了骨頭。醫生問診后發現,孩子近半年來個子長得比較快,平時有些挑食,再結合家長提供的影像學報告,初步判斷孩子是生理性生長痛。
什么是生長痛?
生長痛屬于兒童生長發育期的生理現象,是一種癥狀多變的非炎癥性疼痛。很多出現生長痛的孩子,都會有以下類似的情況:
● 疼痛常出現在下肢大腿、小腿或關節周圍部位,偶爾也會出現腰背痛、足跟痛等,以間歇性疼痛為主。
● 疼痛的位置不明確,孩子說不清具體哪個地方疼痛,且疼痛的位置有可能變換。
● 疼痛多出現在夜間,短的話持續幾分鐘,長的話可能持續幾小時。
● 即使不處理,疼痛也能自行緩解,不疼的時候沒有其他不適,大多不影響正常活動。
● 疼痛的周期因人而異,有幾天疼一次的,有幾個月疼一次的,也有每天都疼的。
為什么會出現生長痛?
目前對生長痛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并沒有完全統一的觀點,絕大多數的孩子也查不出非常明確的病因。
根據臨床顯示,導致孩子出現生長痛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骨骼發育過快,和周圍的肌肉、神經等生長速度產生較大差異,最終使肌肉、腱膜出現牽拉性疼痛。
除此之外,生長痛還與一些因素有一定的相關性:
● 不良體態。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時,如果孩子體態不佳,容易造成步態不穩等問題,從而使下肢各關節的關節面受力不均勻,誘發生長痛。
● 疼痛敏感度。不同的孩子對疼痛的感受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會受到遺傳、神經系統等方面的影響。痛覺的感知能力越高,越容易出現生長痛。
● 心理影響。如果孩子長期處于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中,會加重對疼痛的感受,使生長痛出現的頻次增高。
● 活動過多。不能說活動多會導致生長痛,但如果孩子已經出現生長痛,確實應該注意保持合理的活動量和活動強度,以免加重癥狀。
如何應對生長痛?
生長痛在通常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的,但不治療并不代表完全聽之任之。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減少疼痛感,以及降低出現疼痛的頻次。
熱療:通過局部使用熱水袋、紅外線燈等進行熱敷的方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神經功能,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溫熱的感覺也能讓人感覺更舒適,降低對疼痛的恐懼。
藥物:對于疼痛劇烈已經影響正常作息的孩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鎮痛類藥物,幫助其緩解疼痛感。但家長千萬不要自行給孩子用藥,以免造成其他健康隱患。
功能型鞋墊:對于有明顯體態問題的孩子,在專業醫生認為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按照指導讓孩子使用功能型鞋墊進行姿態糾正。但具體使用什么樣的鞋墊,要嚴格遵醫囑。
心理疏導:可以咨詢專業的兒童心理咨詢師,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來降低身體上的疼痛反應。同時家長也要配合,不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
生長痛和缺鈣有關嗎?
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一方面,肯定不能說生長痛一定是缺鈣導致的,因為絕大多數的生長痛是孩子的骨骼發育過快,與周圍的肌肉、神經等生長速度產生較大差異,肌肉、腱膜出現牽拉性疼痛導致的,但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做檢測后提示骨密度低,很容易讓大家把二者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兒童處在發育旺盛階段,骨骼的階段性特點就是骨密度相對偏低,這是骨骼不斷生長的一種表現,不能和缺鈣畫等號。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體內的鈣含量大量流失,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神經興奮性,從而引發肌肉疼痛、肌肉痙攣等癥狀,等于加大了生長痛出現的可能性。所以,有時候在針對具體病例的時候,醫生也會開出補充鈣劑的處方。
特別提醒
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同一個部位持續疼痛,而且主要是骨頭疼,或局部出現紅腫使得活動受限,以及近期有過外傷經歷,等等,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診,以排查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本期診室小結
● 生長痛主要是骨骼發育過快,和周圍的肌肉、神經等生長速度產生較大差異,最終使肌肉、腱膜出現牽拉性疼痛。也和不良體態、疼痛敏感度、心理影響、活動過多等有一定聯系。
● 生長痛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緩解疼痛或減少出現生長痛的概率。
● 生長痛大多和缺鈣沒有關系,但特殊情況下缺鈣確實會誘發生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