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一般課題“‘兩創’背景下文創產品對龍山文化影響力提升研究”(JNSK23C129)、2024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良渚‘禮文化’在智能文創產品設計中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研究”(L2024Q05100293)、2024年度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新石器時代彩陶紋飾在膠州上合組織特色產品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研究”(QDSKL2401277)研究成果。
一、龍山文化概述
(一)龍山文化陶器器形及紋飾調研
龍山文化陶器以黑陶為主,還有少量的灰陶、紅陶、黃褐陶、白陶等。陶器的器形主要有杯、鼎、盆、罐、、豆、、、、、壺、12種,代表器物如蛋殼黑陶高柄杯、黑陶鳥喙足鼎、竹節紋黑陶盆、黑陶罐、夾砂灰陶繩紋、網紋細柄黑陶豆、黑陶、編條紋黑陶、灰陶、白陶、黑陶雙系壺、黑陶墨。陶器紋飾也有很多種,如鏤孔、斜線紋、竹節紋、凹弦紋、凸弦紋、劃紋、籃紋、堆紋、編織紋等。
(二)龍山文化內涵
1.審美特征
龍山文化中不同器物上的紋樣變化體現了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審美的變化和提升。從龍山文化早期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加工工藝、燒制溫度和手工制作的限制,器物并非一體成型,陶器的紋飾以籃紋為主,有些陶器又在籃紋上面飾以數道甚至通身飾以若干道附加堆紋,主要用來加固器身。龍山文化早期的陶器仍受到仰韶文化的影響,器形也相對固定,以杯、盆、罐、瓶為主;而隨著加工技術、燒制溫度和輪制的普及與進步,龍山文化晚期器物雖然仍以灰陶為主,但黑陶的數量明顯增多,器形也增加了鼎、、豆、隔等,部分陶器采用模制成型,紋飾也出現了弦紋、劃紋和鏤孔等。以上說明到了龍山文化晚期,器物上的紋樣不僅僅是為了加固器身,更是為了提升器物的美觀性。
2.禮器和圖騰崇拜
龍山文化中的陶器器物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生活用器,如儲水器、酒器、食器等;另一類是禮器,如高柄杯、黑陶盆等。禮器是原始人類為了體現權力和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創造出來的,主要用于祭祀、喪葬等禮儀活動中。龍山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中,都存在禮器。例如,臨沂縣大范莊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高柄鏤孔黑陶杯,它的高柄座和杯腹上的鏤孔紋飾變化復雜,有三角形、條形和葉形等,它的雕刻鏤孔工藝十分精細且復雜,故判斷它不是生活用器,而是特意制作的禮器。
龍山文化器物的紋樣除了常見的繩紋、籃紋、方格紋外,中原龍山文化陶寺遺址(山西襄汾)中的陶盤上還刻有蟠龍紋。蟠龍紋可能是氏族的圖騰紋,這是較為典型的圖騰崇拜。
二、龍山文化的文化元素提煉與重構
龍山文化的文化元素有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器形、陶器表面紋樣、陶器顏色等,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出發,提煉龍山文化中的文化元素。首先,從杯、鼎、盆、罐、、豆、、、、、壺、12種器物中提取陶器器形(圖1);其次,從竹節紋、凹弦紋、凸弦紋、劃紋、籃紋、鏤孔、堆紋、繩紋等中提取表面紋飾,進行抽象設計;最后,從杯、、、壺、等器物中提取黑色(R:56;G:54;B:55)、土黃(R:181;G:131;B:73)、灰綠(R:116;G:120;B:100)、淡黃(R:252;G:221;B:177)、紅褐(R:72;G:36;B:41)五種顏色。


根據上述文化元素提煉結果,對提煉后的文化元素進行重構,也就是將器形、紋樣和顏色三部分進行隨機組合。本文設定“器形”用“f”表示,“紋樣”用“p'表示,“顏色”用“c”表示,故12種器形為f1—f12,9種紋樣為pl—p9,5種顏色為c1—c5,三部分可隨機進行組合。本文以“f5-p4-c5”組合為例進行元素重構,結果如圖2所示。
三、多層面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的方式及途徑
(一)多層面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的方式
本文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了龍山文化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面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
1.政治方面
首先,相關部門可以加強政策支持,將龍山文化保護與傳承納入當地的文化發展戰略當中,制定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考古發掘、遺址保護等工作的有序開展。其次,可以通過國際交流活動讓龍山文化走出地方,提升龍山文化的國際知名度。最后,通過文創產品助力打造文化品牌,將龍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設計、應用和推廣中,打造具有龍山文化特色的品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2.經濟方面
首先,可以依托龍山文化發展當地的文化旅游,例如濟南市章丘區可以依托龍山文化遺址及龍山文化博物館,開發章丘區特色文化旅游線路,同時關聯數字化和信息化,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可以重點開發文創產品,通過對龍山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煉和重構,設計開發具有文化內涵和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后,可以通過文創產品的開發打造文化產業園,整合龍山文化資源,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文化方面
首先,可以通過博物館展覽、文創產品推廣、影視作品、網絡傳播等多種形式,向公眾普及龍山文化知識,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可以增加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創新龍山文化的表現形式,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開發龍山文化實景游戲等。
(二)影響力提升途徑
通過對龍山文化的調研,探究龍山文化影響力提升的多種途徑。本文以文創產品設計為例,利用實體類、虛擬類等多種類文創產品多方位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
1.實體類
通過實體類產品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可以廣泛進行社會設計征集,設計出多種類、多應用領域的實體類文創產品,如辦公用品、旅游紀念品、家居產品等,然后進行批量生產,并在龍山文化遺址、博物館等地進行銷售和推廣。
2.虛擬類
通過虛擬類產品提升龍山文化影響力,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與龍山文化博物館、遺址等地結合,設計大型虛擬游戲、AR藏品挖掘挑戰、考古紀念幣設計等虛擬類產品,提升人們對龍山文化的游覽體驗和記憶度。
四、龍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一)龍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的用戶畫像分析

筆者針對龍山文化文創產品進行了市場調研,然后根據市場調研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繪成了用戶畫像,最后對用戶畫像進行分析,得出關于龍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的消費動機和典型需求。這種根據消費動機和典型需求設計出的文創產品,更具有實用價值和文化內涵。
筆者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進行了調研,根據分析得到了不同用戶對龍山文化文創產品的期望,如高文化價值、高實用價值、高美觀性、高互動性和智能性等。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參考用戶畫像分析表對產品進行設計和改良,制作出令消費者滿意的文創產品。
(二)龍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改進思路
通過線上及用戶調研發現,目前龍山文化文創產品存在單一性強、美觀度低、缺少文化內涵等問題。本文就以上問題,對龍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提出改進思路。例如,通過深度挖掘龍山文化的文化元素,將文化元素提煉重構,形成新的圖案,然后將新的圖案融人文創產品中,從而設計出文化內涵豐富、美觀度高、種類豐富的產品。筆者以龍山文化的文化元素重構圖案結果為例進行文創產品設計(圖3),為龍山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改進提供新的參考。
五、結語
本文對龍山文化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在“兩創”背景下,通過文創產品開發的方式提升龍山文化的影響力,從而提高龍山文化的知名度,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體方式如下:通過對龍山文化的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和重構,形成新的圖案,然后將圖案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繼而將龍山文化文創產品產業化,提升龍山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何德亮.山東龍山文化的類型與分期[J].考古,1996(4):63一76,81.
[2]姜坤鵬.象形與秩序:淺析龍山黑陶的藝術風格[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3):45-47.
[3]殷芳草.器以載道:龍山文化中禮文化在當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21.
[4]姬瑜:龍山蛋殼陶文化符號在家居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東北石油大學,2023.
[5]王兆強.AR技術背景下山東龍山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3.
[6]王立明.基于齊魯文化的文創產品發展實踐:以山東博物館文創發展為例[J].人文天下,2020(13):34-37.
作者簡介:
唐欣,碩士,青島工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