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Vermeer)作為17世紀的荷蘭繪畫大師,以日常風俗畫的獨特視角、細膩入微的情感抒發以及光影運用的非凡技巧,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全球的繪畫藝術。維米爾的繪畫不僅為西方寫實油畫樹立了典范,更為中國寫實油畫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示。國內有關維米爾繪畫的研究起步較晚,尚有探索空間,因此深入研究維米爾的繪畫藝術,對于推動中國繪畫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本文依托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數據庫等學術資源,對維米爾繪畫在國內的研究現狀與研究趨勢進行分析,綜述近四十年來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為維米爾繪畫及油畫藝術的研究提供啟示。
一、關于維米爾繪畫寓意的研究
(一)圖像的本體寓意
近年來,中國學者在維米爾圖像隱喻問題的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其主要圍繞畫中物品、畫中畫以及畫中人物等展開探討,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框架。
1.畫中物品的研究
維米爾畫面中常見的物品有信件、窗戶、樂譜樂器、科學儀器、珍珠等,其傳遞的內在含義深化了繪畫主題的表達。盡管對部分圖像的理解或有偏差,但整體指向基本一致。具體而言,其圖像本體寓意大體歸結為以下三大類:
其一,純潔而熾熱的愛情象征。陳蕓認為,樂器與樂譜代表愛與和諧,同時傳遞了人物內心細膩的情感[1]。張牧子整合了含有珍珠元素的畫面,分析了珍珠在不同場景中的寓意,指出在包含丘比特與書信的作品中,珍珠往往象征著愛情[2]。
其二,智識與階層的崇高象征。張熙認為信件是精英階層社會行為的縮影,畫中信件內容的不可讀性隱喻著階層的區分,代表了上層資產階級精英對新富階層的排斥[3]。郭亮認為,樂譜和書籍象征著博學,是精英階層的生活方式[4]。宋俊杰將科學儀器(地球儀與天象儀)歸納為三種寓意——權力、財富、科學[5]。
其三,道德教化的隱喻之意。窗戶作為“道德規勸”主題的關鍵物品,其具有多重含義。張峰認為,窗戶的半開狀態強調畫中人物被引誘,同時窗戶上繪制了象征節制的人物形象,以此表示對女性道德的警示[6]。
2.畫中畫的研究
維米爾作品常采用畫中畫的嵌套式結構,并融入丘比特畫像、地圖、宗教畫等元素,賦予作品深層寓意與情感,在構建畫面主題時發揮獨特作用。
丘比特畫像與繪畫中的愛情主題緊密相連。徐紫迪對維米爾繪畫中的丘比特圖像進行溯源,指出其受到凡·維恩書中的插圖及文藝復興圖像的影響,丘比特將畫面引向了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7]。陳蕓記錄了維米爾畫面修復后“丘比特顯現”這一熱點事件,認為丘比特暗示畫中女子愉悅的心境及對忠貞愛情的渴望[8]。對于畫中地圖的研究中,郭亮指出,維米爾在《軍官與微笑的少女》中以地圖象征著民兵在精神上所享有的地位,并通過地圖的描繪贊揚荷蘭人民現在擁有的土地[9]。徐紫迪提到,《繪畫的藝術》中的過時地圖被畫家用來表達對往昔山河全貌的追思,傳遞出已逝歷史的恢宏氣勢[10]。張峰認為,《窗邊彈魯特琴的女子》與《讀信的藍衣女子》中的地圖暗示著男主人的遠行,從而將畫中寓意引向對女主人的道德訓誠[11]。
對畫中宗教畫的研究方面,宋俊杰提到,畫中畫《最后的審判》象征上帝作為審判者目視著天秤,將義人與不義之人區分,秤盤的空空如也象征著生命的無奈與財富的空虛[12]。張牧子指出,畫中畫《摩西的發現》借用典故,與17世紀婦女遺棄私生子的行為產生聯系,使畫面充滿了禁忌愛情的氛圍[13]。
3.畫中人物的研究
二、維米爾的繪畫特征與藝術風格
首先,維米爾的繪畫借由女性形象表達對女性道德的委婉勸誠。陳蕓指出,畫中溫馨的家居氛圍以及女性的賢良淑德與多才多藝,隱喻了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規范的期待[14]。徐紫迪進一步分析,《沉睡的女仆》中的女仆形象超越了傳統的敘事框架,讓原本繪畫中直白的道德勸誠轉向含蓄的表達[15]。其次,借由女性抒發對家庭秩序化與社會秩序化的愿望。張熙指出畫中女性無論是被塑造成美德的化身,還是作為反諷勸誡的象征,都臣服于夫權、虔敬上帝,肩負男性對秩序控制的訴求[16]。最后,映射了維米爾尊重關愛女性的態度。張靜淼認為維米爾畫中的女性不會因為地位與身份的不同而存在美的差異,其隱含著維米爾對女性平等關愛的態度[17]。此外,也有學者從維來爾畫作中的男性形象入手進行研究。如徐紫迪通過對《天文學家》與《地理學家》的解讀,指出兩幅作品中的學者形象象征著人類思想的兩個領域,蘊含著宗教與神學的深刻含義[18]。
4.風景的研究
維米爾的風景題材作品較少,僅存《小街》與《代爾夫特一景》?!洞鸂柗蛱匾痪啊芬噪[喻的方式,寄托了對1654年火藥爆炸事件中消逝的故鄉美景,以及已故摯友的深切懷念與崇高敬意。在畫面中,畫家通過巧妙的視覺矛盾,不僅展現了自己的堅定信仰,還暗示了城市所蘊含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維米爾對代爾夫特獨特氣質的深刻詮釋[19]。
(二)圖像的社會寓意
維米爾用“以小見大”之法,借室內物品的象征隱喻,映射“室外”的現實世界。學者們為深入探究圖像背后的社會寓意,綜合考量其個人經歷、地理位置、社會環境等,進一步挖掘其深層內涵。
徐紫迪從社會政治的角度進行解讀,指出維米爾身處獨立后的荷蘭共和國,其對地圖的描繪再現了統一的荷蘭,表現了國家的恢宏氣勢與自身的雄心壯志[20];張熙提到,在17世紀的荷蘭,造船技術的發展促使男性紛紛加人海上貿易或漁業,他們與愛人的交流多依靠書信,使得書信成為愛情的象征符號[21];郭亮從人文地理的角度指出維米爾以精湛的技巧在畫中繪制出地圖,反映了荷蘭地圖學的技術進步以及精英階層的社會志趣,同時因受到17世紀荷蘭自然科學與數理方法的影響,維米爾開展了藝術與科學融合式的創作嘗試,從而構建出了復雜的繪畫語言[22]。
維米爾受德·霍赫、尼古拉斯·梅斯、特·鮑赫等畫家的影響,一生熱衷于對室內場景的描繪,其《沉睡的女仆》體現了畫家風格與題材的轉變[23]。維米爾繪畫對于國內靳尚誼的繪畫及國外查爾斯·卡雷爾費迪南德·旺內曼的繪畫產生了影響[24]。
維米爾的作品以表現日常生活為主,通過精湛的光影技法、細膩的色彩、嚴謹的構圖、超高的寫實技巧,加入了對人性至高境界和至高美麗的贊美,體現了深刻持久的真實[24]。此外,維米爾的畫作還散發著神秘氣質。通過獨具一格的光線表現手法,維米爾于畫面中營造出寧靜祥和之境,而光線的微妙變化與巧妙布局,又賦予畫面一種亦真亦幻的特質。這種虛實相生的視覺效果并非偶然為之,而是畫家有意為之的藝術表達。在其作品中,常常隱匿著諸多懸念,它們或是藏于人物的微妙神情,或是隱于場景的獨特布置,猶如等待解鎖的謎題,等待觀者憑借自身的藝術感悟與知識積淀去解讀、破譯,進而深入探尋作品背后更為深邃的意蘊。
三、現有研究的不足
(一)維米爾繪畫寓意的相關研究
首先,在研究內容的維度上,對于維米爾畫中圖像的研究主要從本體及社會寓意兩個層面展開。對本體寓意的探討較為豐富,但對其社會寓意的深人解讀顯得相對薄弱。
其次,關于維米爾繪畫中圖像的研究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選取某一特定圖像或圖像類別進行專題式深入研究,二是針對某一具體畫作中的各類圖像進行全面剖析。前者易因范圍寬泛而深度欠缺,后者則常因視角陳舊而缺乏新意。
最后,從圖像的研究方法上來看,當前對維米爾畫中圖像的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大多數學者對其進行案例研究,這種單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研究視野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缺乏諸如比較分析、跨學科研究等多元化研究方法的運用,從而影響了對維米爾畫作圖像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二)維米爾畫面特征與風格的相關研究
從繪畫題材上來看,學界對維米爾日常生活題材作品的研究較為深入,較少關注維米爾早期神話題材的作品及風景作品。在藝術特征的比較研究中,當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將維米爾與同時代的西方藝術家進行橫向對比,這種比較雖然有助于揭示維米爾藝術風格的獨特性,然而研究缺乏跨地區與跨時代的比較,未能全面展現維米爾藝術風格的演變歷程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響。目前的相關成果顯得較為零散,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導致對維米爾藝術風格的分析容易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層動因及廣泛影響。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加聚焦和深入,以全面揭示維米爾藝術風格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
(三)維米爾創作方法的相關研究
對維米爾創作中暗箱工具的使用與空間透視的研究因涉及跨領域的專業研究,故獨到見解較為乏。雖然學者們近年來對其的探討逐步增多,但這一研究領域因其跨學科的特性而顯得尤為復雜,因此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人。
(四)繪畫鑒定與歷史修復相關問題
目前,維米爾的繪畫鑒定存在部分作品歸屬不明的問題。隨著研究深入,一些曾被視作真跡的作品被重新評估、排除,給學者研究帶來挑戰。此外,維米爾部分畫作處于修復階段,學術界對畫作覆蓋層來源觀點不一,有“維米爾自我覆蓋”和“他人后來覆蓋”兩種說法,因缺乏確鑿依據,學者難以基于準確事實深入研究圖像。因此,學者需持續關注維米爾作品認定與修復的最新進展,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策略。
四、結語
維米爾作為西方藝術領域的杰出大師,其繪畫作品深刻影響了中西油畫的技法展現與情境構建,推動了中西方藝術的多元交融與創新發展。通過對近四十年來國內相關研究成果的綜合分析,可見對維米爾繪畫藝術的探索在深度與廣度上均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本文系統梳理相關研究,進而從繪畫寓意、繪畫特性與風格分析、創作方法及鑒定修復等層面,揭示了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與不足之處,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14]陳蕓.專注、物件、日常生活:論維米爾作品中“專注”主題的符號表征[J].美術觀察,2018(8):144-150.
[2][13]張牧子.維米爾油畫中的隱喻性表達[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2.
[3][21]張熙.維米爾“書信\"題材繪畫研究[J].美術大觀,2020(8):74-75.
[4]郭亮.天體的賦格:維米爾繪畫圖像中的音樂主題[J].美術觀察,2010(4):129-134.
[5][12]宋俊杰.互觀的世界:維米爾的《天文學家》與《地理學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0.
[6][11]張峰.論維米爾繪畫中的靜物及其主題建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134-137.
[7]徐紫迪.重奏的符號:一副面具:維米爾《窗前讀信的少女》新貌魚議[J].美術大觀,2023(12):105-113.
[8]陳蕓.揭示“新”維米爾:解讀修復更新后《窗前讀信的女子》的視覺策略及其符號表征[J].美術觀察,2020(2):79-86.
[9]郭亮.17世紀地圖東傳與維米爾畫中的地圖[J].美術觀察,2011(2):121-128.
[10][20]徐紫迪.榮耀與歷史:《繪畫的藝術》中的隱喻[J].美術觀察,2020(11):77-84.
[15][23]徐紫迪.《沉睡的女仆》與維米爾的“覺醒”[J].文藝研究,2020(11):127-146,2.
[16]張熙.愛欲與壓抑:荷蘭小畫派家庭題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美術觀察,2016(1):144-147.
[17]張靜森.清冷與平等:維米爾繪畫中的女性[J].油畫藝術,2024(1):104-110.
[18]徐紫迪.維米爾繪畫的隱喻:細讀《天文學家》[J].美術觀察,2018(4):145-146.
[19]徐紫迪.真實與虛構:重讀維米爾《代爾夫特一景》[J].文藝研究,2018(4):139-150,2.
[22]郭亮.畫布上的實驗室:維米爾的藝術與17世紀的科學圈[J].藝術工作,2020(2):70-78.
[24]屈倩倩.解析維米爾及其對后世的影響[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
[25]謝麗君.經典而樸實的人性贊美:解讀維米爾《倒牛奶的女人》[J].美術,2003(7):136-139.
作者簡介:
陳依林,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創作及理論。
李春艷,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美術創作及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