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對比在近現代繪畫領域成為人們經常采用的創作手段和研究方式,研究西方繪畫大師的創作思想及繪畫語言,有利于從對其藝術精神的感悟中體會油畫創作的語言特色,激發藝術文化共鳴。康定斯基作為抽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抽象理論多帶有以主觀精神解釋的抽象意圖,為現代繪畫中的情感化創作和情緒表達提供了理論支撐。康定斯基為抽象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作品并不遵循一條從表現到抽象的固定路徑,而是包含一種圍繞著“精神表達的沖動”的個人理想追求。他探索了“精神音樂”與“視覺音樂”的藝術概念,致力于通過繪畫藝術將事物從表象中解脫出來,激活繪畫本身如同音樂的生命力,尋找繪畫抽象建構中的聽覺聯動。
聯覺作為一種特殊的感知現象,能夠通過形式和色彩喚起共鳴。康定斯基在其繪畫作品中,賦予了不同色彩、線條和形狀特定的情感和音樂特質。其將音樂與繪畫緊密相連,使不同的色彩、線條、符號相互交織碰撞,如同奏響無聲的交響樂一般,給觀畫者帶來“視聽盛宴”,使人們從圖像中感受音樂旋律[2]。
本文通過對康定斯基藝術精神的解讀發現,康定斯基的創作處于西方傳統繪畫向現代繪畫轉折的關鍵點上,檳棄了傳統繪畫對外物具象化模仿的表達形式,通過繪畫高揚“精神性”,在繪畫中呼喚內在生命的表達,這與中國藝術精神有內在的聯系。康定斯基的聯覺藝術及其藝術精神理論認為,點、線、面等繪畫元素均與聲音、情感等有著緊密的關系,這樣使得觀者在沒有玄學、哲學等認知的基礎上,仍然可以理解不同元素符號在抽象繪畫藝術中的情感表達。
一、康定斯基的藝術生涯與創作脈絡
(一)早期創作風格及創作思想
康定斯基的藝術精神論在現代藝術的發展初期初綻光芒。康定斯基結合社會領域中頗受人們關注的哲學、心理學、音樂、繪畫等多個領域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藝術精神論,確定了繪畫領域中精神表達的絕對地位。他在藝術領域確定了藝術創作以“內在需要”為原則,從主體方面規定藝術家的主體精神,展現了繪畫元素背后蘊含的“藝術聲音”3]。他認為,繪畫創作中“內在需要”的貫徹,需要放棄傳統繪畫中的具象表達思維,將視覺形式語言作為繪畫情緒的表達,通過點、線、面等元素展現人們情緒上的律動和共鳴,創作可以聆聽藝術家情緒、展現其所對應的音樂節奏和動力的作品。他曾強調,作品中的色彩、線條以及形式所產生的效果與音樂一樣,都可以進發出強大的能量,音樂與圖像的表達在一定層面上都在追求內在精神的表達。他曾列舉自己作品中的色彩、線條和形式所產生的各種效果,如“由不同色調的粉紅色斑點組成的整個賦格曲”,“各種藍色的斑點,產生的一種內在的溫暖效果”,以及“非常深的棕色形式引入了一種鈍化的、極其抽象的音調,使人聯想到一種絕望的元素”。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種不同于傳統框架的繪畫聯覺,這是不同感官形態的交融混合,即聽顏色、品聲音等能力[5。
(二)抽象風格的發展
20世紀初,康定斯基正式踏上了抽象藝術的探索之旅。1910年,他創作了被后世公認為第一幅抽象水彩畫的驚世之作,這幅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在藝術的浩瀚星空中閃耀,標志著抽象繪畫藝術的誕生。在這幅畫中,康定斯基大膽地摒棄了傳統繪畫中對具體物象的描繪,而是運用色彩和線條的自由組合,構建出一個充滿神秘與想象的畫面。色彩不再是對現實物體顏色的模仿,而是被賦予了獨立的情感和意義,線條也不再是勾勒物體輪廓的工具,而是成了表達情感和節奏的重要元素。
為了進一步推動抽象藝術發展,康定斯基在1911年與其他藝術家共同創立了“青騎士社”,經過時間的沉淀、啟發,其藝術創作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他在1913年創作的《構成第七號》(圖1)從畫面整體布局來看,呈現出一種極其復雜而又充滿秩序的結構,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幾何圖形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充滿動感和張力的空間。在這幅作品中,康定斯基運用了豐富的色彩,這些色彩如同跳躍的音符,在畫面中奏響了一曲激昂的交響樂。畫面的左上角,一片明亮的黃色區域格外引人注目,它仿佛是太陽的光芒,給整個畫面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畫面中心,深沉的藍色與黑色相互融合,營造出一種神秘而深邃的氛圍,與周邊明亮的黃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康定斯基繪畫藝術中的視聽聯覺
(一)基于色彩對比與調和的聯覺效果
康定斯基在《論藝術的精神》中強調聯覺的概念和重要性,從其繪畫中可以看出,康定斯基以音樂來論證繪畫的抽象性,且基于音樂基礎論證繪畫的抽象性。這種從聲音到圖像的聯覺理論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移覺,是一種跨越感官的感知機制,指將一種感官的感覺轉移到另一感官上。康定斯基的抽象主義繪畫藝術精神受到了德國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Wagner)的啟發,從其音樂中感悟到了音樂與繪畫藝術融合的可能性。在聽完瓦格納的《羅恩格林》(Lohengrin)歌劇后,康定斯基產生了關于色彩與線條的奇妙幻想,粗野的色彩和幾乎著魔的線條躍于腦海中,就如他在日記中提到的,“我的眼前出現了色彩,無節制的、瘋狂的線條在我的腦海中自發地蔓延開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其作品《對立的聲音》(圖2),標題中就提到了聲音,同時強調對立,即靜態的圖像中展現出動態的聲音。
作品中,鮮明的色彩、尖銳的幾何結構以及細節之處的對抗沖擊都通過一種張力的平衡,展現出對立元素之間產生的“最大的聲音”。例如,作品右下方及左上方的圓形成了一種位置上的對立,以及左上方圓圈內的黃藍色彩對比和右下圓圈的黃黑色彩的對比,使得整部作品如同其標題一樣,充分展現了對立的“聲音”。
(二)線條的動態與情感聯覺
康定斯基對線條的運用可謂獨具匠心,他深知不同類型的線條能夠喚起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與情感聯想,如同音樂中的音符,各自擁有獨特的音色與節奏。在康定斯基的藝術理念中,直線代表著堅定、穩定與秩序,如同一條筆直前行的道路,向遠方無限延伸,給人以明確的方向感和堅實的力量感。康定斯基認為垂直的直線猶如巨人般屹立不倒,具有沉穩、強大的氣場,讓觀者可以從線條中感受到堅定、力量和莊重的氛圍。遷回的曲線則充滿了靈動、柔和與變化,優美、流暢的曲線可以像優美的旋律,在觀者心中流淌,為其帶來一種愉悅舒適的感受。每種線條都有著特定的表達,如康定斯基在其繪畫作品中通過折線描繪破碎的建筑、扭曲的肢體以及激烈的斗爭場面,增強觀者的緊張感8。《即興31號》(圖3)是其運用線條表達情感與動態的經典之作,各種線條相互交織、碰撞,形成了一幅充滿動感與活力的視覺畫面。在畫面的中心部分,粗壯的曲線蜿蜓流轉貫穿其中,如同奔騰不息的河流,充滿了強大的生命力。畫面中曲線的形狀不斷變化,時而彎曲,時而伸展。圍繞著這條中心曲線,眾多纖細而快速流動的線條向四周擴散開來,如同飛濺的水花,又似閃爍的星光,充滿了靈動與活力。這些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向各不相同,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混雜而又有序的節奏。從線條的動態表現中,觀者能感受到強烈的情感,作品也如同一首激昂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與力量。
在畫面的邊緣部分,一些折線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緊張感和沖突感。這些折線與中心曲線和周圍的流動線條相互呼應,共同營造出一種充滿動感與張力的畫面氛圍,使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夠深刻地感受到線條所傳達的豐富情感和強烈的動態聯覺。
三、康定斯基藝術聯覺創作技法帶來的啟示
(一)啟發新的藝術流派與創作風格
康定斯基的藝術聯覺創作技法推動了現代藝術的誕生和發展,為現代繪畫的風格變化帶來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其抽象表現主義強調藝術家自發創作和情感抒發之間的聯結性,追求一種超越具象的精神表達。其還強調色彩、線條本身所具有的表現力與情感表達功能,啟發了眾多藝術家對于繪畫的創新表達。例如,杰克遜·波洛克受其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在創作過程中摒棄了傳統的繪畫工具,如畫筆、畫刀等,將顏料直接傾倒、滴灑在畫布上,任其自由流淌、交織,形成一種受畫面框架限制卻充滿動感和隨機性的畫面效果。這種創作風格與康定斯基將繪畫視為內在情緒及情感抒發的觀點不謀而合。
(二)豐富藝術教育領域的感知與創造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其藝術理論思想對藝術教育領域來說是一盞明燈,不僅為學生的創造力和感知力培養照亮了前行之路,還為藝術教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其藝術著作強調,藝術創作應擺脫對現實的刻板模仿,鼓勵學生深入挖掘內心的情感與想象,這一理念與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標高度契合。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借鑒康定斯基的創作方式,在繪畫創作中融合康定斯基的創作思想和藝術理想,不再受傳統繪畫規律的限制,而是結合繪畫聯覺展現內心豐富的世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聯覺體驗,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其獨立思考,提升創作者的聯覺能力,進一步加深其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更加豐富和敏銳的感知能力。
四、結語
文章通過對康定斯基藝術聯覺創作技法的深人研究,清晰展現了他在抽象主義繪畫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他以獨特的視聽聯覺創作技法,賦予了色彩、線條和形狀音樂般的情感和節奏,不僅為現代繪畫藝術開辟了新的道路,啟發了眾多新的藝術流派與創作風格,還為藝術教育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感知與創造能力。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其理論在中西文化融合與對比的大背景下,展現出了獨特的價值,讓我們在欣賞其作品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靈感,不斷豐富個人的藝術創作與教學方法,推動藝術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川陳贊冰,徐迎慶.視聽聯覺與康定斯基的音樂可視化[J].美術觀察,2022(2):92-96.
[2]呂凱,李林杰.康定斯基的理性藝術精神在\"智圓行方”系列海報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文獻,2022(3):138-140.
[3]史志航,朱國華.異質與超越:論阿多諾《美學理論》中的藝術精神[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24(5):171-176,210.
[4]馮源,施歡華.康定斯基繪畫中的音樂性研究:以“即興”系列作品為例[J].浙江工藝美術,2024(6):145-147.
[5]LINDSAY K C,VERGO P.Kandinsky:complet e writings on art[M].Boston.G.K.Hall,1994.387 -388.
[6]王曉升.藝術精神的唯物主義維度:阿多諾對于藝術危機出路的思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24(2):15-27.
[7]馬非.從圖像到圖形:神智學對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的影響[J].美術研究,2020(5):114-117.
[8]靳再.聯覺戲劇建構:戈登·克雷與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空間探索[J].藝術教育,2024(6):155-158.
作者簡介:
任煦羲,碩士,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繪畫創作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