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衛星制導炸彈呈現多系列、模塊化與精準化特征,其四大主力型號——K08BE/K029BE滑翔增程彈、KАB-500С/1500C制導航彈、PBK-500U集束戰斗部航彈及FAB-500/FAB-1500滑翔炸彈,通過“慣性+GLONASS”雙模制導、防區外打擊和多樣化戰斗部設計,構建起覆蓋不同作戰場景的精確打擊體系,依托抗干擾衛星信號接收與智能引信技術,實現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其核心優勢在于將傳統航彈升級為低成本高精度武器,顯著提升俄空天軍對地面高價值目標的遠程精確打擊效能。
俄羅斯有4個系列衛星制導航彈:K08BE/K029BE衛星制導滑翔增程彈、KАB-500С/1500C衛星制導航彈、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FAB-500/FAB-1500滑翔制導炸彈。
K08BE/K029BE衛星制導滑翔增程彈 K08BE衛星制導滑翔增程彈采用半球形頭部+圓柱形彈體、彈體中部4片X形布置梯形彈翼、尾部X形布置梯形尾翼的總體設計,由頭艙、戰斗部艙和尾艙組成,沒有火箭發動機等動力裝置,屬于滑翔制導航彈。該型彈配備了慣性導航系統和衛星制導系統,配有高爆戰斗部,總重量505千克,彈頭重390千克,全長2.84米,直徑0.355米,最大投擲高度14千米,投放載機速度550~1100千米/小時,最大滑翔距離40千米(在14000米高度投放),命中精度可達2~5米,從而掛彈飛機能在中近程防空導彈的防區外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彈頭配有智能引信,具有3種引爆延時模式。
K029BE衛星制導滑翔增程彈采用半球形頭部整流罩+近圓柱形彈體、彈體中部4片X形布置大型帶折疊三角翼的梯形彈翼、尾部X形布置梯形尾翼的總體設計,由頭艙、戰斗部艙和尾艙組成,折疊彈翼展開后成為大型三角翼,可增加升力。該型彈的最大射程達50千米(在15000米高度投放),從而掛彈飛機可在中近程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采用慣導系統+GLONASS衛星制導,命中精度10米,具備全天候、全天時、“發射后不管”的作戰能力。采用鉆地戰斗部,可擊穿鋼筋混凝土工事,用于精確打擊地下工事或堅固防護的目標;采用智能化引信,使得航彈穿透外層防護、進入目標內部才爆炸,以徹底摧毀目標。
K08BE衛星制導航彈與K029BE衛星制導航彈高度依賴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目標位置坐標,可以事先通過各種偵察手段獲取;載機投放航彈前,需將飛機的動態位置坐標實時注入衛星制導航彈,用于實時解算航彈的飛行軌跡;在中段飛行時,航彈通過接收GLONASS衛星導航信號進行自定位并修正慣導系統、消除累積誤差,控制好飛行軌跡直至命中目標;當接近目標時,如果GLONASS衛星導航信號受到干擾程度超過彈上接收機的抗干擾能力時,航彈只使用慣導系統直至命中目標。

KАB-500С/1500C衛星制導航彈 KAB-500C衛星制導航彈采用GLONASS/GPS接收機+低成本慣導測量單元組合制導,頭部與尾部套件(構成衛星制導航彈套件)設4片彈翼且呈X形布置,頭部套件可調整航彈的氣動中心,其上的固定彈翼可拉出脫體渦,吹過尾翼時可增強可動翼面的舵效。該彈質量560千克,長度3000毫米,最大彈徑400毫米,命中精度為7~12米,投放高度500~10000米,投放時載機速度550~1100千米/小時,最大滑翔射程40千米,掛彈飛機能在中近程防空導彈的防區外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頭部套件在180度對稱的兩面均安裝衛星導航信號接收天線,使彈上接收機幾乎可以接收360度范圍的衛星導航信號。頭部和尾部套件之間由緊貼彈體的外置電纜連接為一體,頭部套件可大幅度降低航彈的氣動阻力,其中的空間用于容納GLONASS接收機和天線、數據制定接口等,尾部套件包括引信、電池、尾翼舵面伺服驅動裝置、4片尾翼(含舵面)等。
KAB-1500C衛星制導航彈的長度為4.28米,彈徑0.58米,翼展0.85米(折疊狀態)、1.3米(展開狀態),質量大約1500千克,載機投放高度1~8千米,載機投放速度550~1100千米/小時,命中精度為4~7米。該彈需要載機有超過1500千克的重載掛點,俄羅斯空天軍使用蘇-34戰斗轟炸機運載和投放該彈。
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 俄羅斯500千克級的PBK-500系列航彈按照不同戰斗部,可分為集束戰斗部航彈、鉆地航彈和高爆破片戰斗部航彈等。其中,PBK-500U集束戰斗部航彈由3個艙段組成——圓錐形頭艙、圓柱形彈艙和尾翼,在彈艙內裝15枚反裝甲子母彈,總質量500千克;采用衛星制導套件升級后的航彈成為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彈體表面涂覆了雷達吸波涂料。

PBK-500U衛星制導套件的2個GLONASS接收機天線分別安裝在PBK-500U集束戰斗部航彈相鄰2片尾翼端面,利用大面積尾翼最遠可滑翔50千米。將PBK-500U集束戰斗部航彈作為戰斗部,用專用連接件將圓錐形頭艙、帶4片呈X形布置的大型尾翼-尾艙衛星制導套件與戰斗部集成為一體,即構成衛星制導航彈。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采用慣導系統+GLONASS衛星制導,在更換戰斗部/航彈時,需重新設定制導系統的程序。俄空天軍現役蘇-34戰斗轟炸機能攜帶8枚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可分別對8個不同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在距離目標約10千米投擲彈時,無需利用衛星制導系統修正其飛行路線;而在50千米距離(其最大射程)投擲時,因慣導系統的誤差會不斷積累,必須利用衛星制導系統對航彈的飛行軌跡進行修正,根據初步測試結果,彈著點誤差可控制在10米內。精心設計的尾翼氣動特性良好,蘇-34戰斗轟炸機無需完全對正瞄準線即可投擲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且允許兩者間存在小于±30度夾角。此外,PBK-500U衛星制導集束戰斗部航彈不僅有較高攻擊精度,而且還有非常出色的穿甲性能,可攻擊裝備復合裝甲的坦克等目標。
FAB-500/FAB-1500滑翔制導炸彈 早在2002年,俄羅斯巴扎特公司就曾推出過四款基于FAB-500M-62的滑翔制導套件,當時的俄羅斯還沒從振蕩期完全恢復過來,加之在蘇聯時期激光制導武器研究才是發展的重點方向,由于上述思維慣性,俄軍當時沒有采購滑翔制導套件。在實戰中,掛載普通航空炸彈的戰斗轟炸機/強擊機損失慘重,促使俄羅斯緊急研發出UMPK滑翔制導套件以提高己方戰機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的生存率。


UMPK滑翔制導套件主要由電池、衛星制導模塊、控制器、尾翼舵機等組成。俄羅斯將制造任務交給JSC戰術導彈公司。安裝有UMPK滑翔制導套件的FAB-500/FAB-1500打擊精度更高,作戰效能更好。普通炸彈的投射范圍通常為幾十米,需要投射20~25枚才能摧毀目標,而配裝UMPK滑翔制導套件的航空炸彈在幾千米高空被投射后,速度達到900~1000千米/時,滑翔距離60~70千米,打擊精度在5米內,僅需1~2枚即可摧毀目標,顯著提高了航空兵作戰效能,有助于與地面部隊聯合作戰取得成功。
2024年,俄羅斯國防部下令恢復生產FAB-3000航彈,并為該炸彈研制UMPK滑翔制導套件。如此,空天軍最重的常規炸彈將變成高精度武器,用于摧毀建筑物、受保護的要地和港口基礎設施。據俄空天軍介紹,UMPK滑翔制導套件可由前線機場地勤人員在戰機出擊前裝載到航彈上,極大提高了空天軍出擊的靈活性。
衛星制導炸彈以其高精度、遠射程和高效打擊能力,成為了各國軍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在俄烏沖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朝著更加先進、智能、高效的方向發展。
提高命中精度 命中精度是衛星制導炸彈的核心性能指標之一。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命中精度。
優化衛星導航系統。一是提高自身的定位精度,隨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利用更加精確的衛星定位信號。如采用多星座衛星導航系統,結合差分定位技術,可以將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級甚至更高。二是增強抗干擾能力,在現代戰爭中,敵方可能會采取各種干擾手段,破壞衛星制導炸彈的衛星導航信號。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抗干擾技術,提高自身的抗干擾能力,確保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能夠有效接收衛星導航信號。三是提高可靠性和穩定性,衛星導航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對衛星制導炸彈的命中精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改進制導算法和方式。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制導算法,如基于最優控制理論、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的算法,提高自身的命中精度。這些先進的制導算法可以根據目標的運動狀態和環境變化,實時調整炸彈的飛行軌跡,確保炸彈能夠準確命中目標。
為了進一步提高衛星制導炸彈的命中精度,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以結合其他制導方式,如激光制導、紅外制導等。這些制導方式可以在衛星導航信號受到干擾或丟失的情況下,繼續為炸彈提供制導信息,確保炸彈能夠準確命中目標。
增強突防和生存能力 在現代戰爭中,敵方的防空系統越來越先進,電子干擾能力越來越強,衛星制導炸彈突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增強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
采用隱身技術。一是外形設計隱身,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外形設計隱身技術,如流線型外形、光滑表面等,降低自身的雷達散射截面積,提高自身的隱身性能。二是材料隱身,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隱身材料,如透波材料、吸波材料等,降低自身的雷達散射截面積、紅外輻射強度和電磁輻射強度。三是電子隱身,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電子隱身技術,如電子干擾、電子欺騙等,隱匿自身的雷達散射信號和電磁輻射信號。

提高速度和機動性。一是提高飛行速度,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增加動力系統,突破傳統“炸彈”范疇,提高自身的飛行速度,縮短敵方的反應時間,提高自身的突防能力。二是增強機動性,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控制技術,提高自身的機動性,使自身能夠在飛行過程中進行靈活的機動,躲避敵方的防空火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采用干擾技術。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電子干擾技術,如有源干擾、無源干擾、復合干擾等,對敵方的防空雷達、防空導彈等進行干擾,降低敵方的防空能力,提高自身的突防能力。

拓展作戰功能和范圍 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不僅局限于對地面固定目標的打擊,還將具備更多的作戰功能和適用范圍。
多用途化。一是具備多種戰斗部,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選擇不同的戰斗部,如爆破戰斗部、殺傷戰斗部、穿甲戰斗部、燃燒戰斗部等,提高自身的作戰效能。二是具備多種攻擊方式,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多種攻擊方式,如水平攻擊、俯沖攻擊、垂直攻擊等。三是具備多種作戰功能,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可以集成多種作戰功能,如偵察、干擾、通信等。
網絡化作戰。一是與其他作戰平臺協同作戰,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可以與其他作戰平臺,如戰斗機、轟炸機、無人機、導彈等進行協同作戰,實現信息共享、火力協同、作戰協同等,提高作戰效能。二是融入作戰網絡,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可以融入作戰網絡,實現與指揮中心、情報中心、作戰平臺等的互聯互通,接受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提高作戰效能。
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以實現大規模裝備和使用。
采用低成本技術和材料。一是采用低成本制造技術,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可采用更加先進的制造技術,如3D打印技術、復合材料制造技術等,降低制造成本。二是采用低成本材料,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采用更加先進的材料,如高強度鋁合金、鈦合金、復合材料等,降低材料成本。
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一是提高可靠性設計,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采用更加先進的可靠性設計技術,如冗余設計、故障檢測與診斷技術、容錯技術等,提高自身的可靠性。二是提高可維護性設計,未來衛星制導炸彈將采用更加先進的可維護性設計技術,如模塊化設計、快速更換技術、自診斷技術等,提高自身的可維護性。
俄羅斯衛星制導炸彈依托雙模制導技術,實現了傳統航彈向高精度、低成本防區外打擊武器的跨越式升級。其四大系列覆蓋滑翔增程、集束毀傷、鉆地攻堅等多元作戰場景,通過模塊化制導套件、智能引信及抗干擾設計,兼具10~70千米射程與米級精度。未來通過融合多模導航、隱身化改進及網絡化協同,將進一步強化突防效能與戰術適應性,成為俄空天軍穿透現代防空體系、實施高效精確打擊的核心裝備。
責任編輯:張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