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同人圈里,圖書何嘗不是一種“谷子”?

2025年3月17日,在貴州人民出版社視頻號的一場直播中,主播還未來得及介紹內(nèi)容和譯者,售價97.2元的《魏文帝集全譯(全2冊)》便被讀者在10分鐘內(nèi)將700冊存貨悉數(shù)搶空,迅速登上出版社視頻號店鋪熱銷榜首,讀者直呼“上架即售罄,搶到崩潰”。而這些令人為之瘋狂的圖書部分被黃牛轉(zhuǎn)手至二手平臺,譯者簽名版的價格更是被成倍哄抬。
一本收錄并譯注曹丕所有文學作品的圖書在短時間內(nèi)售罄,直播間評論區(qū)和小紅書賬號評論區(qū)里更是不斷有人催促出版社盡快上架新貨,究競是誰在為這本售價近百元的書買單?
在直播間評論區(qū)里,“草籽環(huán)你是真的火了”這句話頻頻刷屏。“草籽環(huán)”即曹子桓的諧音,是曹丕的粉絲為之取的昵稱,除此之外,曹丕的昵稱包括但不限于“丕丕”“葡萄公主”“魏Wendy”等。
除了買書外,這些粉絲還對曹丕的生平進行討論和二次創(chuàng)作,包括撰寫文章、繪畫、制作視頻、自制表情包等,作品遍布小紅書、微博、B站和抖音。這種追捧歷史人物并為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行為被稱為“歷史同人”,簡稱“史同”,其粉絲被稱為“史同女”。這類人群不限年齡和職業(yè),以學生階段的女性居多。

與追星人和二次元愛好者一樣,“史同女”也熱衷于購買周邊。其購買范圍既包括二次元圈子所稱呼的“谷子”,還包括相關(guān)主題的圖書。在一家歷史“同人谷”淘寶店鋪中,一款合影透卡賣出了5000余件,方形紙卡銷出4000余張,銷量堪比部分二次元動漫和游戲的官方周邊。而許多“史同女”在圖書上的開銷更是令人咋舌,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這不禁讓圈外人好奇,“史同圈”因何形成?“史同女”對史料和周邊產(chǎn)品的訴求究竟是怎樣的?出版機構(gòu)又該如何從中找到新的產(chǎn)品引爆點?
買書旅游加吃谷,“史同”的開銷也不小
“歷史同人”圈正如其名,只要是歷史人物,古今中外皆可推(推/擔:意為喜歡某人,因此可以自稱為我推/擔是某某)。國內(nèi)的“史同圈”更傾向于國內(nèi)的古人,領(lǐng)導者、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一類的身份更為粉絲青睞。其中,討論熱度最高的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如曹操、劉備、諸葛亮等,其次是秦漢時期的人物,如秦始皇、劉邦等。即便是較為小眾的歷史人物也都有自己的同人圈,如春秋時期晉國下軍佐欒盈,五代時期后周皇帝柴榮,明代大臣、文學家解縉等,歷史人物的“CP”組合也受到眾多粉絲的推崇。
在“史同圈”里,“史同女”會品讀和分享文學作品、生平故事以及閱讀心得。通常,閱讀的史料包括史書、文學著作、歷史學論文、出土文物報告、史學家和歷史博主的講讀視頻等,并輔以史書原著注解類材料和古漢語類工具書。了解的內(nèi)容不僅包括歷史故事和文學作品,還涵蓋當朝的政治、經(jīng)濟、地理、風俗習慣等主題。
正史之外,野史亦是圈子里津津樂道的談資。因此,歷史類小說、雜志也會成為“史同女”的娛樂讀物,如暢銷小說《明朝那些事兒》、以宋高宗趙構(gòu)為穿越對象的架空歷史小說《紹宋》、以古代中國為主題的歷史趣味科普書“古人很潮”MOOK系列等。
和二次元愛好者一樣,“史同女”也熱衷于購買自創(chuàng)谷子和文創(chuàng),“扎痛包”、做“谷美”“擺陣”逛“同人展”、玩cosplay,等等。谷子和文創(chuàng)既有游戲和博物館推出的官方周邊,也包括印有歷史人物二次元形象和文學作品摘錄的“同人”谷子產(chǎn)品。在小紅書上,不乏粉絲分享實體書和各種周邊產(chǎn)品,并以精心的構(gòu)圖、巧妙的排版、高級的濾鏡對照片進行處理,精良程度甚至不輸出版機構(gòu)的官方宣傳圖。
旅行式的“追星”方式是“史同圈”的一大風氣,其中,博物館是首選旅行目的地。“史同女”酷愛在博物館中尋找蛛絲馬跡,睹物思人,甚至有細心的粉絲可以發(fā)現(xiàn)博物館展示內(nèi)容存在的疏漏之處。另外,許多粉絲會選擇游歷歷史遺跡,最常見的紀念形式是帶著“同人谷”、圖書、手寫卡片和鮮花來到陵墓前祭奠。例如:在曹操的高陵博物館中,常有粉絲攜青梅酒、布洛芬緩釋膠囊(據(jù)史料記載,曹操患有頭痛病,逝世前頭痛頻繁發(fā)作,因此粉絲攜帶該藥以示告慰)、手抄詩詞和三國殺卡牌前來祭拜;“曹丕推”則帶著《曹丕全集》、二創(chuàng)圖畫、曹丕生前最愛的葡萄來到首陽山曹丕冢進行“谷美擺陣”;清史“同人女”會相約到雍和宮前朗讀“自推”文學作品或者同人文。
“史同女”的紀念活動豐富多樣,因此混“史同圈”
并不比二次元圈省錢,花銷占比最高的是旅游,其次是買書、吃谷和約稿?!百I著作全集花費一千元,買當朝史和地圖又是五六百”是很多“史同女”的寫照。有的粉絲曾為諸葛亮走遍全國武侯祠,開銷上萬;還有人為“自推”約稿花費逾七千。從古風游戲入坑“史同圈”的粉絲透露,自己在游戲中為“自推”氪金五萬,還購買各式周邊和古玩花費近五千元。即便是冷門圈的“史同女”,開銷也不菲。一位喜歡愛新覺羅·胤禩的“史同女”表示,由于圈子冷門,“自推”史料較少,幾乎沒有“同人谷”,但也曾花費約500元購買了多本清史相關(guān)的圖書。
喜歡到可以為之生啃原著
粉絲喜歡上曹丕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表示是因為觀看了B站的手書《像天子一樣吶》,或者接觸到《忘川風華錄》《真·三國無雙》等古風游戲中的曹丕形象;有人則是偶然讀到曹丕的詩詞,為其高古清婉的文采所吸引;有的則是因為在課堂上聽聞“曹丕驢叫”的故事,為之浪漫主義式的友情所感動…無論哪種方式,粉絲都是被曹丕的某些特征所吸引,從而萌生出想要了解其生平的想法。甚至愛屋及烏,對曹氏三父子產(chǎn)生好感,進而更深入了解魏晉風骨,探索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曹丕推”如此,其他“更同女”迷戀上“自推”的理由也大致相仿。
或許會有人問,如果只是單純喜歡一個歷史人物,為什么會形成一個亞文化圈層?曾有人給“史同女”下定義,指出她們是因為對某些歷史人物特別喜愛,或是對某些歷史結(jié)局不滿,所以會對歷史人物或情節(jié)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正是這種對歷史人物性格的深深迷戀,對其生不逢時、被后人抹黑的人生經(jīng)歷感到切身的痛苦,讓人難以自拔,以至于必須付諸閱讀史書、為其創(chuàng)作、游歷遺跡和購買周邊等方式,才得以釋放。
一些圈外人表示,看歷史同人創(chuàng)作的最大感受是“想懂卻懂不了的痛苦”,可見,“史同圈”是有較高門檻的唯有具備扎實的歷史知識儲備,才能看懂圈內(nèi)二次創(chuàng)作與各種梗的妙處。
此外,“史同圈”尤其重視正確歷史觀的培養(yǎng)?!笆吠苯o新人的第一建議往往是尊重史料,尤其要多閱讀古文言原著,且不能預先抱有偏見或者用現(xiàn)代思維看史料。因此,“史同圈”崇尚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她們認為:“邊夸邊罵才是‘史同’的精髓。因為不完美之處更具思考價值,凸顯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非扁平的文化符號?!闭沁@種尊重歷史事實的態(tài)度,不斷驅(qū)使“史同女”刻苦研讀歷史,甚至可以說,閱讀史料已成為“史同圈”的“家規(guī)”。有不少文學功底較差的粉絲為了“自推”苦讀詩書,泡圖書館成為家常便飯,在這些粉絲看來,買谷子不如買書。

而一些“史同女”在為“自推”苦學歷史的過程中,逐漸將自己培養(yǎng)成了歷史愛好者,有的粉絲表示自己歷史科目成績顯著提升,有的則為此進入歷史專業(yè)和相關(guān)行業(yè)深造,為歷史研究貢獻力量。此外,“史同女”會基于正史文獻宣傳自推,常常為歷史人物正名,往往能夠打破大眾的歷史偏見。
除“史同圈”外,“國家擬人”(countryhuman,簡稱“ch”)是另一個與圖書息息相關(guān)的亞文化圈層?!癱h同人女”也是通過圖書、手書、影視等途徑對國家形象和歷史故事產(chǎn)生較強的共鳴,催生了想要深刻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傳統(tǒng)和歷史淵源的沖動,并通過二次創(chuàng)作來表達這種感受,內(nèi)容也主要圍繞風俗和歷史對國家形象進行擬人化創(chuàng)作。和“史同圈”類似,“ch圈”的“家規(guī)”則是樹立正確的人民史觀,理解國家博弈本質(zhì),然后通過二次創(chuàng)作更好地闡釋歷史政治。因此,“ch圈子”對歷史類圖書也有極大的需求,閱讀的史料主要為世界史和國家史相關(guān)著作,如《世界通史》《中國通史》《羅馬史綱》《百年戰(zhàn)爭簡史》等。
然而,不論哪種“同人圈”,目前都呈現(xiàn)出逐步低齡化的趨勢,存在著歪曲歷史、隨意拉踩等亂象,比如在二次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歪曲人物性格,肆意篡改歷史事實;或者給歷史人物隨意“拉郎配”,為其杜撰子虛烏有的情感糾葛;亦有歷史人物“夢女”(來源于日語“夢女子”,指幻想自己與二次元角色發(fā)生包括但不限于愛情向、親情向的沉浸式互動程度高的女性)對“自推”過度幻想,語言過激圈外人對此頗表反感,不少圈內(nèi)人也不堪其擾,逐漸退坑。
圖書何嘗不是一種“谷子”
歷史圖書被“史同圈”追捧,或許能為出版機構(gòu)在重新打造產(chǎn)品形態(tài)、提煉賣點方面帶來啟發(fā)。
對歷史知識有著極度渴望,且對歷史觀培養(yǎng)有著高要求的“史同女”,對歷史類讀物有著多元的需求,比如注重圖書的內(nèi)容是否全面,閱讀體驗是否舒適,表述是否通俗易懂?!笆吠Α钡姆劢z有很多并非歷史專業(yè)出身,甚至此前對歷史與文學涉獵有限,這類人群更偏愛解讀類圖書和白話文版史書,以作古文言閱讀入門輔助。但值得警惕的是,對于文言文原著類的大部頭圖書,有粉絲甚至表示會傾向于選擇盜版電子書,一是因為“自推”相關(guān)書籍出版較少,二是因為價格過高,動輒上千元的定價讓學生黨難以承擔。
部分“史同女”出于收藏與社交分享的需求,對圖書及其贈品(如書簽)的顏值和工藝較為重視。以《魏文帝集全譯(全2冊)》為例,據(jù)粉絲描述,該書的舊版在電商平臺的售價約為20元,直播間被“瘋搶”的新版內(nèi)容與舊版相差無幾,價格翻了兩番,卻仍有大量粉絲甘愿買單,原因就在于新版圖書升級了紙張用料、版面留白和裝幀工藝,可以平鋪閱讀,且整體風格古風典雅,收藏價值較高。
不僅如此,一些古風古色的絕版書因為與歷史人物的契合度高,也成為“史同女”的心頭愛,例如一本影印《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魏文帝集》的圖書經(jīng)過重新裝幀設計后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站進行銷售,標價高達245元。在二次元圈中,一塊成本不到3元的“吧唧”(徽章)也能被賣出15元乃至更高的價格,限量款“吧唧”能在二手平臺拍出幾千元的天價,但依舊有人趨之若騖。從這個角度來看,現(xiàn)如今在“史同圈”里,圖書儼然成為一種“谷子”。
但總體而言,“更同女”熱愛的是歷史人物和歷史本身,圖書的顏值通常只是次要因素。一本書是否能系統(tǒng)性地輯錄歷史人物的詩文奏疏、往來信札等原始文獻,或者詳盡呈現(xiàn)當朝的政治格局、經(jīng)濟脈絡與文化風尚等內(nèi)容,從而為“史同女”提供考古般的樂趣,打撈出關(guān)于“自推”的一手資料,最終作為圈內(nèi)同好交流和二創(chuàng)的根據(jù),才是她們關(guān)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