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可以被定義為一門研究以下問題的社會科學:人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經濟學更多地思考人作為個體的經濟行為,以及人們如何在家庭和公司中協作。經濟學側重于告訴人們如何在市場中互動,在市場中買方和賣方怎樣共同決定了均衡價格。經濟學還研究當市場失靈時會發生什么,以及公共政策如何發揮作用,如何解決貧困、氣候變化或價格壟斷等問題。
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激勵機制。
在體育比賽中,如果一等獎獎金豐厚,二等獎獎金少,那么通常來講,參賽人員的成績就會提高。“在澳大利亞政府宣布為2004年7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孩子發放‘嬰兒獎金’后,這一天的出生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為什么呢?因為準媽媽們為了獲得經濟獎勵,推遲了生產和剖宮產手術的時間。
這并不是說經濟學就是貪婪的。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發現,從印度尼西亞的漁業到尼泊爾的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都是通過合作來管理的。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中,奧斯特羅姆批評了經濟學家為完全自利的個人設計制度的傾向。相反,她認為,“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標應該是促進制度的發展,以發揮人類的最大潛能”。激勵很重要,但奧斯特羅姆和她的樂觀主義精神證明,經濟學家也可以是理想主義者。
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專業化。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剪出好看的發型,能更換破損的汽車擋風玻璃,能把葡萄變成葡萄酒,或者自己編寫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呢?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大多數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學會這些技能。但除非你十分喜歡這種體驗,否則更好的辦法是花錢請專業人員來做,而不是專注于你不擅長的事情。
如果你終其一生想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得相當好,那么你最終會成為人類版的瑞士軍刀——一把很容易出毛病的小刀、一把惱人的小剪刀和一把不怎么實用的螺絲刀。職業專業化是現代經濟的關鍵之一。中國的一些城市已經成為生產特定產品的基地。例如,義烏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圣誕節裝飾品;葫蘆島生產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泳裝;丹陽被稱為“眼鏡城”;臺州長期專注于衛浴產品,如今已成為全球智能馬桶的創新中心。
隨著專業化的蓬勃發展,貿易變得彌足珍貴。像波音公司的787客機就是“世界制造”的產物,它包括了來自日本的電池、韓國的機翼、印度的地板橫梁、意大利的水平穩定器、法國的起落架、瑞典的貨艙門和墨西哥的反推力裝置等。
設計師托馬斯·斯維斯從零開始制造烤面包機(只使用自己的勞動力和親自采購的原材料)的實驗,也許是對專業化的重要性最有力的詮釋。
斯維斯從英格蘭一座廢棄的礦山中獲得鐵礦石,從威爾士的一座礦山中獲得銅礦石,從蘇格蘭的一座山中獲得云母。當家中的高爐無法煉鋼時,斯維斯就用微波爐熔煉鐵礦石。塑料外殼來自熔化的塑料垃圾。最終斯維斯的烤面包機實驗耗時9個月。
如果我們按照當時英國的平均工資來計算斯維斯制造烤面包機的成本,那么勞動力成本為19000英鎊,外加大約1000英鎊的其他費用。斯維斯那臺價值2萬英鎊的烤面包機比他在市場上購買的一臺烤面包機貴了約500倍。有趣的是,當斯維斯把自制的烤面包機插上電源,大約5秒鐘后它就開始熔化了!
經濟學中還有一個有趣的觀點:重大事件很少是由規范或文化的突然轉變所驅動的。更常見的情況是,巨變是由新技術或不斷變化的政策導致的。
如果你想了解國際貿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十年中蓬勃發展的原因,那么了解一下1956年標準化海運集裝箱的發明以及通過連續幾輪世界貿易談判降低全球關稅,可能你就知道答案了。
經濟學的故事始于農業革命,這場革命見證了人類從狩獵采集部落到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轉變。
水運使地區之間的貿易成為可能。中國的大運河將一些省連接起來。大航海時代將歐洲、非洲和美洲連接起來——運輸農產品、制成品和奴隸,“三角貿易”利潤豐厚。
下一個重大的革命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啟動了制造業,推動了經濟增長。與新技術同時出現的還有知識上的突破,經濟學學科逐漸形成。到了20世紀初,隨著流水線的創新,汽車價格不斷降低,全球化將世界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系在一起。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打破了世界的許多聯系,摧毀了人們的生活、生計和聯結。
對許多發達國家來說,戰后是一個共同繁榮的時期,但其他地區的增長則不太穩定。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導致該地區的生活水平與經濟增長較慢的非洲地區的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現在都集中在市場失靈的問題上。
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降低失業率。許多鼓勵競爭的政策的動機是遏制壟斷力量。氣候政策解決的是市場失靈的問題,即污染對公司來說可能是有利可圖的,但它會對地球造成破壞。同樣,行為經濟學也承認,人類并不總是表現得像一臺冷靜、精于計算幸福如何最大化的機器,而是傾向于以系統的方式偏離理性規則。隨著經濟學學科的發展,理論和數據都使研究人員能夠建立更好的人類行為模型,使經濟學變得更有趣、更有用。
(曉 潼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經濟簡史》一書,楊樹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