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bo是我老公的同行,做肌肉干細胞研究的,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終身教授,皇家科學院院士。
我很早就聽說過他,同事與學生都贊他極其聰明。他節假日從不去實驗室,冬天回意大利老家和老父親團聚;夏天則休長假,和風帆俱樂部的一群發燒友去航海,輕輕松松地做科研,出手都是重量級的文章,讓同行“羨慕忌妒恨”。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我兒子在他的實驗室工作以后。有一年夏天,全實驗室在UBC校園附近的海灘燒烤,Fibo也來了,大太陽底下,他正專注地翻著炭火上的漢堡包。
我站在他身后作自我介紹,他禮貌地轉過身,卻把我笑翻了。原來,當天他穿了件紅色T恤,上面赫然印著三個中文大字:高富帥。
Fibo的確當得起這炫耀性的稱謂,他身高一米九三,精力充沛,養了四個孩子,還養了貓狗蛇蝎等寵物,每天帶著孩子游泳、打球。他跟老婆感情極好,到點就下班回家,一分鐘都不耽擱。
就是這么一個有趣的人,在他當選為皇家科學院院士的同一年遭遇嚴重車禍。他自己騎車時不留神,一頭撞到前方停著的一輛大巴上,造成脖子以下全身癱瘓。
他受傷的消息在圈子里傳開,大家無不震驚、惋惜,這么一個貪玩、抓住一切機會探險的人,難道后半輩子都要與輪椅為伴?
兒子傳給我一張他出院后到實驗室工作的照片,他坐著類似霍金坐的那種電動輪椅。他脖子以下都沒有知覺,只能用嘴來操控輪椅。坐在輪椅上的他,目光如炬,兒子說實驗室開會時,他調侃起學生做實驗的漏洞來,仍跟以往一樣毫不留情。
我們不斷地從兒子那里得知他的消息,他很有毅力,堅持不懈地做康復運動,大半年后,手指竟然有了知覺,并且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差不多沉寂了兩年,他開始出現在學術會議上,仍坐著輪椅,但是神采奕奕……
去年夏天,我們特意去他家看望他。見到故友,他竟然從輪椅上站了起來,讓老公和我一邊一個架著他走了幾步,我們驚呼:“你太棒啦!”他太太在一邊抱著雙肩很淡定地說:“Fibo受傷后從沒沮喪過,我知道他行的,終有一天,他會健步如飛。”
那天,我們聊了很久。他和太太都熱愛中國文化,家里到處擺放著不知道從哪里搜羅來的飽含中國元素的紀念品,客廳的壁爐上,放著一對《山海經》里的小妖怪的手辦,尤其顯眼。Fibo與我們天南地北地神聊,只字不提他所經歷的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我們和他告別時,他很肯定地說:“下次來,我們海邊見,我帶你們去航海。”那一刻,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這樣一個永不會被打敗的人,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老人與海》的經典結尾:“在大路另一頭的窩棚里,老人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趴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護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
(曉 潼摘自《揚子晚報》2025年3月17日,〔俄〕瓦倫蒂娜·博古舍夫斯卡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