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煉化公司徐濤在奉獻中磨礪技能,在創新中擦亮匠心。
“看起來越是簡單的事,要做好反而越是不容易。”電儀運行中心儀表運行值班員徐濤說,“例如調節閥校驗這項操作,雖然只是儀表維修行業的一個小步驟,但它是每個從事這一行當的工匠必須掌握的技能,要運用得嫻熟也不是一件易事。”
堅定的信念和艱苦的磨礪,讓徐濤從一名技校生一步步成長為“大慶工匠”“龍江工匠”,先后被評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勞動模范,并且榮獲了“黑龍江省首席技師”殊榮。2024年,他獲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我們這一行,容不得一點浮躁。只有把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地完成好,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工匠。”

磨礪匠心,回報企業,徐濤跑贏了一場“由工到匠”的馬拉松。
恒心磨技能,堅守對崗位的執著
“把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地完成好”,是徐濤對一名合格工匠的定義。
雖然是技校畢業,但徐濤卻從不輕視自己的腳步。他深知,人生并非短暫的沖刺,而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決定勝負的關鍵不在于起點的短暫優勢,而是持之以恒的耐力與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堅信只要不斷學習、刻苦練習,就能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
參加工作后,他研讀了《化工控制原理》《數字電路》等十余本專業書籍,日夜兼程、孜孜不倦,成功彌補了自身的知識短板,順利地取得了本科學歷。
為了掌握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徐濤開始了更加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憑借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他自學英語和德語。這幫助他在日后成功讀懂了400多份設備說明書,摸清了每臺設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他深知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因此,每次設備維修保養時都會認真地錄音、記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多年來,他的“小本本”從不離身,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設備運行中的各種問題和維修經驗。這些,毫無疑問地成了他的寶貴財富,讓他在處理設備故障時更加得心應手。
光學不練是紙上談兵,真正的成長需要歷經風雨的考驗。2022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舉辦第二屆創新大賽,成為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面對比賽中涉及的因果鏈、九屏圖等十余項新知識,徐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壓力。連續20多天,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惡補專業理論中。
憑借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堅定的毅力,他迅速掌握了新知識,找到突破點。比賽中,他提出的9項措施有效解決了“約克制冷機組控制系統改造中壓縮比、容積比控制難題”。這一創新性成果得到了評委的高度評價,并最終為他贏得集團公司創新大賽三等獎。
這次經歷,讓徐濤更加深刻認識到潛力是需要通過挑戰和壓力來挖掘的,能力則是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來積累的。
工作以來,徐濤以恒心磨技能。他不僅在省部級以上專業大賽中兩次獲得獎項,還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3篇,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

有人問徐濤:是否有過離開企業去掙更多錢的想法?他堅定地回答:“是企業培養了我。企業給予我的太多了,就算我有本事也得用在企業中!”
擔當克難題,詮釋對企業的熱愛
鐵人王進喜在“五講”題詞中擲地有聲:“講進步不要忘了黨”。徐濤深以為然。黨組織如同育他之土,企業為他翱翔藍天插上翅膀。為企業排憂解難,對他而言,既是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
面對聚丙烯酰胺裝置反應器下料閥、吹氮閥難以精準控制的問題,他與工藝人員聯手攻關,一次次提出思路,卻經常一次次地遭遇失敗。而且,經常是剛解決了一個問題又衍生出新的問題。但他從未放棄。
在歷經了30多次失敗的洗禮后,終于發現了問題的核心。他們晝夜兼程,連續十多日奮戰至凌晨,成功設計出“自疏通氮氣注射閥”,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而且極大地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這一創新成果在黑龍江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并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平凡的日子里,徐濤用實際行動樹立了榜樣;在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勇挑重擔。
2023年裝置大檢修之際,黨支部發出“揭榜掛帥”的號召,徐濤毫不猶豫地領銜技術難度極高的項目—化工一、三、四部四套裝置制冷機組控制系統改造。
原有系統配件的老化且受制于廠家對控制程序的保密,解讀程序的困難成為制約裝置開工的嚴峻挑戰。徐濤率領攻關小組連續十余日扎在現場,克服了設備匹配度低、信號傳輸布線復雜等重重困難,成功用可編程序控制器取代了舊有的單板機控制,確保了制冷機組一次性成功啟動,徹底打破了困擾四套制冷機組系統長達14年的技術桎梏。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當一套硫銨裝置的碼垛機“不抓袋”時,徐濤巧妙地將抓袋電磁閥進行了位置調整,將其從機器人手腕處移至手臂處,從根本上杜絕了電纜纏繞導致的碼垛機停機現象。
一次,二套硫銨包裝出料倉內的物料因結晶卡在下料擋板處導致無法正常下料。他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在設備上加裝下料閥控制按鈕。這樣,一旦下料被結晶物卡住,只需輕輕手動開關下料閥,放料氣缸便會自動驅動下料擋板擠壓結晶物使之碎裂并順利落入包裝計量秤內。這一創新不僅避免了頻繁使用棍棒敲打料倉對設備造成的損害,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也極大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負擔。
懷揣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徐濤擔當克難題,堅定地走在專家型技術工人的道路上。他憑借深厚的技術功底和不解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個生產線上棘手難題。32年間,他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100多項創新成果伴隨他走過歲月,見證了他由“工”到“匠”的成長蛻變。
匠心傳薪火,踐行對事業的忠誠
夜已深,公司電儀運行中心儀表實訓室里依然燈火通明。為了完成西門子智能定位器對閥門的反作用校驗,徐濤正在手把手地指導學生。
“這一步需要安裝定位器,用減壓閥控制風壓,使閥行程確定在 5 0 % ± 0 . 0 5 毫米。”他不時地叮囑學生。實訓室里悶熱得很,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來,但他們毫不在意,似乎已忘記這是在7月的夏夜里。
智能定位器校驗不僅講究方法,更需要耐心細致、控制好時間。學習初期,學生對智能定位器校驗及其組態沒有概念,手法生疏,這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來慢慢提高。一次操作至少需要兩個小時,而手法訓練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工匠不僅是技藝的傳承者,更是時代進步的推動者。徐濤深知,個人的成長只是起點,更大的責任在于引領團隊,共同邁向卓越。多年來,他9次投身“導師帶徒”活動中,與17位徒弟締結了師徒情誼。授課時,他毫無保留地將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徒弟們。無論是理論薄弱還是動手能力欠佳,他都耐心地教育和引導,讓他們盡快掌握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
在傳授知識和技術之外,徐濤還盡心盡力地幫助徒弟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如尋找伴侶、租賃住所等,確保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能學習和工作之中。
在師徒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屢獲殊榮,5次榮獲公司金牌師徒、銀牌師徒榮譽,更有6名徒弟晉升為工程師、技師,其中一名徒弟榮獲集團公司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對于技能學習與實踐而言,日常的積累與練習固然是基石。但經受專業大賽的洗禮,則更是邁向更高境界的階梯。
2023年,全國石油石化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號角吹響,委以徐濤培訓3名儀表專業參賽隊員的重任。盡管面臨裝置大檢修的繁重任務,徐濤依舊堅持參與隊員們的日常訓練,即使加班至深夜也不曾缺席。
隊員王亮在浮筒式液位計項目中屢遇瓶頸。一日深夜,當他看到徐濤依然陪伴在旁,有些愧疚地說:“師傅,明天還有檢修任務,您先休息,我自己再練會兒。”看到王亮轉身再次投入訓練的堅定身影,徐濤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股不服輸、不低頭的韌勁讓他動容。多年的大賽經驗讓徐濤明白,此刻的王亮需要的是一個并肩作戰的伙伴。于是,他堅定地對王亮說:“我陪你一起練,我先做給你看!”那天,當他們走出實訓基地時,天邊已泛起魚肚白。
最終,經過3個多月近千次的反復練習,王亮在全國大賽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銅牌。站在臺下的徐濤,望著站在全國大賽領獎臺上的王亮,心中滿是驕傲與欣慰。
32年來,雖然徐濤只做了儀表維護這一件“小事”,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只要用心學習、踏實工作,每個人都能成就一番大業,在崗位上展現自己的才華。
前路漫漫亦燦燦。繼續秉持初心、磨礪匠心的徐濤,仍將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將小事鑄成大業,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