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材,就是作者根據寫作主題和表達意圖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來完善文章內容的過程,當然這些材料需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方能表達中心思想。材料多源自生活,故從生活中選材是寫作最便捷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從生活中選材,同學們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觀察身邊的景物
1.積累雄偉壯麗的景物描寫
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運用結構化觀察的方法,即通過調動一定的觀察角度,運用一定的觀察方法,剖析和掌握名家描寫宏大景物的思維路徑,歸納和概括出一般范式。如在《土地的誓言》中,端木蕻良便以宏大的視角描繪了故鄉的景物:參天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紅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所有的這些構成了他眼里獨一無二的東北。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雄偉壯麗的大景物,往往更能觸動我們的心弦,成為我們抒發感情的起點。
2.關注細節之處的小美好
細小的景物同樣能給我們帶來日常生活的溫暖與感動。宗璞就是從小處著手的代表作家,在《丁香結》中,她從自家房前屋后的丁香花寫起,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丁香花的形狀、顏色和氣味;然后又從丁香花的結聯想到了生活中的結,“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作者通過小小的丁香花,挖掘出關于面對人生困境與收獲豁達心態的深刻哲理。
二、留心生活中的各種人物
1.增加“大人物”的相關素材
生活中,我們通過各科課程學習和電視廣播自媒體等渠道了解到的先進人物是日常寫作的重要材料,他們身上所散發出的精神光輝給了我們無限的力量。學習優秀人物的優秀品質是我們響應時代號召、進行作文寫作的重要抓手。這些思想引領者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增加作品的思維深度和文本延展度。如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張中行便通過描述葉圣陶的日常交往和語文教學等方面,刻畫出了一個待人寬、律己嚴的偉大語文教育家的形象,令讀者印象深刻。
2.積累“小人物”的相關素材
生活中的小人物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得最為緊密,他們中的很多人同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且小人物往往比大人物更具有多面性,以他們為素材創造出來的作文因人物立體而更加吸引人。如楊絳筆下的“老王”,單從相貌上看,老王長得極其嚇人——“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但就是這樣一個長相丑陋的人,卻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善意。在文本最后,老王以自己的善良,讓作者對其產生了愧疚之情,于是生發出了“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感慨。可見,積累“小人物”的素材,對增加作文的敘事張力大有裨益。
三、關注各類新聞及事件
1.積累歷久彌新的事件型素材
為了增強作文的厚重感,我們經常會選擇歷久彌新的事件型素材,這樣的素材往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對于此類素材,我們要敢用巧用,但需把握尺度。
2.關照散發時代氣息的熱點素材
社會熱點是我們可以挖掘的素材寶庫。我們可圍繞熱點的中心,順著一個思維發散點對材料進行分類和整合,讓素材內容對接生活。如以“我敬佩的人”為題寫作,可將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等特定人物作為寫作材料,這樣,作文的時代感會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