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木棉樹嗎?假如你見過,我相信你絕不會忘記它的。那天,我在木棉樹下仰望,無數次為它驚嘆——在大自然中,竟有如此壯美的紅。
站在木棉樹前,微風拂過,便能嗅到淡淡的木棉幽香。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開得正盛的木棉花,有的像怕羞的新娘,羞答答地低下頭,只露出幾片花瓣;有的像熱情似火的少女,落落大方地立于枝頭。木棉花熱烈地綻放著,高大的樹干上掛著朝霞般鮮艷的紅,透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
只一眼,我就被震撼了,不由得感嘆明代詩人方國驊筆下的“殘紅似照崆峒火,野血疑啼建業鵑”的栩栩如生與精彩絕艷。
木棉花何以叫英雄花?歷來就有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它孤憤,不需一片綠葉扶持;有的人認為它能傲視風雨;有的人認為它不飄落一片花瓣,即便跌落土地,也是一整朵花,就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一滴滴血淚。我想,是因為那火紅的花瓣像英雄的熱血,挺拔的樹干像英雄的脊梁。革命年代的英雄們用火紅的青春,換取了千萬大眾的幸福生活。
葉挺將軍曾寫下詩句“千里江淮任馳騁,飛渡大江換人間”。這一深情期許一直是這片土地熱烈的期待。一道道身影像木棉一樣不卑不亢,在惡劣的環境中挺立起來,彰顯出高尚的品質與靈魂,以頑強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讓新中國走向光明,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
英雄雖已長眠,但那熱血卻在木棉樹中流淌,在廣州這座城市流淌,在每個人的身上流淌!
◆點評
習作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將木棉比作新娘、少女、英雄血淚,生動展現其姿態。文中借木棉花闡述“英雄花”這一名稱的由來,關聯革命英雄,歌頌他們的奉獻精神,借物抒情,主題深刻,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與緬懷。
【作者系廣東中山市永寧中學曉笛文學社學生,指導老師: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