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大同市以數字技術為引擎重構產業格局,積極構建算力集群、打造綠色算力中心、筑牢城市數字根基、建設數據產業服務樞紐,秉持“鏈面聯動、系統推進”的產業新思維,以“數據標注+算力中心”為雙核驅動,依托高效數據處理平臺,錨定高質量數據集建設與數據流通優化,通過產教融合與職業院校協同培養人才,穩步推動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提質升級。
5月8日,《科學導報》記者走進秦淮數據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下簡稱“秦淮數據”),深入了解其發展情況。“目前,基地1~9期已投產運營,年度運行PUE低于1.2,是全國能效水平最優先的數據中心之一?!鼻鼗磾祿\維經理段宏偉介紹,“基地所處的大同市靈丘縣氣候寒涼,全年平均氣溫14℃以下天數超200天,可有效降低節能成本?!?/p>
秦淮數據于2018年落戶大同,拉開了大同市數據中心建設的序幕。目前,秦淮數據擁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涉及供配電、IT設備、制冷和能源再利用等數據中心相關系統,其出色的運營效率和領先的零碳表現獲得了國內外多個獎項,先后榮獲全球運營最佳項目獎,全球算力基礎設施行業最佳環境、社會、治理獎,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國家新型數據中心以及碳中和數據中心引領者等多項榮譽。
隨著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智能算力需求持續攀升,這一趨勢正驅動著數據中心行業加速向更大規模、更高密度的先進智能數據中心轉型。秦淮數據通過不斷升級數據中心彈性的建筑模型、超融合的供電系統到高能效冷卻系統的全棧解決方案,滿足多樣化算力需求。秦淮數據從第7期項目開始,開創性地采用了“液側冷板液冷和風側磁懸浮相變”的冷卻組合系統,成功克服能耗壓力大、交付工期緊、缺水少水等多重挑戰。相較于IDEC冷卻技術機房,該項目大幅降低了電力和水資源消耗,每100MV可節約用電3950萬千瓦時,相當于降低標煤消耗4850噸,可節水88萬噸,約等于233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
據介紹,秦淮數據在建筑模塊方面,以模塊化、預制化設計生產結合,優化物理空間,大幅減少現場施工量,降低現場施工的復雜程度和溫室氣體排放;在電力供給方面,運用的“玄鐵”智能電力模塊系統,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實現工廠預制和調試,有效解決算力激增的情況下數據中心配供電系統部署周期長、能源效率低、運營成本高等挑戰。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聚焦算力網絡和可信流通,支持數據基礎設施企業發展,更加明確了中國算力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在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的同時,大同市結合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制定出臺《大同市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數據產業規模大幅提升,高標準完成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任務,培育和引進一批國內影響力強、具有一定生態主導力的領軍企業,集聚優秀數商百家以上,形成一批創新性強、應用范圍廣、業態模式新、推廣價值大的數據融合應用典型案例,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數據產業集群,確保產業規模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在全國形成一定影響?!蓖瑫r,大同市還配套出臺了《大同市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大同市促進數據呼叫(標注)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大同市加快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就業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算力領域的相關政策,有效增強了產業鏈各端競逐賽道的勇氣和信心,為實現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必要保障。
秦淮數據集團副總裁孫鵬表示,秦淮數據將繼續扎根大同、扎根山西,前瞻探索零碳算力、智算中心等發展機遇,努力成為時代創新的基石,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可靠支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