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hoice數據統計,本統計期內(5月6日-5月28日)陸股通前30大活躍股包括比亞迪(002594)、東方財富(300059)、寧德時代(300750)、中航成飛(302132)、新易盛(300502)、立訊精密(002475)、貴州茅臺(600519)、中際旭創(300308)、勝宏科技(300476)、賽力斯(601127)等。上述10只個股期間總成交金額(包括北向資金成交在內)排名前十,金額均超過500億元。
中航成飛(302132)是本期的出現的新面孔,北向資金關注度較高。公司是我國航空整機裝備研制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國家和省市重點優勢企業。成飛先后研制生產了梟龍、殲教-9、殲-10、殲-20等航空整機裝備,以及多型大飛機機頭,具備完整的機頭設計研發體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專業化優勢,以及“產備修”一體化能力。
公司發布的2025一季報顯示,25Q1實現營收33.09億(-81.1%),實現歸母凈利潤1.56億(-89.5%)。受產品生產周期影響,25Q1業績短期承壓。銷售收入方面,一是2024年一季度按照合同要求,產品交付較為集中,業績處于歷史相對高位,同比基數高;二是2025年一季度按照合同要求,目前處于產品零部件生產階段,暫未形成銷售收入,二季度開始進入產品交付周期,銷售收入逐步提升。利潤方面,一是銷售收入下降,導致利潤總額下降;二是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持續發生,且同比基本保持一致,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中航成飛表示,當前,公司正按計劃推進生產工作,按照合同要求完成產品交付,可支撐2025年經營業績達成。根據國金證券研報,公司25全年營收預算800億元,25Q1營收占全年預算的4.1%,后續有望逐季提速。
中航成飛作為航空裝備高科技企業,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產業升級為方向、創新機制為支撐,加快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著力打造自主可控、敏捷閉環的創新鏈:
一是始終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市場化導向,重視技術應用落地,先后建成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軟件協同攻關和體驗中心、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8個省部級和6個企業級科技創新平臺,“十四五”以來,研發投入逐年提升;二是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著力突破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比如:圍繞高端航空裝備對工業母機需求,積極爭取、牽頭推進“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建成“黑燈工廠”,實現車間物流自動配送、線內物流自動交換及產品自動化加工,獲評“2024年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聯合清華大學自主研發50kg級氫能源無人機,實現30小時長航時、跨晝夜連續飛行,續航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造“易研DxE”平臺,逐步形成復雜裝備制造領域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三是以需求為導向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百團大戰”等自主創新行動,在公司內模擬引入“天使投資”模式,構建敏捷立項新機制,打破人才“頭銜”條件限制,有效響應一線創新需求、實現小額投入快速驗證、促進創新人才跨域合作。

公司表示,會密切關注資本市場動態,結合十五五發展布局,圍繞戰略規劃和產業布局適時策劃再融資,支撐公司后續高質量發展。同時,公司將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充分運用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工具,合理擬定授予價格、激勵對象范圍、股票數量和業績考核條件,強化管理層、員工與上市公司長期利益的一致性,激發管理層、員工提升上市公司價值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