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之作
南朝的文學家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以“水皆縹碧,千丈見底”來表現(xiàn)富春江水的秀麗壯觀;南北朝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以“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刻畫出三峽峽谷的雄偉險峻;清代散文家姚鼐則在《登泰山記》中以“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來描述泰山日出的壯麗。文人墨客筆下,大千世界山水秀美,但在我心中,最美不過家鄉(xiāng)的鳳池山。
鳳池山坐落在老城一角,通往山頂?shù)穆酚袃蓷l,一條是彎彎曲曲的柏油路,一條是貫穿山林的臺階。我們一行人決定從第二條路上山。穿行在樹林里的臺階上,耳邊時而傳來幾聲啼叫。循聲望去,只見參天大樹高聳入云,在樹枝的縫隙里,瓦藍瓦藍的天空中飄蕩著白云。樹蔭下,臺階旁,水泥做的石桌石凳靜靜地佇立在那里,等待游人的到來。
我們繼續(xù)向前走,一條小路赫然呈現(xiàn)在眼前。小路的盡頭又是幽深的樹林,真是“曲徑通幽處”。路的右邊是樹林和嶙峋的怪石,路的左邊則是懸崖峭壁。我停下了腳步,眺望遠方。遠處,高聳的山峰躲藏在薄薄的晨霧之中,像是剛睜開睡眼的孩童。最美是那青黛色的頂峰,仙云繚繞,讓我不禁想到李白筆下“云霞明滅或可睹”的天姥山;近處,通山縣城就在鳳池山腳下,這里沒有高聳的摩天大樓,沒有游人如織的名勝古跡,一條不是很繁華的商業(yè)街承載著整個縣城的煙火氣。通羊河蜿蜒向東流去,街道上人和車慢慢地行走著,八角亭附近的大橋上,賣菜的小販三三兩兩。生活是那么的平和,那么的美好。
順著小路,再往上攀爬,一座寺廟屹立在山頂。遠遠看去,似乎廟里只有一位僧人在掃落葉,頗有一種“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的韻味。鳥語花香映襯著“沙沙”的掃地聲,別有一番滋味,我想這應當是文人雅士都追求的隱居生活吧。清風吹過,只覺得浮躁的心都平靜了下來。
登上山頂,發(fā)現(xiàn)煦日東升。我輕輕伸出手,溫暖的陽光鋪滿掌心;我縱情地眺望,家鄉(xiāng)的美景盡在眼前。心中不禁產(chǎn)生一種自豪感,這就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此刻,站在山腳下,回首鳳池山,山高聳而秀美,而我似乎懂得了什么。
【湖北通山縣第一中學】
◆升格建議
本篇作文寫游覽鳳池山,情感比較豐富,但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景物描寫比較隨意且籠統(tǒng),缺乏一定的秩序,詳略不當,未做到言之有序。二是景和情理缺乏內(nèi)在邏輯。散文寫作,特別是游記類散文應先寫景后抒情寫理,寫景應該為后面情理抒寫做鋪墊,但本文的景物描寫和后面抒情寫理相割裂。三是景物描寫不細致,情理抒寫也言之無物。在升格時,要寫游覽鳳池山過程的所見所聞所感,按照游覽順序,對登山過程中的景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加強了內(nèi)在的邏輯。開篇引用名人游覽山川事例,吸引讀者。行文過程中,描述了在山間臺階上攀登時所見所聞,增加了對縣城的景物描寫,詳略得當,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祥和靜謐的家鄉(xiāng)美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