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我國的殲-35A隱身戰機正式亮相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金灣機場上空進行了飛行展示。隱身戰機再次引起了軍迷們的熱議。
各國競相研制的第五代戰斗機,比如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殲-35等,都將“隱身”放在了優先位置。戰機的隱身并不是說真的肉眼看不見,而是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降低飛機的信號和可探測性,讓對手的雷達等裝備難以發現、識別、跟蹤,從而達到隱形的效果。總的來說,戰機想要隱身,需要綜合采用優化機身外形、減少雷達反射、采用特殊涂層、減少紅外特征等手段。
首先是外形隱身,這與艦船的設計思路類似,就是盡量減少物體表面的棱角凸起,避免表面被雷達波垂直照射,因為垂直照射時的反射最強。所以我們看到的幾款隱身戰機,在垂直尾翼、機身邊緣、進氣道等部位,都大量運用傾斜設計。這種設計可以改變電磁波的反射方向,將本該反射回雷達的電磁波偏轉到其他的地方。
其次是加強設計和制造工藝。比如正面的發動機進氣道要彎曲設計,避免雷達波照射到旋轉的發動機葉片上;整個機體的鉚釘、接口要越少越好,比如我國的殲-20,整個飛機表面非常光滑;就連座艙蓋這種不起眼的地方也很有講究,座艙蓋要一體成型。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新一代隱身戰機的表面都十分清爽,從外觀上看不到任何武器裝備,這是因為外掛的導彈、吊艙、副油箱等都是極強的反射源,為了保證不被對手發現,隱身戰機就把這些武器設備安裝在機體內部了。
可以說,戰斗機能否隱身化,是這個國家的軍事科技水平和工業實力的重要體現。
幾百年來,從迷彩服到偽裝網,從自然偽裝到數碼迷彩,從光學偽裝到雷達隱身,人們在軍事偽裝領域投入了無數資源和心血。在未來戰爭中,偽裝和反偽裝、隱身與反隱身的斗爭也將作為軍事較量的一環,持續地交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