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在貴州高原劈開崇山峻嶺,不僅雕琢出壯美的喀斯特畫廊,更掀開了大地深處綿延億萬年的礦藏史詩。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資源走廊,貴州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依托烏江這條水運“大動脈”運輸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在崇山峻嶺間書寫著新型工業化的傳奇。
大地褶皺里的“星辰” 鍛造工業文明的基石
貴州省內烏江流域礦產資源呈帶狀分布,形成“北鋁南磷、西錳東汞、煤鐵共生”的格局。遵義鋁土礦帶綿延200千米,遠景儲量5.41億噸,播州區和“務正道”地區已探明儲量近2億噸,其中務川大竹園礦區以“黔中鋁都”之名,貢獻著全國第四的鋁土礦儲量。此外,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探明的螢石重晶石儲量4000萬噸,與縣內鋁土礦資源總估價超6000億元。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錳礦儲量驚人,探明儲量已達7.4億噸,是全國重要的錳產區之一,其深部找礦突破被列為中國地質學會2022年度十大成果。六盤水、畢節等地蘊藏優質無煙煤,探明儲量逾700億噸,占全省煤炭資源的 80 % ,其中六盤水煤礦以低硫、高發熱量著稱,被譽為“江南煤都”。
遵義市烏江流域的幾大礦產以“特、優、稀”為特點。比如遵義鋁土礦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較高,多數可露天開采;
松桃錳礦品位高、厚度大、呈層性好及展布廣,支撐著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的崛起。六盤水無煙煤是清潔能源轉型中的“黑色黃金”;赫章鐵礦經磁選后精礦品位提升至 6 5 % 成為特種鋼材的優質原料。
雖然烏江流域擁有豐富的寶貴礦產,但長期以來貴州的資源優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很多礦產仍然處于以售賣原石原材料為主的模式,缺少深加工的產品。針對這種情況,貴州提出了用“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
四個關鍵環節,立足資源稟賦“富礦精開”;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打造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堅持生態優先,讓綠水青山的“含金量”持續提升。
從一塊煤開始提升它的價值
在六盤水六枝特區的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滿載的煤礦的大貨車,這里是“西南煤海”的核心產區之一。一塊煤在精采出來之后,在貴州美錦煤一焦一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里提煉焦產生焦炭、焦爐煤氣,焦爐煤氣中分離出液化天然氣,再通過技術手段生產純度高達9 9 . 9 9 9 % 的高純氫“吃干榨盡”循環利用,“近零排放”
綠色發展,一塊焦煤裂變升級,二十余種附加產品漸次落地,推動產業鏈向下游衍生。
上游以煤焦化為引擎,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大型焦爐清潔生產技術,年發電量可達6.4億度,可解決一半的生產用電需求。中游圍繞焦爐煤氣精深加工,延長現代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在下游,圍繞合成氨和煤焦油精深加工“以商招商”,共同打造精細化工產業鏈。這個2023年底正式點火烘爐的項目進展喜人,未來預計會成為六盤水市的新能源重要來源。
同樣在六盤水盤州市,煤炭行業也面臨著能源保供和綠色轉型的雙重任務。盤江新光2 × 6 6 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每發一度電比相同容量其他類型機組少耗煤 20 % 左右,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時,可實現粉煤灰等固廢的綜合利用率達 100 % ,優于國家最新發布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桿水平。該項目投運將促進全省煤電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低碳節能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
富礦精開“鋁行”遵義
遵義這片赤水河浸潤的紅色土地上,一條銀色產業鏈正豌蜒生長。在播州區鋁工業園,巨型熔煉爐吞吐著赤紅火焰,液態鋁水如銀河傾瀉,在現代化流水線上熔鑄成詩。近幾年,遵義積極推動相關產業成團成鏈。各家企業也不斷深化科技改革,推動鋁產業更加綠色、智能、高效,產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海外客商青睞。
走進位于遵義的貴州正合鋁業集團有限公司,智能化銑床正在進行“銑面”工序。車間主任撫摸著光滑如鏡的鋁母線成品笑道“這批訂單總量近4萬噸,即將奔赴印度尼西亞的港口。”
這只是遵義鋁業在“富礦精開”方面的一個縮影。2024年5月,遵義播州區鋁資源“富礦精開”重點項目—貴州長銀鋁業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只輪轂涂裝自動化生產線項目正式開機投產。機械臂翻轉間,鋁合金溶液在模具中舒展成優雅的旋渦造型,冷卻、淬火、打磨一氣呵成。這家從事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企業的鑄造車間里,幾分鐘就能生產出一個汽車輪轂。同樣在位于播州區的貴州航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也一樣繁忙,工人們正將1200 套新能源汽車輪轂裝車發往廣州,這批產品將通過海運出口中東。這是該公司今年以來完成的第三批外貿訂單。遵義鋁制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持續提升。
強化鋁資源高效利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暢通供應鏈,著力提高鋁精深加工能力,建立完善鋁產業生態體系,遵義正演繹著“富礦精開”的產業交響曲。
(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