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治了一名糖尿病患者王先生,60歲的他因“血糖升高12年,水腫4個月”入院。王先生被診斷為糖尿病有12年了,既往口服降糖藥,2年前開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沒有監測血糖及并發癥情況。近4個月來,他反復出現雙下肢水腫,未引起重視。近1個月來,他的水腫癥狀明顯加重,伴有小便減少。為明確水腫的原因,醫生建議他入院治療。
患者入院后檢查,空腹血糖12毫摩/升,糖化血紅蛋白8.6%,尿蛋白3個加號,腎功能指標:尿素氮13毫摩/升(正常值為3.0~7.2毫摩/升),血肌酐208微摩/升(正常值為45~100微摩/升)。患者很明顯出現了慢性腎衰竭,同時合并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過進一步檢查,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腎病,明確是糖尿病腎病所致。患者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當醫生告訴王先生病情時,他難以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診斷結果。
很明顯,王先生的水腫是晚期糖尿病腎病所致。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引起糖尿病患者水腫的罪魁禍首——糖尿病腎病。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慢性并發癥,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腎臟微血管硬化、損傷,繼而出現蛋白尿、慢性腎功能不全,晚期進展為尿毒癥。常見于病史超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是引起慢性腎衰竭的常見原因,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腎病,必須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高度重視。
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糖尿病腎病分為5期,每一期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Ⅰ期、Ⅱ期由于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也沒有明顯的檢測異常,很難被早期發現與診斷。Ⅲ期(早期糖尿病腎病期)比較常見,表現為持續微量白蛋白尿,24小時微量白蛋白尿在30~300毫克,此期無水腫和腎功能異常。Ⅳ期(臨床腎病)的治療效果較差,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輕度異常,24小時微量白蛋白大于300毫克。V期(尿毒癥期),在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基礎上,進展為腎衰竭,最終需要透析治療。
糖尿病腎病為什么會引起水腫?
糖尿病腎病Ⅰ期、Ⅱ期、Ⅲ期一般不會出現水腫,只有Ⅳ期、V期才會出現水腫。也就是說,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旦出現水腫,說明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糖尿病腎病引起水腫的原因:一方面,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引起血漿中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液中水分從血管內流向組織間隙;另一方面,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腎衰竭,腎臟排水能力下降。
還有哪些因素可以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現水腫?
1.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時也會出現水腫,患者多伴有心悸、氣促等癥狀。
2.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
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時也會出現水腫,患者多伴有怕冷、心動過緩等癥狀,通過甲狀腺功能的檢測可以明確。
3.糖尿病合并下肢靜脈血栓
糖尿病合并下肢靜脈血栓時也會出現水腫,患者下肢水腫多為非對稱性的,通過血管彩超可以明確。
如何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
很簡單,就是診斷糖尿病后定期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同時檢查尿常規、腎功能等指標。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3個月內2次超過正常值,就要考慮為糖尿病腎病,而不要等到尿蛋白有2個加號或者3個加號時才診斷,那就明顯延誤診治了。
如何治療糖尿病腎病?
1.嚴格控制血糖
診斷為糖尿病后,要盡早使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達標,對預防糖尿病腎病有重要的作用。
2.控制血壓
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內,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者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
3.調脂治療
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達標。
4.選擇適當藥物治療
糖尿病腎病Ⅲ期、Ⅳ期應使用ACEI或者ARB類藥物,也可以使用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以便減少蛋白尿,延緩腎衰竭。
5.V期糖尿病腎病治療
低蛋白優質蛋白質飲食,糾正貧血,必要時做透析治療。
此外,防治肥胖、戒煙限酒、適當運動、積極參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醫學營養治療、定期監測病情也很重要。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發生水腫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一旦出現水腫,說明糖尿病腎病的病情嚴重。上述患者王先生,發現糖尿病腎病時已經為糖尿病腎病V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水腫,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并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