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損壞、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為特點的全身性骨病,常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其早期癥狀不典型,患者可逐漸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身高變矮或駝背,甚至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上的抗骨質疏松癥藥物有很多種。其中,地舒單抗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一個治療新選擇。然而,不少骨質疏松癥患者對地舒單抗還存有認識誤區,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1.地舒單抗不是用來補鈣的
地舒單抗通過抑制破骨細胞的生成和功能,減少了骨吸收,增加了骨密度。臨床研究證實,應用地舒單抗治療能增加患者腰椎和髖部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并且療程越長,治療效果越好。
臨床上,經常有患者認為地舒單抗是用來補鈣的,所以有到醫院打“補鈣針”一說。其實,地舒單抗通過抑制骨吸收來增加骨密度,不是用來補鈣的。相反,由于其能抑制骨吸收,甚至有誘發或加重低鈣血癥的潛在風險。
因此,在應用地舒單抗治療前,患者需要檢測血鈣水平。血鈣偏低的患者要先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接受地舒單抗治療期間,患者仍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并定期監測血鈣水平。
2.打了地舒單抗就不能停嗎?
目前的研究顯示,隨意停用地舒單抗,如果不加干預,患者可再度出現骨吸收水平增加,骨密度逐步回落至治療前的水平。也就是說,隨意停藥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通常第一年下降比較明顯,第二年基本下降到治療前水平。
所以,接受地舒單抗治療的患者不能隨意停藥。在開始地舒單抗治療前,患者要充分考慮其特性,如果不能長期堅持治療,就應該選擇其他治療方式。
但確實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藥物不能耐受、療效不佳或骨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后不能進一步提升,還有一些患者實在不愿意堅持用藥了。這些情況下,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停藥,停藥前做好一些準備,盡量在取得一定療效的前提下停藥,如治療后骨密度明顯改善、骨折風險降低,且停藥后考慮改用另一種抗吸收藥物(如雙膦酸鹽)鞏固治療一段時間。這樣能夠減緩骨密度下降,降低骨折發生風險。一般來說,停藥前接受地舒單抗治療的療程越長,停藥后越要積極采取鞏固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