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中老人的常見困擾,常由年齡增長或疾病引起。長期耳鳴會導致聽力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干擾老人的理解能力。此外,無法治愈的耳鳴會導致休息不佳,引起頭昏、睡眠障礙,使老人產生緊張、焦慮、精神不集中,甚至抑郁等心理問題。耳鳴習服療法是近年來較流行的一種綜合療法。
耳鳴習服療法,又稱適應再訓練療法,是通過長期暴露于低強度背景聲音,使人從主觀上適應耳鳴。該療法主要包括兩部分:指導性咨詢和聲治療。
指導性咨詢在于通過對耳鳴患者的教育,使其對耳鳴的產生、引起不適的原因、治療方法等有正確理解。聲治療是一種利用聲音來促進身心健康的治療方法,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聲音具有物理和生理效應,不同頻率、強度和節奏的聲音可以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進而影響身體的生理和心理狀態。
例如,特定頻率的聲音振動可與人體器官或細胞的固有頻率產生共振,起到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舒緩的聲音能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幫助放松身心。聲治療通常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治療方法綜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國內外用于聲治療的聲音可分為噪聲、環境聲音、音樂3類,常用海浪聲、雨聲、風聲、溪流聲、篝火聲、森林聲、電子設備聲音、輕柔音樂等。
耳鳴習服療法的適用人群包括:長期且嚴重的耳鳴患者、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耳鳴患者、誘因明確但久治不愈的耳鳴患者、病因治愈后的殘余耳鳴患者。尤其是對于伴有聽力下降、失眠、緊張焦慮情緒的老人,長期的耳鳴習服治療可疏導情緒、緩解耳鳴、提高生活質量。
長期受耳鳴困擾的老人,可在家中外放白噪聲作為背景聲音,包括海浪聲、雨聲、風聲等自然聲音,或人工合成的音樂,作為日常習服治療。但老人也要注意控制音量及時長,避免加重聽力損害。建議每天聽2小時,可以分為若干時間段分開聽,音量大小稍高于耳鳴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