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我從部隊轉業來到派出所,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剛到新的崗位,自己的心中充滿了忐忑,總擔心不能做好工作。于是,我挨家挨戶走訪,盡快熟悉社區情況。看到社區里孤殘老人多、空巢老人多、困難家庭多,我就從建檔開始,確定幫扶對象,立足群眾需要,在辦實事上下功夫,慢慢地在社區扎下了根。
剛開始工作那一年,有一天我走進社區居民老杜家。他因病臥床,妻子也是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后,我建議老杜去醫院治療。老杜滿臉沮喪地說:“馬警官,我不想治了。”我當時就想,我不能不管,要是不管,這心里的坎兒一輩子都過不去。于是,我當即把老杜送到了醫院治療,并墊付了醫藥費。在老杜住院期間,我不僅經常往醫院送生活用品,還盡心盡力照顧他上初中的孩子。當時,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老杜的妻子鄭重地把家門鑰匙給了我。這是我收到的第一把鑰匙,也是我收到的第一份信任。17年來,我一直盡我所能守護著這個困難家庭。
日積月累,我用真心和愛心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信任,而我手里的鑰匙也從1把變成了46把。鑰匙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有人勸我少操點心,可是我認為,作為一名社區民警,就要讓群眾在困難時有依靠、生活上有奔頭。

在社區工作,矛盾糾紛不少,尤其是老舊小區。但在我看來,只要真心調解、真情融入,和百姓心貼心,問題都能解決。這些年,我在調解糾紛工作中總結出了“老馬調解法”,把“執法如山”和“執法如水”、“法外有情”和“理中有法”結合起來,用真情去感化當事人,解開大家心里的“法結”和“心結”。在派出所工作以來,我成功調解了3700多起矛盾糾紛,總結出“磨爛鞋底子、說破嘴皮子、開耳根子、掏出心窩子”的“四子工作法”,被評為青島市“十佳金牌調解人”。我們的社區也多次被評為“平安和諧社區”。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各級組織的幫助下,我們成立了“馬懷龍金盾志愿服務隊”,大家一起出力。現在服務隊已經有382名成員。團隊里有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有律師、老師、醫生,還有心理咨詢師、理發師、司機最讓我開心的是,那些我曾經幫助過的人也加人了。感受到愛心團隊中正能量的匯聚與流動,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這么多年來,在幫扶困難群眾、傳遞生活信心和幸福的過程中,最幸福的那個人竟是我自己。幫扶孤兒徐龍,我多了一個兒子;幫扶宋月蘭,我多了一個妹妹;幫扶那些孤寡老人,我就多了若干位父親、母親46把鑰匙,46份信任,它們連接了人民警察與群眾的情感,也架起了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只要群眾信任我,我就要把這些鑰匙一直管下去,帶動更多人把這些家庭一直守護下去! (呂秀泓 扈曉陽整理)
馬懷龍,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一級高級警長,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先后榮獲2023年度全國“最美基層民警”、第九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好人”等榮譽。榮獲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