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說書最初是由盲人運用陜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后來吸收眉戶、秦腔、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
1975年,熊竹英出生在有著“說書窩子”之稱的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今橫山區)。這里是陜北說書的主要發源地,濃郁的藝術氣息讓熊竹英從小就對這門傳統曲藝深深著迷。17歲初中畢業,熊竹英拜名聲頗響的“賀四”賀連善為師,學習說書藝術。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藝就是師父演出時,近距離觀摩學習,學好學賴全靠各自的天賦和努力?!毙苤裼⒒貞泴W藝經歷,說自己白天上山放牛、建房修窯,晚上抽空練習、揣摩唱詞,“雖然辛苦但堅持了下來?!?/p>
2009年橫山區組織特殊藝術人才招聘,將熊竹英等在內的20多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招聘到區文化館任職,從此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的演出團隊。2020年9月,熊竹英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這是全國曲藝界的最高獎項,他是唯一一個獲得該獎的陜北說書藝人。
◆素材解讀
1.努力與堅持。陜北說書給幼年的熊竹英留下深刻的影響,努力與堅持讓他成為陜北說書優秀的傳承人。他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這種非遺文化的發展中,讓這種非遺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
2.非遺文化走向世界。陜北說書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不僅發掘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深層聯結,還將這種來自黃土地的藝術推向了世界。
◆適用話題
非遺傳承 興趣與堅持 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