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
美國內華達州的某個小城,1980年8月26日早上6點30分,酒店保安瑞恩到自己的宿舍拿香煙,發現酒店二樓電話交換機的房間大門半開著,不禁心生疑惑,因為平時這個房間的門都是鎖著的,只有工作人員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入內。
瑞恩走上前去,打算把門關上,可是當他伸手關門的時候,從門上掉下一封信,里面赫然寫著:
我在房間里放了兩只箱子,一只箱子里裝有1000磅的烈性炸藥,足以炸毀這座酒店,周圍一百米內的建筑物也會被夷為平地。另外一只箱子是引爆炸藥的機關。
只要輕微移動,炸彈就會被引爆,而且你們也休想嘗試拆除這個機關,面板上有28個按鈕,消除炸彈引爆系統的密碼也是28位數,輸錯一個數字,炸彈立刻就會爆炸。想要平安無事,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哈維斯酒店老板拿出300萬美元的現金,用直升機運到太浩湖機場,飛機上只能有一個飛行員。時間是今天晚上11點。
為了防止你們耍花招,降落之后,飛行員只能在我指定的機場外的圍欄處等候,按照我說的行動。一旦交易成功,我自然會給你們密碼。如果超過24小時,我將失去耐心,你們就等著收尸吧。

瑞恩剛開始以為是一個惡作劇,但是他打開門一看,墻角真的赫然有兩只大鐵皮箱子,大驚失色的他立即撥通了酒店總經理的電話,總經理哪里敢怠慢,馬上報了警。
十分鐘之后,消防員、警察和FBI的探員迅速趕到現場。他們發現兩只箱子真的非常重,因為箱子下面的滑輪在水泥地上劃出了兩道深深的痕跡。
警察局的負責人員如臨大敵,在第一時間就疏散了酒店以及周圍200米內建筑物里的所有人員。
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哈維斯酒店安裝有炸彈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國,國家安全局的拆彈專家迅速趕往現場,各地電視臺的新聞轉播車也蜂擁而至,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

人養著警察還要跟罪犯妥協?
當地警察局長為難了,酒店老板不配合,難道讓市政府出這筆錢?可事實是不但他們自己沒資格提出,就是市長也沒有這個權限,預算里根本就沒有這筆開支。就算緊急召開議會,最快也得兩天才能拿到錢,歹徒可等不了。
無懈可擊
專家們首先用X光機對兩只箱子進行了掃描,但由于箱子是金屬打造的,內部看得不是那么清晰,只能依稀看到密密麻麻的線路。專家判斷,勒索信所說是真,兩只箱子真的就是一個巨型炸彈,而且不建議嘗試破解炸彈,因為危險系數太高。
內華達州警察局的負責人權衡之后也認為,當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答應歹徒的要求,向他們支付300萬美元。
可這么大的一筆錢,誰能拿得出來呢?大家的目光紛紛投向哈維斯酒店的老板。可是酒店的老板格羅斯死活都不同意一納稅
現在只能寄希望于拆彈專家了,當地著名的拆彈專家紛紛集結,全國各地的拆彈專家也在火速趕來,經過幾個小時的研究,專家們依舊皺著眉頭。這個炸彈內部結構超級復雜,無解可擊,一個引爆系統竟然設計了從內到外9種不同原理的引爆裝置。
按照專家的經驗,破解一個數碼引爆裝置,需要24個小時。算了一下,如果把9種引爆裝置全部破解,至少需要一周時間。
更令人為難的是引爆系統除了數據系統,還有原始的電池和雷管,中間是用鋁箔來連接的。這樣做的高明之處,是拆掉它們必須鉆透鐵皮,但是打孔的時候又難免會跟鐵皮和鋁箔接觸,這樣的話,就會形成回路,引爆炸彈。

如果將鐵箱子上面的螺絲卸掉,取下鐵皮外殼,就可以輕松取出雷管和電池。可是X光拍的照片顯示,歹徒在螺絲的下方精心設計了彈簧裝置,跟手槍的扳機原理相似,一旦鐵皮螺絲擰開,彈簧就會彈出,電路就會處于引爆位置,炸彈隨即爆炸。
庫珀按照歹徒指令飛行15分鐘之后,并沒有看到地面的頻閃燈,他只好原路返回太浩湖機場。
歹徒不是反悔了,而是慌亂中忘記帶頻閃燈了,只好去超市臨時購買。其實庫珀飛機上的導航也出現了問題,方向偏離了一些。
內華達州警方擔心歹徒認為警方失信,繼續在其他地方搞破壞,于是通過媒體刊登新聞,放言希望跟罪犯繼續協商。
陰差陽錯
時間緊迫,警察局長最終做出一個危險的決定,只用5000元真鈔,其余全用假鈔,交易時順便抓住罪犯。FBI派出了特別探員庫珀從650公里外的洛杉磯趕來,執行這項誰也不愿意執行的危險任務。
當天晚上11點30分,庫珀和同事兩個人假裝聽從罪犯指揮,駕駛飛機來到機場,將武器藏到了飛機后座里。
歹徒非常狡猾,當庫珀快要降落的時候罪犯卻用電話告知他沿著50號公路向西飛行,15分鐘后看到地面頻閃燈的時候再降落。
8月27日早晨6點,24小時已過,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這時候警方也失去了耐心,如果繼續等下去,等于讓歹徒牽著鼻子走,在全美人民跟前丟臉。
與其等歹徒引爆炸彈,還不如自己主動用定時裝置引爆,這樣說起來還能挽回點面子。
就在警方要行動的時候,拆彈專家想出了一個“以毒攻毒”的法子,那就是用一顆炸彈,在瞬間將歹徒安裝的炸彈的傳感器和線路破壞掉,速度可以快到1毫秒,而歹徒設計的炸彈傳感器觸發時間為6毫秒,這樣的話歹徒的炸彈就不會爆炸。
27日下午2點整,FBI引爆了己方炸彈,隨著一聲巨響,哈維斯酒店被炸出了一個50平方米的大洞,酒店內硝煙彌漫,玻璃碎片亂飛。
這說明拆彈專家的計劃是失敗的,人家的炸彈設計得太巧妙了。
雖然爆炸沒有造成人員受傷,損失也降到了最低限度,但是沒有抓到罪犯,輿論對警方和FBI的指責鋪天蓋地而來。
重賞之下
哈維斯酒店的老板格羅斯也心有余悸,害怕罪犯卷土重來,痛定思痛后決定破財免災,開出50萬美金,懸賞捉拿罪犯。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一個汽車修理店的老板就提供了非常關鍵的一條線索:他的妻子麗莎在案發當天早上,聽到有人用對講機指揮別人安放炸彈,她就記下了那人的車牌號。
修理店老板當時沒有向警方提供線索,是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FBI立即開始秘密調查,在掌握了相關證據后,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約翰·伯吉斯,并對他實施抓捕。抓捕過程很順利,還在他家地下室發現了正在組裝的炸彈。
根據約翰交代,如果不是被捕,舊金山的一家銀行就會成為下一個倒霉蛋。
58歲的約翰·伯吉斯是一個資深賭徒,有其父必有其子,兩個兒子約翰和吉姆都不務正業,希望一夜暴富,鉆到賭場里不出來,
是哈維斯酒店的常客。
但是久賭必輸,父子三人不但沒有發財,還血本無歸,負債75萬美元。
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選擇挺而走險,用炸彈敲詐哈維斯酒店的老板一反正他有的是錢。
為了組裝炸彈,約翰讓自己的賭友負責購買制作炸彈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自己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前后用了4個月的時間,才制造出這個讓拆彈專家都頭疼的炸彈。
1985年3月7日,在案發4年后,約翰伯吉斯被判9項指控中8項罪名成立,判處終身監禁,并不得假釋;他的兩個兒子和協助犯罪的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由于約翰做的這枚炸彈天衣無縫,無懈可擊,后來FBI根據當時的照片,以一比一的比例,復制出了一個炸彈模型,當作教學工具,用這個經典案例來培訓拆彈人員。
假如約翰父子把這種智慧用到正地方,絕對能干出一番了不起的事業來,可惜他們不走正路,最終鋃鐺入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