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倡議進一步規范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的安全管理、營銷宣傳,推動形成“技術進步與責任落實并重”的健康發展生態。本文是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持續引導和產業鏈協同推動下,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正逐步成為引領全球汽車技術變革的重要力量,其中組合駕駛輔助(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伴隨著傳感器、芯片、軟件算法等軟硬件技術持續突破,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加快集成,并逐步邁向具備多場景感知與連續控制能力的智能化系統形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配置到更多車型,組合駕駛輔助正加速進入規模化、深層次的應用階段。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對相關新技術的規范應用提出了更明確的管理要求,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技術突破和市場推動,也亟需制度保障與行業自律共同發力,構建協同有序、規范透明的創新生態。作為汽車行業組織,我們倡議進一步規范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的安全管理、營銷宣傳,推動形成“技術進步與責任落實并重”的健康發展生態。
一、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安全體系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作為車輛安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特性決定了必須從源頭強化安全設計理念,貫穿產品研發、測試、生產、交付、運營和升級的全過程。企業應科學設定系統能力邊界和安全響應機制,合理設計故障冗余與應急策略,確保產品在不同駕駛場景下具備穩定可控的性能。人機交互應更加直觀、明確,避免系統提示模糊、駕駛員誤判等問題。同時,應加大在測試驗證、OTA升級等環節的投入,夯實產品安全的基礎能力,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駕駛輔助體驗。
二、規范營銷宣傳,嚴防誤導性宣傳
宣傳表達是連接產品與用戶認知的關鍵一環,必須以真實、清晰、負責任為基本原則。企業應嚴格參照國家標準GB/T40429-2021等相關規定,規范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命名、表述方式與宣傳內容。在宣傳材料、車載顯示、銷售講解等場景中,準確標注系統的駕駛自動化等級、適用場景、能力邊界和駕駛責任,避免因模糊宣傳或夸張承諾引發用戶誤解和安全隱患。行業積極推動形成統一的宣傳合規指引與術語規范,明確禁止使用未達到實際駕駛能力的用語,倡導功能命名科學化、信息披露制度化,共同營造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三、建立用戶權責告知與互動機制
組合駕駛輔助技術的普及必須同步推進用戶認知水平的提升。企業應在交付、使用、維護等各環節建立系統化的用戶教育機制,借助隨車手冊、車載終端提示、移動App、視頻演示、交付培訓等多種形式,向用戶清晰傳達系統的基本能力與適用范圍、使用過程中的駕駛員職責、操作規范與接管要求、應急處置方法及系統局限性等內容。同時,建議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如首次購車人、老年駕駛者等)提供差異化的認知引導方案,真正實現“技術普及 + 認知普及”并重,夯實駕駛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四、發揮行業力量,推動協同共治生態
聯合行業各方力量,共同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治理體系建設。一方面,將推動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的營銷和傳播等環節規范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事件的存證與溯源機制,提升風險事件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同時,推動出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營銷行為白皮書等,進行系列合規指引,為企業提供科學、可操作的實踐參考,切實引導產業規范發展。
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
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組合駕駛輔助(2級駕駛自動化)系統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關鍵期。為了進一步引導企業強化自律意識,踐行質量承諾與安全責任,構建良性發展生態,推動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安全推廣應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出如下倡議:
1.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企業應加強能力建設,健全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強化產品安全設計,明確系統功能邊界與安全響應機制;合理設計人機交互方式,確保信息提示及時并易于理解;開展充分的研發、測試與生產管理,持續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質量安全。
2.規范營銷宣傳行為。企業應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40429—2021),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避免使用模糊或誤導性表述,確保功能命名科學嚴謹,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風險。對已發布的失實信息應及時澄清并整改,主動承擔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3.切實履行告知義務。企業應建立面向用戶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告知機制。全面告知駕駛員責任、系統基本信息、正確使用方式和應急處置方法等核心內容,確保用戶清晰認知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的本質區別,共同筑牢道路安全防線。
以上倡議,請各相關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落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繼續發揮行業組織的引導與協調作用,強化行業協同治理,推動技術穩步有序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