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是一種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蔬菜,具有較高種植價值,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日益增長。黔南州位于貴州省南部,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特別是貴定縣昌明鎮,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雪里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當前雪里種植技術相對落后,產量和品質仍有待提升。因此,研究高產栽培技術對于提高雪里產量、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探索適合黔南州特別是昌明鎮氣候條件的雪里高產栽培技術,可推動當地雪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昌明鎮自然條件與雪里種植現狀
昌明鎮,坐落于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是一個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于云貴高原東部,地勢相對平坦,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環境。氣候方面,昌明鎮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適中且分布均勻,這些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雪里這類喜溫涼、濕潤環境的蔬菜。土壤方面,昌明鎮的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攘土為主,土壤結構良好,透氣性和保水能力強,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為雪里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基礎。
在雪里種植方面,昌明鎮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雪里的重要產區之一。種植規模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雪里的種植行列中。品種選擇上,雖然已經引進了一些優質高產的雪里品種,但整體上品種更新換代速度較慢,部分區域仍存在品種單一、退化嚴重的問題。產量水平方面,由于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雪里的產量差異較大,部分田塊產量較高,但仍有大量田塊產量較低,影響了整體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方面,盡管雪里市場需求旺盛,但由于產量不穩定、品質參差不齊,種植收益波動較大,從而影響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此外,病蟲害頻發、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也是當前昌明鎮雪里種植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研究高產栽培技術,提高雪里的產量和品質,對于促進昌明鎮雪里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雪里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雪里高產栽培技術的關鍵在于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的精細管理。首先,在品種選擇上,應充分考慮黔南州特別是昌明鎮的氣候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雪里品種。例如,“九頭芥\"就是一個非常適合該地區種植的中晚熟良種,它不僅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而且產量穩定,品質上乘,深受市場歡迎。在種子處理方面,曬種是提高種子發芽率的重要步驟。一般來說,在播種前一周,應選擇晴朗的天氣,將種子薄薄地攤在干凈的席子上,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進行晾曬,連續晾曬2\~3天,直至種子表皮干燥、顏色變深。這樣不僅可以殺死部分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和蟲卵,還能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和酶活性,從而增強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
消毒是防止種子帶菌、減輕病害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藥劑消毒和熱水消毒。其中,藥劑可選用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按種子重量的 0 . 3 % 拌入藥劑,再加適量水拌勻,堆悶2\~3小時后晾干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藥劑濃度不宜過高,以免對種子造成藥害。拌種是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和病害,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常用的拌種藥劑有阿維菌素、噻蟲嗪等,按種子重量的 0 . 2 % ~0 . 3 % 拌入藥劑,同樣需要加適量水拌勻,使藥劑均勻附著在種子表面。拌種后的種子應晾干后再進行播種,以免因種子過濕而影響發芽。科學合理的品種選擇和種子處理,可以提高雪里種子的發芽率和抗逆性,為后續的高產栽培奠定堅實基礎。
2.2育苗技術
育苗床的準備工作直接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生長狀況。首先,施肥整地是育苗床準備的首要步驟,每畝地應施入2000\~3000千克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和50千克復合肥,以保證土壤肥力充足。施肥后,應進行深耕細耙,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為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苗床消毒可采用多菌靈或代森錳鋅等廣譜殺菌劑,每畝地用 5 0 %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 7 0 %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千克,加20千克細土,拌勻后撒施于苗床表面,然后翻耕混勻,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土壤調節是為了創造更適合雪里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的環境。整地后,可每畝地撒施50千克左右的過磷酸鈣,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可每畝地加人5千克左右的硫酸鋅等微量元素肥料,以滿足雪里對微量元素的需求。
播種與覆膜是育苗技術的關鍵環節。在秋季9月上中旬,當氣溫適宜、土壤墑情良好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量應根據種子的發芽率和苗床的利用率來確定,一般每畝苗床播種量為1\~1.5千克。播種方式可選用撒播或條播兩種,完成播種作業后,需即刻覆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并充分澆水以確保土壤濕潤。為了保持土壤濕度和溫度,促進種子發芽,可采用地膜覆蓋或拱棚覆蓋的方式來保溫保濕。種子萌發破土而出后,應及時移除覆蓋的地膜或拱棚結構,避免幼苗因過度保護而生長過旺。待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需實施間苗作業,即剔除那些弱小或有病狀的幼苗,以確保幼苗之間保持合理的生長間距。當幼苗長到4\~5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50株。在苗期管理中,應根據土壤墑情和幼苗生長狀況適時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幼苗徒長。同時,應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適時追肥,一般每畝苗床可追施尿素5\~10千克,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2.3移栽技術
移栽前的大田選擇與整地是基礎且至關重要的步驟。優選地勢較高、排水性能優越、土壤質地肥沃且疏松、富含有機成分的砂質壤土作為栽植地點。這類土壤結構良好、透氣性強,有利于雪里根系的發育和養分的吸收。
在進行大田整地時,首先,要進行深翻作業,深度通常為 2 5 ~ 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層,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能力。深翻后,需進行細致的耙平和耙碎作業,確保土壤細碎無大塊,為后續的作畦和移栽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作畦時,畦寬一般控制在1.2\~1.5米,畦高20\~25厘米,畦間溝寬30厘米左右,以便于排水和田間管理。
移栽密度直接影響到雪里植株的光照、通風條件以及養分的分配。在昌明鎮的氣候條件下,推薦采用每畦栽4行的布局,株距控制在25厘米左右,行距保持在40厘米左右。這樣的密度設置既能保證每株雪里獲得充足的光照和空氣流通,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移栽方法方面,應選在晴朗無風天氣時進行,以減少移栽過程中對植株的傷害。移栽時,應將幼苗連同根部土壤一起小心挖出,盡量保持根系完整,然后按照預定的株行距進行栽植,栽植深度以土壤覆蓋住根系并稍高于子葉為宜。移栽后,應立即澆透定根水,以促進根系與土壤的緊密結合,加快緩苗期。
移栽后應根據土壤情和天氣變化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同時,應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以滿足雪里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在移栽初期,可適當追施氮肥,促進植株生長;中后期則應注重磷鉀肥的施用,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產量。通過精細的移栽技術和管理措施,可以顯著提升雪里的產量和品質,為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2.4肥水管理
雪里高產栽培技術的肥水管理是其生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植株的生長速度、產量及品質。在澆水技術方面,需根據雪里的生長周期和昌明鎮天氣狀況來合理安排澆水時間和澆水量,以確保植株能夠正常生長發育。
在雪里的幼苗期,由于根系尚未發育完全,吸水能力較弱,因此澆水應以保持土壤濕潤為主,避免過干或過濕。在移栽后的前一周,每天早晚應各澆一次小水,以促進根系生長和緩苗。之后,隨著植株的生長,澆水次數可適當減少,但每次澆水量應適當增加,以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濕度。在生長期,如遇干旱天氣,應每隔2\~3天澆一次透水,以滿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在采收前10天左右,應適當減少澆水量,以提高雪里的品質和耐貯性[3]。
施肥技術方面,移栽前每畝地應施入2000\~3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家雜肥和50千克三元復合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滿足植株生長需求。生長期,應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適時進行追肥。在移栽后的10\~15天,可每畝地追施腐熟稀水糞500\~1000千克,以促進植株的生長。在生長旺盛期,可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尿素或氮磷肥,每次每畝地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氮磷肥20\~25千克,以滿足植株對氮磷元素的需求。
此外,葉面噴肥也是提高雪里產量和品質的有效手段。在生長中后期,可每隔7\~10天噴施一次 0 . 2 %~0 . 3 %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植株的健壯生長,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葉面噴肥不僅可以直接為植株提供養分,還能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從而增加產量。
2.5中耕除草
在雪里的生長周期內,需適時進行中耕除草,以防雜草與雪里競爭養分和光照資源,同時優化土壤通氣條件,促進根系的順暢呼吸和有效養分吸收。一般來說,在雪里移栽后的 1 0 ~ 15天,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此時,土壤已經沉降,雜草開始萌發,通過淺耕可以松動土壤,切斷雜草根系,減少其對養分的吸收。之后,每隔15\~20天進行一次中耕,直至封行前結束。中耕的深度應逐漸加深,但切勿傷及雪里的根系。除草方式以人工除草為主,不僅可以有效去除雜草,還能避免化學除草劑對土壤和植株的污染,保證雪里的綠色健康生長。
2.6搭架引蔓
當雪里植株長到一定高度時,為了防止枝條相互纏繞、遮擋陽光,可以通過搭設簡易支架的方式,將枝條輕輕引導到支架上,從而促其向上生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植株的采光效率,還能使葉片更加均勻地分布,充分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促進雪里的生長和發育。在搭設支架的同時,還應注意枝條的修剪。當雪里的枝條較多時,過多的葉片會相互遮擋,影響通風和光照,容易滋生病蟲害。因此,需要及時修剪枝條,保持植株內部的通風良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修剪時,應選擇生長旺盛、葉片繁茂的枝條,修剪后的枝條應整齊有序,避免過度修剪而影響植株的生長。通過搭架引蔓和修剪枝條,可以為雪里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其采光和通風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
2.7病蟲害防治
在病害防治方面,需要關注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病毒病主要表現為葉片變形、發黃,植株生長受阻。一旦發現病株,可用 2 0 % 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或 1 0 % 一遍凈可濕性粉劑進行噴施防治,發病嚴重時,可交替使用3\~4次,每隔6\~7天噴一次。霜霉病主要侵襲葉片,其特征是葉片表面形成灰白色的霉斑,對此可采用 2 5 % 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 6 4 % 殺毒礬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炭疽病的癥狀為葉片上出現黑色的壞死斑點,可選用 8 0 % 炭疽福美800倍液或 4 0 % 達克寧懸浮劑 5 0 0 ~ 700倍液進行噴施處理。
在蟲害防治方面,雪里常見的蟲害有蚜蟲和菜青蟲。蚜蟲會導致植株生長緩慢和葉片損傷,防治時,除了注意田間衛生,減少蚜蟲來源外,還可利用天敵如瓢蟲進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化學藥劑,可選用 4 0 % 克蚜星乳油800\~1000倍液或 5 0 % 抗蚜威2000\~3000倍液,二者交替使用,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天進行一次,連續實施2\~3次。菜青蟲對葉片造成較重的食害,防治時可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減少其對雪里的食害,也可使用化學藥劑,可選用 2 5 % 滅幼脲3號膠懸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或者選擇抑太保乳油 . 5 % 卡死克乳油,將其稀釋成2000\~4000倍液后進行噴霧防治。
病蟲害防治策略方面,應堅守“預防為先,綜合治理”的原則,并強化田間管理的各項措施,提高植株抵抗力,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此外,實施農藥使用時需注意輪換策略,以防病蟲害逐漸產生抗藥性。化學防治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注意藥劑用量、濃度和次數,避免對人和作物造成危害。
2.8適時采收與加工
雪里高產栽培技術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是適時采收與加工,這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和經濟效益。一般來說,雪里的采收時間宜選在12月中旬,此時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肥厚,品質最佳。采收時,應選擇晴朗的天氣,用鋒利的刀具從基部割下,避免損傷根系而影響后續生長。對采收后的雪里應立即進行整理,去除黃葉、病葉和雜質,扎成小捆,銷售到廠家進行腌制。
綜上所述,黔南州雪里的高產栽培技術涉及精細的田間管理、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合理的肥水運籌以及適時的采收與加工,確保雪里高產、優質。這些技術的實施不僅提高了雪里的產量和品質,還增強了植株的抗逆性,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通過加工處理,雪里的附加值得到了顯著提升,為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努里阿·阿合買提.布爾津縣雪里有機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20,43(8):17-18.
[2]牛新峰.淺談雪里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7,35(11):65-66.
[3]李德森,孫成貴.高寒山區“雪里”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2017(11):33-35.
[4]任錫亮,王毓洪,孟秋峰,等.雪里新品種‘甬雪4號'[J].園藝學報,2017,44(10):2035-2036.
[5]胡體紅.桑園套種雪里栽培生產技術應用[J].農技服務,2014,31(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