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減少化肥使用,提高作物品質,成為農業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玉米種植中的減肥增效技術,是在傳統種植模式基礎上進行的一次革新,該技術以減少化肥施用為核心,通過增施有機肥、科學施肥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措施,實現玉米產量的穩定增長和品質的提升。同時,該技術還有助于改善土壤環境,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來源,其種植過程中的化肥使用問題尤為突出,將減肥增效技術應用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為玉米種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對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梁山縣在玉米種植中運用減肥增效技術的意義
根據全國范圍內的趨勢,玉米減肥增效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近年來逐漸加強,特別是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梁山縣作為山東省的農業重要區域,近幾年開始進行玉米減肥增效技術的運用,其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還能夠顯著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并且能夠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以此推動農業向綠色、生態、可持續方向發展,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2參考玉米種植中減肥增效技術的應用
2.1秸稈還田技術的運用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其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尤其是在提升作物產量與效率方面。在玉米種植領域,減肥增效技術的應用成為關鍵一環,其中秸稈還田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脫穎而出,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還顯著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環境污染]。
2.1.1秸稈還田技術的機械化實踐
現代農業機械化的深入發展,為玉米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型農機具如收割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縮短了農忙時節的人工勞動時間,減輕了農民的體力負擔,并在此基礎上,農民積極響應政府減肥增效的號召,創造性地利用玉米秸稈,通過機械化手段實現秸稈還田。在玉米收獲過程中,收割機配備的秸稈粉碎裝置將秸稈直接粉碎并均勻撒布于田間,利用自然降水與微生物作用進行長時間的腐解發酵,最終轉化為富含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優質有機肥料。這一過程不僅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還避免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為農業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2.1.2秸稈堆肥技術的補充應用
除了直接的秸稈還田方式外,農民還探索出了一種更為精細化的秸稈利用方法一秸稈堆肥。這一方法雖然操作相對復雜,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如靠近水源、有足夠空間等,能夠更高效地轉化秸稈為肥料。具體操作包括:選取合適地點挖掘土坑,收集玉米秸稈并集中堆放;向秸稈中添加適量的腐解促進劑,充分攪拌均勻;隨后覆蓋黑色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加速秸稈的腐解過程;經過一周左右的發酵,秸稈堆肥即可形成,其養分含量豐富,可直接施用于農田,為玉米生長提供持久而全面的營養支持。盡管此方法操作繁瑣,但其高效的肥料轉化率和良好的環境效益,仍受到部分農民的青睞。
2.2增施有機肥技術的運用
在玉米的栽培管理中,有機肥料的應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肥料主要源自牲畜排泄物的自然降解及植物殘體的腐熟過程,它們富含多種營養元素,是玉米健康生長不可或缺的養分來源]。
2.2.1腐熟有機肥的直接施用
對于已經徹底腐熟的糞肥等有機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玉米田,這類肥料養分豐富且易于被土壤吸收,能夠有效滿足玉米各生長階段的需求,促進其茁壯成長。通過施用腐熟有機肥,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顯著增加,進而提升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為玉米的高產穩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2.2.2未腐熟肥料的科學處理
對于未經徹底分解的有機肥料,需進行科學的預處理以提高其利用效率。一種有效方法是將未腐熟肥料與稻草等作物殘體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適量添加水分,調節至適宜的濕度,通常約為 5 7 % ,以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肥料腐熟過程,隨后,將混合物堆成高約 1 . 5 m 寬 2 m 的肥堆,并定期翻垛以促進通風和均勻發酵。在此過程中,適時補充水分以保持適宜的濕度,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分解效率和養分釋放速度。
施用有機肥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田的土壤肥力,還能顯著促進玉米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相較于傳統化肥,有機肥料在減肥增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通過減少化肥用量,不僅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還減輕了化肥殘留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有機肥料的施用還能增強玉米的抗逆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2.3水肥一體技術的運用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水與肥是兩個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是當前農業減肥增效的重要途徑。
2.3.1建立水肥一體化系統
若種植條件允許,應投資建設加壓噴灌系統,該系統能夠精準控制水分與肥料的施用量,實現水溶肥或液態肥的均勻噴灑,并且能通過滴灌裝置,將含有適量養分的肥料溶液直接輸送至玉米根部,既提高了灌溉與施肥的效率,又能根據玉米的實際需求進行定時定量的精準灌溉,有效調控水肥比例,滿足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2.3.2科學施肥與精準管理
① 測土配方施肥:在施肥前,首先進行土壤測試,了解土壤的養分狀況,根據玉米的營養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施肥方案,并通過精準的測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化肥的過量使用,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確保肥料能夠充分被作物吸收利用。 ② 分階段施肥:針對氮肥的施用,應采取分階段策略。在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如增氮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等,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氮肥用量,確保養分供應與作物需求相匹配。具體而言,增氮期可占總氮量的 2 0 % ,拔節期增施 4 0 % ,大喇叭口期再增施 2 0 % ,剩余2 0 % 作為后期補充。 ③ 合理搭配磷肥與鉀肥:磷肥和鉀肥對玉米的生長同樣重要,應與氮肥結合施用,確保作物獲得全面的營養支持。
2.3.3優化施肥與灌溉技術
① 避免直接施肥:在灌溉過程中,不建議直接將化肥撒入水中,而是應先用清水灌溉 1 5~2 0 m i n ,待土壤濕潤后再加入化肥,這樣做可以避免化肥直接接觸作物葉片造成燒傷,同時也有利于化肥的均勻溶解和滲透。 ② 控制化肥用量:在添加化肥時,應注意控制用量,避免濃度過高。對于固態化肥,其用量應比罐體容量少一倍;對于液態化肥,當剩余量少于罐體容量的2/3時,應及時加水稀釋。 ③ 延長灌溉時間:在肥料溶液即將用完時,應繼續灌溉 ,以確保肥料能夠充分滲透到土壤深層,被玉米根系充分吸收利用。
根據在梁山縣實施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情況可知,可實現節水 5 0 % 以上,節肥 4 0 %~5 0 % ,由此可見,該技術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水肥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還能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減少因灌溉不當導致的土地硬化問題。同時,精準的水肥管理有助于降低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2.4緩控釋肥技術的運用
在玉米種植中,緩控釋肥技術的運用是一項關鍵性的減肥增效措施,該技術通過優化肥料的釋放特性,使養分供給與玉米生長需求相匹配,從而實現了肥料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友好保護。
2.4.1肥料選擇與配比
在選用緩控釋肥時,種植人員應充分考慮了當地土壤條件、氣候條件以及玉米品種的需肥特性,并通過科學配比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以及添加適量的中微量元素,形成了適合當地玉米生長的專用緩控釋肥配方。這些配方肥料能夠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逐步釋放養分,滿足玉米全生育期的營養需求。
2.4.2施肥方式與時間
緩控釋肥的施肥方式與時間對于其效果至關重要。梁山縣的農民在施用緩控釋肥時,通常采用基肥一次性施入的方式,即在播種或移栽前,將緩控釋肥均勻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深翻入土,這種施肥方式可以減少追肥次數,降低勞動強度,同時避免養分流失和環境污染。此外,根據玉米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部分農民還會在玉米生長關鍵期進行適量追施緩控釋肥,以補充作物快速生長所需的養分。
2.4.3施肥量的確定
施肥量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玉米品種、土壤肥力、目標產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等因素,因此農業技術人員需要通過田間試驗和土壤測試,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肥量標準。一般來說,對于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可以適當減少施肥量;而對于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則需要增加施肥量以滿足作物生長需求,同時種植人員還會根據玉米生長情況和氣候條件靈活調整施肥量,以確保作物健康生長和高產穩產。
2.4.4施肥效果監測與評估
為了準確評估緩控釋肥的施肥效果,應建立了完善的施肥效果監測與評估體系,通過定期觀察玉米生長情況、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以及測定玉米產量和品質等指標,對緩控釋肥的施肥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同時,還通過對比分析傳統施肥方式和緩控釋肥施肥方式的差異,進一步驗證緩控釋肥技術的優越性。
2.5科技減肥技術的運用
在玉米種植領域,積極踐行減肥增效技術不僅是響應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號召,更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梁山縣作為農業創新的先鋒,其在玉米種植中深入探索并廣泛應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融合的模式,為其他地區樹立了典范。
2.5.1農機裝備的智能化升級
梁山縣在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中,特別注重農機裝備的智能化升級。無人駕駛作業播種機能夠根據預設路線和種植密度自動完成播種任務,減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播種精度和效率;自走式打藥機和無人植保作業飛機的應用,則實現了農藥噴灑的精準化、高效化,有效降低了農藥使用量,保護了生態環境,這些智能化農機裝備的廣泛應用,不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還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
2.5.2遙感技術與智能農業設備的協同應用
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等高空平臺,結合地面智能農業設備,梁山縣構建了一套立體化的農業監測體系,這一體系能夠實時監測玉米的生長狀況、病蟲害發生情況及土壤環境變化,為精準農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數據分析與模型預測,農業管理者可以及時調整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措施,確保玉米生長環境的最優化,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實現減肥增效的目標。
2.5.3精準施肥,為智慧農業奠定基石
梁山縣的精準施肥實踐,不僅局限于王壤養分和作物需求的簡單匹配,更融入了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建立土壤養分數據庫和作物生長模型,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實時收集土壤濕度 值、養分含量等關鍵信息,結合氣象預報數據,動態調整施肥方案。這種智能化的施肥管理系統,不僅確保了養分的精準供給,還避免了因過量施肥導致的土壤板結、水體污染等問題,顯著提升了土壤健康和農產品品質。
3結語
總而言之,玉米種植中的減肥增效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因此技術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減肥增效技術的合理應用,促使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化肥使用量顯著減少,有機肥使用量增加,以此降低農民的肥料成本,還提高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提升。此外,減肥增效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由此可見,該技術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升農業經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應用的深入,減肥增效技術將在玉米種植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天遵,姜夢琪,于靜輝,等.施生物菌肥復合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對玉米農藝性狀、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基層農技推廣,2022,10(9):21-24.
[2]趙連軍.玉米規模生產輕簡栽培與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應用——以西豐縣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169-171.
[3]邢碩,侯正仿,陳子學,等.2020年天津市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測算報告[J].天津農林科技,2021(6):12-14+17.
[4]何瑞岳.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對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2):29-30.
[5]馬川,秦春霞. γ - 聚谷氨酸在玉米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1(20):10-11+15.
[6]房培淵,陳英俠,張有成.豫西南砂姜黑土夏玉米高產高效輕簡化集成施肥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7):151-154.
[7]袁靜超,蔡紅光,劉劍釗,等.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玉米科學,2021,29 (4):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