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油茶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油茶果實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廣泛應用于榨油、化妝品、藥品等多個領域。近年來,隨著廣西油茶“雙千\"計劃和廣西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的穩步推進,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動油茶產業的發展,2024年底已擁有油茶林基地4萬余畝。因此,加強對油茶栽培技術和管理工作的研究,提升油茶的產量和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1油茶栽培關鍵技術分析
1.1選地
選地是油茶栽培的首要步驟,直接影響到油茶的生長和產量。首先,理想的土壤條件是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為4.0\\~6.5的砂質紅壤或黃壤,土層厚度應在60厘米以上,以確保根系的良好發育。此外,地下水位應在地面1米以下,以避免根系浸水而導致病害。在地形選擇上,宜選擇光照充足的南坡、東南坡和西南坡,海拔高度應控制在800米以下,相對高度應控制在300米以下。關于坡度的要求,建議選擇 以下的平地或緩坡或斜坡,以利于水土保持和陽光照射。最后,應避開受西北風、北風侵害及積水低洼的地段,以減少對油茶生長的不利影響[]。
1.2選種
選種是油茶栽培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優良的種苗是確保高產的基礎。因此,油茶造林要推行良種、大苗,確保早實豐產。選種時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應選擇通過國家或省級審(認)定的油茶定點苗圃培育的優良品系,比如在廣西中南部地區可選擇岑軟2號、3號、24號等適栽良種,廣西北部地區可選擇岑軟3號、24號及華金、華鑫、華碩等適栽良種。關于造林用苗標準,宜選擇2年生以上的合格大杯苗造林,苗木要求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并且無檢疫對象。在實際造林中,優先選擇3年生一級大杯苗,要求苗高不低于100厘米,地徑不低于1.0厘米,分枝9個以上;其次選擇2年生一級大杯苗,要求苗高不低于60厘米,地徑不低于0.6厘米,分枝5個以上;最后才考慮2年生合格大杯苗,要求苗高不低于50厘米,地徑不低于0.5厘米,分枝3個以上。通過選擇優質的種苗,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生長速度和產量,確保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3整地
整地是油茶定植前期的重要環節,通常在定植前一個月完成。在整地過程中,需要根據林地的坡度采取相應的整地方式,以確保油茶苗木能夠在最佳的環境中生長。對于坡度小于 的緩坡地宜采用全墾方式整地,這種方式可以充分松動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水分滲透性,有助于根系的生長與發育。對于坡度在
的斜坡地,此時宜采用環山水平帶狀全墾整地方式,每條帶面的寬度要求在2米左右,過窄不便于后期的管理;亦可采用環山水平塊狀方式整地或沿著造林地的等高線直接開挖種植穴。種植穴的規格為60厘米
厘米 × 6 0 厘米,穴內泥土須打碎,并去除土中石塊和草木根,保持穴面平整。當坡度較大時,適當的整地方式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確保油茶的正常生長。關于種植穴的密度,需根據立地條件和品種特性進行確定,以每畝53\\~74株為宜。緩坡地可實行機械作業,可考慮采用寬窄行設計,寬行4.0\\~5.0米,窄行2.5\\~3.0米;采取其他作業方式時,行距以3.0\\~5.0米為宜。在完成整地后,需提前1個月放足基肥,每個種植穴中施放10千克有機肥和0.5千克鈣鎂磷肥,與穴內表土拌勻后,回填覆土至填滿種植穴。
1.4定植
定植時間盡量安排在冬末春初兩季造林,以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雨水濕透土壤時造林為宜,4\\~5月份春梢半木質化后造林需要做好防旱保水措施。具體定植時間建議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陽光直射對苗木的傷害,雨天土壤過于濕潤時則不宜進行造林,以免影響根系的生長。栽植前,應對苗木進行打漿處理,確保苗木的根系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在栽植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① 穴位準備。挖好種植穴后,確保穴內土壤細碎無石塊,避免在栽植時苗木根系受傷。② 苗木栽植。在栽植去除容器杯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苗木根須,且保護杯內基質完整不散落,將苗木放入種植穴后培土斜踩壓實,避免在苗木基質上方直接踩壓。 ③ 澆水定根。栽植后要澆足定根水,幫助苗木更快適應新環境。 ④ 覆蓋保護。在苗木上覆松土,并在樹蒐下做個圓盤以利于保水,坡地造林樹盤外高里低,有條件的建議采用稻草或防草無紡布覆蓋樹盤,以減少水分蒸發。 ⑤ 檢查與補植。在完成油茶造林后,當年成活率應在 9 0 % 以上,以確保造林密度和經濟效益。因此,苗木栽植后的檢查與補植工作尤為重要,需要及時進行。檢查工作安排在苗木栽植滿1個月時進行,主要任務是檢查苗木存活情況,若在檢查中發現病害苗、蟲害苗、死亡苗,應及時進行清除,并開展補植工作。補植時,同一造林地苗木的選擇應該遵循同品種、同標準的原則,以確保補植后同一造林地苗木長勢一致、林相整齊,以便后期實施統一的管理措施。
2油茶栽培管理要點
2.1松土、除草
對于油茶苗木而言,良好的土壤結構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增強其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松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結,從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在進行松土時,應注意控制松土的深度。一般來說,松土深度為5\\~15厘米,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這樣可以有效破壞土壤表面的硬殼,同時又不損傷油茶苗木的根系。
雜草不僅會與油茶苗木爭奪水分和養分,還可能成為病蟲害的滋生地。因此,定期除草是確保油茶苗木健康生長的重要措施。有效除草可以降低雜草的生長密度,從而提高油茶苗木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具體而言,對于沒有覆蓋樹盤的幼林,每年5月和10月對樹盤各進行1次松土除草、扶苗培,并割除行間影響幼樹生長的雜草用以覆蓋樹盤;對于已覆蓋樹盤的幼林,直接割草即可。除草可以采用人工手動除草和機械化除草兩種方式,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除草后都應及時清理雜草,以免雜草返青重生。
2.2適當修剪
在修剪油茶苗木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首先,修剪應以促進苗木的健康生長為目標,避免過度修剪而導致苗木受損;其次,修剪應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品種特性和生長環境進行調整,做到因地制宜;最后,在修剪過程中,應注重樹形的合理性和美觀性,確保油茶樹在生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結構。一般來說,油茶的整形修剪應選擇在11月至次年2月(春稍萌動前)進行,最適時期為冬季。這個時段,苗木的生理活動相對較低,修剪對其造成的傷害較小。油茶苗木的修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① 除去病蟲枝。定期檢查苗木,及時剪除病蟲害感染的枝條,以防止病蟲害擴散。 ② 疏剪。對于生長過密的枝條,應進行適當的疏剪,保持樹冠通風透光,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油茶的產量和質量。 ③ 短截。對于生長過長、過旺的枝條,進行短截處理,控制其生長方向和高度,促進側枝的發育,形成合理的樹形。④ 整形修剪。通過整形修剪,可以幫助苗木建立良好的主干結構,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修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關于修剪強度,每次不宜過大。對于生長濃密、勢弱及樹冠下部和內膛的枝條,可適當重剪;對于生長稀疏、勢旺及樹冠中上部和外緣的枝條,宜輕剪。 ② 關于修剪切口,要做到緊貼樹干,保持切口面平整、光滑。 ③ 關于病蟲害枝條的處理,修剪后的病蟲害枝條須盡快處理,避免病蟲傳播而造成重復傷害。 ④ 實施油茶套種其他樹種的林地,套種樹種樹干下方4米內的部分應全部疏除側枝。
2.3水肥管理
油茶苗木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較高,尤其是在生長初期和開花結果期??茖W的水分管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定期觀察油茶苗木的生長狀態,特別是在干旱季節,需注意土壤的濕度變化。通過觀察葉片的顏色和狀態,判斷水分是否充足。根據土壤的濕度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灌溉時間和頻率。一般來說,油茶苗木在生長旺季需要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避免積水,以防根系腐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配置滴灌系統,這樣可以根據苗木對水分的需要隨時噴灌供水,保證苗木正常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的需求,維持苗木生長的良好勢頭。
施肥是油茶苗木生長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施肥管理能夠為苗木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苗木健康生長。施肥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根據土壤的養分狀況和油茶苗木的生長需求,選擇適宜的肥料。一般來說,氮、磷、鉀三種元素的平衡施用是關鍵。施肥應選擇在油茶苗木的生長高峰期進行,其中造林當年4\\~6月夏梢萌動前施放1次高氮復合肥,每株0.1千克左右。第2\\~3年1\\~2月春梢萌動前和4\\~6月夏梢萌動前,各施放1次高氮復合肥,每株0.1\\~0.2千克。第4年油茶樹已開花結果,要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保證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在1\\~2月春稍萌動前和4\\~6月夏梢萌動前,各施放1次高氮復合肥和高磷鉀復合肥,每株0.2\\~0.3千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冬季可考慮增加施放1次有機肥,每株5\\~10千克。具體施肥方法如下:第1年在距植株蒐部30厘米左右,第2\\~4年在樹冠外沿挖寬、深均為20\\~30厘米的圓形或圓弧形施肥溝,將肥料均勻施入后蓋土踏實。成林后,每年2月視樹勢情況,施放1次高氮或平衡復合肥,每株0.5\\~1千克;每兩年在11\\~12月施放1次有機肥,每株5\\~10千克。施肥時在樹冠投影線外沿對稱溝施,要求溝長50\\~100厘米,溝深25\\~30厘米,每次輪換施肥溝位置。
水肥管理是油茶栽培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茖W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進油茶苗木的健康生長。施肥時,應適當增加水的灌溉量,以幫助肥料更好地溶解和被根系吸收??茖W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夠為油茶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有力支持,最終達到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2.4病蟲害防治
有效的病蟲害防治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監測和預警系統。通過定期巡查和觀察油茶林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蟲害風險,加強對監測數據的分析,提高病蟲害的預警能力。同時,應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區油茶病蟲害發生的規律,便于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油茶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具體措施包括: ① 引入捕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捕食蝽等,這些天敵能夠有效捕食油茶毒蛾等害蟲,從而降低害蟲數量。 ② 利用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蜂和寄生蠅,這些天敵能夠在害蟲體內寄生,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③ 使用微生物制劑。如通過抗生菌產生的抗生素來防治油茶軟腐病和根腐病。生物防治具有環境友好、可持續等優點,但其效果通常較慢,因此需與其他防治方法結合使用。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 ① 人工捕捉、燈光誘殺等。這種防治措施適用于對小范圍病蟲害的控制。這些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適合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采用,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數量。 ② 采取有效的營林措施。一是對油茶品種的選擇。在油茶造林的選種環節,就要充分考慮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打好油茶林整體抵抗病蟲害能力的基礎。二是考慮配置誘餌樹種與設置隔離帶。通過誘導害蟲聚集到特定區域,減少對主栽油茶林的危害。三是營造混交林。通過植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減少單一品種的病蟲害風險。四是實施定期修剪與撫育管理。及時清除病蟲枝條,增強油茶林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在某些情況下,化學防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選擇?;瘜W防治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蔓延,尤其是在病蟲害發生初期。常用的化學藥劑包括殺蟲劑和殺菌劑,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選擇低毒、高效的藥劑,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② 遵循使用規范,根據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和藥劑的使用說明,合理選擇噴灑時間和濃度,避免造成藥劑的抗藥性。 ③ 與生物防治結合。
2.5花果期管理
科學有效的花果管理措施是決定油茶產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花果期的管理至關重要。要注意如下幾點:在除草撫育環節,應適當保留一些植被,以保護油茶的授粉昆蟲。關于花期的管理,對于第1\\~3年的油茶幼林,每年所形成的花蕾和果實都需要及時摘除,以減少對形成良好樹勢養分的消耗,加快油茶林分的形成。在油茶成林后,盛花期時可噴施葉面肥等生長調節劑;對于坐果率過高的植株或油茶結實“大年”,需要適當疏果、增施肥料,保證養分供給充足;對于坐果率低的植株或油茶結實“小年”,采取噴施?;ū9麆┐胧?,提高油茶產量。
綜上所述,油茶作為一種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經濟作物,其栽培技術的研究與管理經驗的總結至關重要。通過提升油茶的栽培技術,改進管理模式,提高油茶的產量和質量,在帶來可觀經濟收益的同時,也促進國土綠化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未來,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將繼續加強油茶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助力鄉村振興,為我國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胡少華.油茶高產栽培技術關鍵應用及具體管理措施深入探究[J].種子世界,2024(6):177-179.
[2]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辦公室.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和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簡明方案(第二版)[Z].
[3]張松.興安縣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7):88-90.
[4]溫延彬.高產油茶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分析[J].農村青年,2022(8):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