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樹全身是寶,其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榨出來的茶籽油市場價格較高,經濟效益顯著,且油茶樹還具有觀賞和綠化價值,產業鏈條長,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質載體。但是,油茶樹的生長周期長,從種植到開始結果需3\\~5年,至豐產則最快需5年,該特性導致農民普遍缺乏油茶種植的積極性,油茶種植模式停留在傳統階段,且整體種植技術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油茶產業發展。因此,需要掌握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從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1百色市油茶種植現狀分析
1.1種植規模與產量
百色市是廣西油茶重點產區和傳統產區,油茶栽培歷史超過2300年。近些年來,百色市深入貫徹落實廣西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2023一2025年),油茶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百色市林業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色市油茶種植規模已達到236.5萬畝,位列全區第一;2024年全市油茶籽產量較往年有顯著增長。該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百色市對油茶產業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在油茶種植過程中,百色市注重油茶新造林和低產林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2024年度油茶新造林12.23萬畝,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17.85萬畝,完成面積、完成率均排全區第一,不僅擴大了油茶種植規模,還提高了油茶林的產量和效益。
1.2種植技術與模式
百色市加強油茶新品種的選育和應用推廣,并在全國率先采用香花油茶良種接穗嫁接改良技術,已實現對全市12個縣(市、區)油茶產區全覆蓋,助農累計增收超過1億元。香花油茶具有生長快、抗性強、產量高、油質優等特性,通過嫁接換冠改造,茶油產量達到了低改前普通油茶品種的6.6倍。百色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長期致力于油茶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與廣西林科院合作,共同開展香花油茶新品種選育與引種栽培試驗,累計建設香花油茶區域適應性試驗林50畝,參試香花油茶優良無性系79個,已累計選育出良種13個。良種的推廣和應用為百色市油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3油茶種植面臨問題
百色市油茶種植戶眾多,種植技術參差不齊,部分農民缺乏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導致油茶林生長不良、產量低下,比如在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或不到位的情況。百色市現有油茶林中,低產低效林占比較大,雖然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低產林改造措施,但改造進度仍然緩慢,部分農民對低產林改造缺乏積極性或資金不足,導致改造工作難以推進。同時,百色市油茶產業以原料生產為主,產業鏈延伸不足,油茶加工企業多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能力較弱,且油茶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品牌影響力不夠,導致油茶產品的附加值較低,難以提高農民的收入。
2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2.1選地與整地
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 1 6~2 0 % 的地區。在選地時,優先考慮具有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的區域,年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濕度為 70 % ~ 8 0 % ,能夠為油茶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油茶對土壤的選擇較為嚴格,適合生長在疏松、濕潤、透性好、保水力強、含少量石礫的紅壤或黃壤中;土壤的pH最好為5\\~6.5,呈弱酸性;百色市土壤多為深厚的紅壤,質地疏松,排水良好, 為5.5\\~6,非常適宜油茶根系的生長。油茶是喜光樹種,在陽光充足的南坡或東南坡上生長最為旺盛,選地時優先選擇坡向當陽、光照充足的山坡地;坡度不宜過大,以
以下為宜。
在選定種植地后,需要進行林地清理工作,林地清理的目的是去除地表的雜草、灌木和其他雜物,為油茶的種植提供干凈、整潔的生長環境。對于坡度在 以下的緩坡或平坦坡地,可以采用全墾整地的方式,整地前先將地表的雜草和灌木全部砍除并清理干凈,然后使用大型挖掘機進行全面深翻,翻耕深度一般在 3 0 c m 以上,以確保土壤疏松、透氣。對于坡度為
的斜坡林地,可以采用沿等高線進行水平帶狀整地的方式,整地前先根據坡度大小確定帶間距和帶寬,帶間距為 3~3 . 5 m ,帶寬為2.5\\~3 m ,然后使用小型挖掘機沿等高線進行水平帶狀翻墾,形成外高內低的帶狀地2]。
2.2育苗
種子育苗時,選擇當年新鮮的茶籽,避免使用陳年茶籽,陳年茶籽的發芽率和幼苗質量通常較低。為了進一步提高種子質量,可以對茶籽進行篩選,水選時將茶籽放入水中,飽滿的茶籽會沉入水底,而癟籽和雜質則會浮在水面上。對茶籽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種子攜帶的病菌和蟲卵,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藥劑消毒和物理消毒,藥劑消毒可以使用 7 5 %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2 0 g 兌水20L浸泡種子15分鐘,或者 6 0 %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泡種子15分鐘;物理消毒則可以利用陽光暴曬或紫外線照射等方法進行。消毒完成后對茶籽進行催芽處理,將茶籽放入溫水中浸泡2\\~3天,待種子吸水膨脹后取出晾干]。
嫁接育苗時,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茶籽進行播種,培育出砧木苗;選擇優良無性系品種作為接穗來源。接穗應具有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腋芽飽滿等特點;采集接穗時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進行,避免在雨天或高溫天氣采集;采集后的接穗應立即放入濕布或塑料袋中保濕。嫁接前對接穗進行削切處理,削切時在接穗腋芽下方 0 . 3 c m 處兩側斜削成 1 . 5 c m 長的切面,一側削至木質層,另一側削去皮層至形成層,然后在腋芽上方 0 . 3 c m 處切斷接穗,并將葉片切去一半形成一葉一芽的接芽備用。嫁接時間一般為春季5月上旬至6月中旬,此時砧木苗即將展葉,接穗進入半木質化狀態,是嫁接的最佳時期。嫁接時首先將砧木苗洗凈泥沙,在子葉上方 2~3 c m 處進行切斷,并去除生長點,然后在砧木苗切口處縱切一刀,切口長度為 1 . 7 c m ;將處理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苗的切口中,確保砧木苗和接穗的形成層有一側是對齊的;用適當的筒套套上并捏緊,再將砧木苗的主根切去三分之一。
2.3移栽
在百色市,春季的3月至4月和秋季的9月至10月是油茶移栽的最佳時期,該段時間氣溫適中、雨水充沛,有利于油茶樹的生長和恢復。移栽時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油茶苗,苗高宜為 3 0~5 0 c m ,地徑宜為 0 . 3 ~0 . 5 c m ;選擇根系發達、須根多、葉色濃綠的油茶苗,苗木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長勢強;移栽前對油茶苗進行適當的處理,剪去過長和撕裂的根系,保留主根和健壯的側根,用濕稻草等包裹好苗木根系,以減少根系失水;對于長途運輸的苗木,還應注意保濕保鮮,避免風吹日曬。
移栽時將油茶苗放入種植穴中,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壤緊密接觸,然后可以逐層覆土并輕輕壓實,以確保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覆土的高度應略高于地面,以避免積水。移栽后及時澆水以補充土壤水分并促進根系生長,澆水時應澆透定根水,確保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
2.4施肥管理
油茶生長發育周期長,一般可達七八十年,甚至更長,根據其生長發育特點,可分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個階段。幼年油茶樹施肥應以促進樹體生長為主,注重營養元素的均衡供應,施肥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一次性施肥過多導致燒根或養分浪費;油茶苗移栽前,在種植穴內施入足量的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如腐熟的農家肥、餅肥等,每株施用量為 5~1 0 k g ;可混施適量的復合肥,提供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促進根系生長。幼年油茶樹每年需追肥2\\~3次,春季是油茶樹新梢萌動和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應追施氮肥為主,每株施用量為 5 0~1 0 0 g 尿素或等量的氮素肥料,促進葉片生長和光合作用;夏季是油茶樹根系生長高峰期,此時應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株施用量為100\\~1 5 0 g ,促進根系發育和樹體生長;秋季是油茶樹營養積累期,此時應追施磷鉀肥為主,每株施用量為 5 0~1 0 0 g 磷酸二氫鉀或等量的磷鉀素肥料,增強樹體抗寒能力。追肥時應采用溝施或穴施的方法,將肥料施入樹冠投影線外沿的土壤中,深度為10\\~1 5 c m ,然后覆土澆水,促進肥料吸收。
成年油茶樹每年需追肥3\\~4次,春季追施氮肥為主,每株施用量為 1 0 0~2 0 0 g 尿素或等量的氮素肥料,促進葉片生長和光合作用;夏季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株施用量為 2 0 0~3 0 0 g ,促進果實發育和樹體生長;秋季追施磷鉀肥為主,每株施用量為100\\~2 0 0 g 磷酸二氫鉀或等量的磷鉀素肥料,提高果實含油率;冬季追施有機肥為主,每株施用量為 5~1 0 k g ,改良土壤結構和提高土壤肥力。追肥時采用溝施或穴施的方法,將肥料施入樹冠投影線外沿的土壤中,深度為 2 0~3 0 c m ,然后覆土澆水,促進肥料吸收。
2.5撫育管理
油茶林中的雜草生長旺盛,尤其在春季和夏季,雜草會迅速生長,與油茶爭奪養分和水分;春季除草應在油茶萌芽前進行,此時雜草尚未大量生長,除草效果較好;夏季除草則應在雜草生長高峰期進行,防止雜草對油茶生長造成嚴重影響。除草方法上,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機械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式,人工除草適用于面積較小、地形復雜的油茶林,能夠徹底清除雜草,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機械除草適用于面積較大、地形平坦的油茶林,能夠顯著提高除草效率,但需注意避免對油茶根系造成損傷;化學除草則適用于雜草生長密集、難以利用人工或機械清除的情況,但需注意選擇對油茶生長無害的除草劑,并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頻率。
當油茶林郁閉度超過0.8時,需要進行間伐。間伐的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密留疏、去病留健”,通過間伐將生長不良、密度過大、病蟲害嚴重的油茶樹清除掉,保留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油茶樹。一般情況下,當油茶樹的樹高達到 2 . 5 m 胸徑達到 5 c m 冠幅達到 1 . 5 m 時,即可進行間伐。
修枝也是撫育管理的重點,油茶修枝一般在油茶生長迅速的情況下開始,通常為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此時油茶樹本身處于休眠狀態,修枝過程中不易發生感染。修枝時可以采用短截、疏剪和回縮等方式,短截適用于生長過旺的枝條,通過短截能夠刺激枝條萌發新梢,促進油茶樹的生長和擴冠;疏剪適用于密度過大的枝條,通過疏剪能夠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回縮適用于生長衰弱的枝條,通過回縮能夠刺激枝條基部的隱芽萌發新梢,恢復枝條的生長勢。另外,修枝時主要進行整形修剪,剪除主干上的多余枝條和弱枝,培養強壯的主干和合理的樹冠結構。整形修剪可使樹冠高度保持在 1 . 5~2 m ,以充分利用陽光和空間資源,經過整形修剪的油茶樹,其產量可提升 2 0 %~3 0 % 。
2.6病蟲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對油茶果實的危害尤為嚴重,在高溫高濕季節蔓延最快。此病害常導致油茶落果,減產幅度可達 2 0 % ,嚴重時甚至超過 3 0 % 。在早春新梢生長后,噴灑 1 % 波爾多液進行預防,能夠有效殺滅病原菌,減少病害的發生;在4\\~5月發病初期,采用 45 % 咪鮮胺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在6\\~9月病害迅速擴展期,噴灑 1 % 波爾多液、絡氨銅800倍液或波爾·錳鋅600\\~800倍液,每10\\~15天噴一次,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菌產生抗藥性。
油茶軟腐病主要危害油茶葉、芽和果實。病害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呈半圓形或圓形水漬狀病斑,陰雨潮濕時迅速擴展為黃色或黃褐色不規則大斑,葉肉腐爛,僅剩表皮,2\\~3天內病葉即可脫落。發病初期,噴灑 1 % 波爾多液 . 7 0 %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 5 0 % 多菌靈600\\~800倍液,每10\\~15天噴一次,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菌產生抗藥性;病害高發期,噴灑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多菌靈400\\~600倍液,能夠迅速控制病害的蔓延。
茶梢蛾以幼蟲蛀食油茶新梢和葉片,造成新梢畸形粗腫,葉片變黃,不能形成花芽,被蛀枝梢有明顯蛀痕,枯萎易折。對于嚴重受害林,用 4 0 % 氧化樂果 2 . 0 % 溶液加適量黃泥制成藥泥漿,涂刷樹干,每年4月中下旬越冬幼蟲轉蛀時(即轉梢危害),用含孢子 的白僵菌噴霧或噴粉,能夠有效控制害蟲的危害。
油茶病蟲害管理是油茶高產栽培種植過程中的關鍵,對于油茶快速生長意義重大。除以上栽培管理要點之外,在具體實施油茶高產栽培時,更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進行油茶病蟲害防治。其一是在油茶種植時必須建立全面覆蓋的病蟲害監測網絡,應用無人機、傳感器、視頻監控等新技術,實施對油茶的高產高效栽培。在實際栽培時,一定要實時觀測油茶病蟲害基本情況,若發現大規模蟲害或者蟲害已經暴發,則要立刻采取處理措施,有效控制蟲害的危害面積。最后要科學合理應用蟲害防治技術,尤其是在綠色化發展情況下,建議對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應以綠色防治技術為主,盡快研發和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而化學防治技術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利用,防止化學藥劑過量而對油茶種植環境產生污染。
綜上所述,通過對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探究,能夠明確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種植技術水平,對未來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才紅.油茶種植技術與油茶作物發展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3(5):90-92.
[2]潘相宇.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分析[J].黑龍江糧食,2023(10):36-38.
[3]張期榕.油茶種植技術及油茶產業發展前景探究[J].江西農業,2023(10):23-25.
[4]田海清.油茶種植管理技術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3(22):99-101.
[5]楊愛毅.宿松縣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3(16):3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