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天馬”
在古籍《黃山志》中,有關于“天馬”的神奇描述:“天馬,常飛騰天都蓮花諸峰……犀山峰頂有天馬,銀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云,須臾躍過數十峰,每峰隔越數十丈,一躍便過。”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神話故事里的神獸?其實,經過一些專家研究,這“仙氣飄飄”的“天馬”,很可能就是現實中的一種動物——中華鬣羚。
全世界鬣羚大家庭有蘇門答臘鬣羚、喜馬拉雅鬣羚、紅鬣羚、日本鬣羚、臺灣鬣羚、中華鬣羚六兄弟,中華鬣羚主要生活在我國的南方諸省。
除了“天馬”,中華鬣羚還有許多俗稱,如巖驢、野牛、明鬃羊、馬羚羊……名字這么多,是因為它的長相著實“畫風清奇”:短而后彎的鋒利犄角,酷似山羊角;長而帶毛的招風耳,活像驢耳;窄而分瓣的蹄子,絕類牛蹄;無論雌雄,都有長而濃密、從頸到肩披落下來的銀白色鬣毛,如馬鬃般瀟灑飄逸。正如我國另一種珍稀動物麋鹿一樣,“四不像”之名對中華鬣羚也極為貼 切。
去哪里“拜訪”中華鬣羚
安徽省地處長江下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南北迥異,復雜多樣,是我國南北地理交會的過渡中心地帶。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區五大自然生態區 域。
皖南山區的西南和東南動物名片文/ 陳之旸繪/ 龍穎攝/ 李健 李棱嘉 陳之旸等天馬獨行黃山中——分別緊挨著江西和浙江, 北面與沿江平原相接。九華山、黃山以及天目山- 白際山系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橫貫全境,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好。這里是安徽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根據統計,安徽省共有哺乳動物96 種,而皖南山區就有83 種,是安徽的“動物寶庫”,許多特別的“居民”,比如中華鬣羚、黑麂、黃山猴等,都生活在這里。
中華鬣羚不等于“蘇門羚”
有一個常見錯誤需要糾正。中華鬣羚常被叫作“蘇門羚”,也就是蘇門答臘鬣羚。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生活在中國南方到緬甸、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鬣羚都是同一物種,而最早被定名的模式亞種產于蘇門答臘島。現在我們知道了,中華鬣羚和蘇門答臘鬣羚并不是同一個物種。
“天馬”的神通
中華鬣羚的名氣遠低于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等“萬人迷”,但它的“神通”卻令人稱奇叫絕。中華鬣羚的每只足趾由兩個緊靠在一起的蹄瓣組成,前端窄尖,后端寬大,四周有堅硬的角質包圍,中央部分則是柔軟的肉墊,這樣的結構就像一個吸盤,能夠牢牢地“吸”住山巖。有了這精良的“攀巖裝備”,它就能在崇山峻嶺之間上躥下跳、閃轉騰挪,來去自如,甚至能一躍而上高達3.5米的山巖。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還能游水避險——它們曾留下橫渡長江的驚人紀錄。
中華鬣羚肩頸兩側那濃密的銀白色鬣毛長達20 厘米左右,披拂下垂,奔跑時隨風飛揚,瀟灑飄逸。
飛越山崖,閃現林間,中華鬣羚不愧是颯爽行空的“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