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航運業使用的燃油占全球燃油總產量的 7 % ~ 1 0 % ,船舶在使用過程中除了產生碳排放,還會產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間接溫室氣體。作為單一行業,船舶建造和使用過程的碳排放量是顯著的,所以履行“雙碳”要求是我國造船業的應有擔當。
以載重噸計,中國造船業的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4 7 . 3 % 到2024年的 5 5 . 7 % ,份額逐年擴大,全球造船過程中的排放主要發生在中國,其中材料生產占總建造碳排放6 0 % ~ 7 0 % ,剩下的主要是船舶建造中的切割、焊接、涂裝等工藝的電力消耗、船廠設備運行(起重機、空壓機等)的碳排放及原材料及設備運輸(卡車、船舶)的物流燃料消耗。
船舶建造過程中的低碳意味著建造過程的精益和高效,可減少船企的建造成本,因此船舶建造向綠色環保生產方式轉變,不僅關系到社會公共利益,也是企業的內在訴求。《中國制造2025》規劃推動了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并通過配套稅收優惠和研發補貼等政策,加速了焊接設備的國產化進程。船舶行業作為重點領域,受益于“綠色焊接工具計劃”
和“筑峰強鏈”等政策支持,推動了焊接技術的升級和產業鏈協同發展。
氣體保護焊、氣電垂直自動焊等高效焊接技術廣泛應用,船舶焊接機械化率從1990年的 2 8 % 提升至現在的 80 % 以上,船體分段對接中采用
氣電垂直自動焊,生產效率較傳統手工焊提高了5至7倍。但船舶焊接需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工藝復雜且標準化程度低,智能設備的通用性仍有待提升。未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5G、物聯網技術應用,促進焊接設備的遠程監控和協同控制,推動“無人化焊接車間”發展。與此同時,要推動低能耗、低污染的焊接工藝(如激光焊接)逐步替代傳統方法,以符合“雙碳”目標要求。

涂裝是船舶制造“殼涂”三大作業之一,自前我國船舶涂裝多為人工和半機械化的作業方式,對人工勞動力依賴大。涂裝作業人員主要從事船舶的噴砂、打磨除銹和油漆噴涂工作,作業條件“苦臟累”,是船廠最艱苦的崗位之一。另外,船舶除銹涂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噪音和VOCs。長期處在這種有毒有害的環境中,會嚴重危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2016年底,符合《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船舶企業共計71家,從事船舶涂裝作業的人員約2\~3萬人。隨著時間推移,老一代農民工退出,新一代大多不愿從事此類工作,涂裝作業人員的來源已成一個問題,部分出現用工荒現象。船舶建造企業應當積極開展替代傳統涂裝作業的新工藝研究和運用,要實現涂裝作業工藝過程的“機器代人”和清潔生產,積極研究和應用激光除銹、噴涂機器人等清潔生產裝備,開發和應用高/超高固體分通用底漆、水性涂料、無溶劑型涂料和其它環保型功能性涂料;要推進涂裝作業自動化、智能化,改善作業環境,把船舶涂裝作業人員從“苦臟累”和有毒有害作業環境中“解放”出來,同時還要減少涂裝作業相伴隨的能耗開銷涂料使用量,以達到有效減碳。
船舶建造過程中的減碳有很多手段,比如數字孿生技術優化工藝流程可減排 12 % - 1 8 % ;推廣綠色鋼材(氫能煉鋼技術)、低碳涂料、船廠能源轉型(綠電替代化石能源)、模塊化造船、循環經濟(船舶拆解材料回收)等,也可以實現有效減碳。
在IMO船舶碳減排戰略及嚴格環保公約和標準的“倒逼”之下,歐洲、日本等紛紛制定國家級綠色船舶發展規劃和措施,對我國政策制定及航運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只有加快相關節能技術和設備、新能源的研究和技術推廣,盡快滿足國際環保公約要求,才能在新一輪的船舶和航運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航運業向替代燃料轉型已成必然,近幾年船舶替代燃料研究熱點主要涉及LNG、甲醇燃料、生物燃料、氨燃料、氫燃料、動力電池乃至核動力等。目前,船舶零碳技術成熟度還沒達到大規模運用推廣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也尚未應用于大型遠洋船舶上,零碳燃料(如氨、氫氣和電池等)系統有待大量研發。同時,面對航運業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宏大目標,無論選擇哪種減排路徑(采用零碳替代燃料,或是采用低碳替代燃料并配合使用船上碳捕集技術,或是采用岸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其它技術措施),船用節能增效技術永遠是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無論是零碳燃料系統的研發還是船用節能增效技術,船舶建造相關企業都應加大研發力度,為市場提供先進的綠色裝備和船舶。

廣東造船企業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正發揮著模范先鋒作用。2022\~2023年,先后獲得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和“綠色工廠”等稱號,最近又獲得了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稱號,這意味著已經集齊了從船舶設計、建造和供應鏈管理全過程的國家級“綠色”認證。據了解,這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集齊這三個“綠色”稱號的造船企業,也是擁有國家級“綠色”認證最多的船舶企業。
支線箱船是黃埔文沖多年培育起來的“長板”,是該公司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的有力抓手。以這一“單項冠軍”為突破口,黃埔文沖正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穩步前行。
是全球前二的液貨船建造企業,已實現全系列液貨船的新能源更新換代,其中程(MR型)成品油船是一款符合安全、環保、節能需求的成品油船船型。開發了包括冰區加強、極地運載和甲醇、LNG雙燃料驅動等世界尖端技術,其關鍵核心技術、性能指標等方面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獲得了由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放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證書。依托廣州超算“天河二號”建立了一套船舶自航模擬的數值模型,超級計算機已成為研發綠色船舶的利器。此外,還在新客滾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中廣泛采用替代燃料及廢熱蒸汽透平發電技術,將這一船型的綠色水平推向了新高度。
MEPC83會議批準納入IMO“凈零框架”的MARPOL公約修正案,成為IMO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歷史性里程碑事件。面對挑戰,只有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發揮排頭兵作用,船企才能不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