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從駐內蒙古塞外草原某部探親回家,第一次手捧父親訂閱的《黨員文摘》雜志,頓時被其視角獨特、頗具文采的辦刊風格深深吸引。《黨員文摘》宛如一縷縷春風吹打在心窩上,讓人頓覺暖洋洋的。
《黨員文摘》得到大多數讀者的高度贊賞,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封面獨具特色,插圖錯落有致,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卷首篇”“目錄”等處的插圖可謂多姿多彩,襯托著每篇文章的絢麗燦爛。二是文章長短適宜,格調清新典雅。所摘文章,既有小家庭的酸甜苦辣,又有大世界的萬千變化;既有國內的人物風采,也有國外的風云變幻。
探親結束歸隊之時,我捎回這本刊物,向部隊領導和戰友們宣傳它,也祝愿它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刊物之一。希望貴刊猶如春風縷縷,吹進更多人的心田!
——劉云
(摘編自1998年第6期《黨員文摘》)
我是入黨30多年的黨員,也是《黨員文摘》的忠實讀者,多年來我都堅持自費訂閱此刊。每期《黨員文摘》一到手,我都要從頭到尾品讀,有的文章還要閱讀好幾遍,并推薦給他人、朋友。隨手拈幾篇文章出來看一看,如《蘇共崩潰的重要原因》一文,揭示了一個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無產階級政黨因為腐敗等原因,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轟然倒塌,多么值得我們深思!再讀《周恩來45歲生日》一文,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來45歲生日,茶話會散后,夜深了,人們看見他那間辦公兼臥室的小房間還亮著燈,他此時此刻正伏案奮筆書寫《我的修養要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的七條“修養要則”正是啟迪、教育和鼓舞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為革命事業奉獻的強大動力。
《黨員文摘》敢說真話,不打官腔;獨樹一幟,以質取勝,真正做到了“不夠標準勿進門”的辦刊理念。
——龍錦華
(摘編自1997年第6期《黨員文摘》)
2003年7月,我調到山東省平度市委宣傳部理論科,負責黨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我有緣結識了《黨員文摘》,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流淌,對它的感情日益加深,它成了我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我既得益于它的深刻,又喜歡上了它的博識,一本頁碼不多的月刊,卻能夠涉獵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多個領域,每月一冊在手,茶余飯后或是工作的間隙,見縫插針地翻閱幾頁,總有或多或少的收獲。那份欣喜與愜意的感覺,如同農夫置身于豐收的原野,有些理所當然卻又意料不到的陶醉。
——李京祿
(摘編自2005年第8期《黨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