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25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數字賦能遼寧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2025lslybwzzkt-179)研究成果。
遼寧省是東北抗聯發源地和長白山區革命根據地的關鍵部分,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遼寧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22—2030年)》提到,打造“一核、三片、四廊、多點”的紅色旅游發展格局,著重強調了發展紅色旅游及數字化傳承的重要性。
相關學者強調,實現紅色旅游發展的核心在于緊密貼合現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及消費趨勢,以更精準地定位目標市場1。在紅色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應巧妙融入當地獨特的文化元素,以豐富游客體驗2。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不僅能完善旅游產業生態,還能強化其社會教育意義[3]。此外,還有一部分學者聚焦于數字化展示與智慧旅游平臺的結合[4,利用數字化工具和社交媒體互動,有效保護傳承紅色文化資源,并擴大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5]。本文基于需求導向、文化融合、資源挖掘及數字技術應用等視角,運用PEST分析法,宏觀審視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通過資源、應用、文化、技術“四整合”創新機制,深挖遼寧省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
(一)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數量及分布
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全省共34處含有紅色旅游資源的A級景區。其中,4A級景區有12處,如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大連市關向應故居紀念館;3A級及以下景區有22處,如大石橋市烈士陵園等。遼寧省建立了眾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遼沈戰役干部培訓學院、遼寧雷鋒干部學院等。這些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2022年,遼寧省紅色旅游景點接待游客近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50億元人民幣。其中,沈陽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每年接待觀眾超150萬人次,充分展示出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蘊含的紅色精神
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精神內涵,是革命先輩們拼搏奉獻的歷史見證,涵蓋了多個時期的革命精神譜系及特定的地域精神。這些精神共同賦予了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深刻的精神文化意蘊。
(三)數字時代下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現狀
數字時代深刻影響著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的轉化與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促使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網絡渠道蓬勃興起,極大地拓展了信息傳播范圍,但繁雜的信息容易干擾游客對紅色旅游資源的認識。在此環境下,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數字技術融入紅色旅游開發中,卻存在部分游客不熟悉數字技術的情況;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雖有助于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管理,但面臨技術更新和網絡安全等挑戰。
綜上所述,遼寧省雖然具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面臨諸多挑戰。為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需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在加強資源整合、技術創新、文化傳承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
二、PEST模型下的遼寧省紅色文旅資源宏觀分析
數字時代背景下,為了深入理解遼寧省紅色文旅資源的開發潛力,本文采用PEST模型作為有效的宏觀分析工具。該分析方法最初由美國學者弗朗西斯·阿吉拉爾于1967年提出,主要用于企業外部環境的綜合評估,涵蓋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四大方面,旨在幫助決策者把握宏觀環境對戰略制定的影響。隨著模型的不斷發展,其應用范圍已擴展到社會科學及文化產業領域,特別是在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與轉化過程中,PEST模型能夠助力決策者把握宏觀趨勢,洞察行業環境,明確市場定位,進而制定出更具前瞻性和競爭力的發展戰略。
(一)P:政治引領
在信息化時代,相關規范對地區文化旅游資源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首先,方向指引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地方特色文化的推廣提供了理念支撐和實施路徑。其次,規范在資源分配上具有核心價值,通過整體規劃和協調,改善文化旅游資源與其他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狀況。最后,規范還有助于招募和培育專業人才,為文化旅游行業的持續進步提供新的活力。
(二)E:經濟應用
經濟因素直接影響遼寧省紅色文旅資源的應用模式與發展路徑。隨著遼寧省經濟的穩步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旅游消費市場持續擴大,為文旅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如文化創意、工業遺產保護)的融合,賦予了文旅資源新的價值。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的發展,更是為文旅產品的版權保護、市場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S:社會價值
社會環境對文旅資源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紅色價值內蘊與精神賡續方面,紅色文旅資源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社會教育層面,紅色文旅資源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在培養人們的文化認同感、提升社會文化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會參與的深度和穩定性不足,以及教育活動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四)T:時代技術
數字時代為遼寧省紅色文旅資源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VR、AR、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文旅產業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還拓展了受眾范圍,推動了文旅產業的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然而,高昂的數字化設備采購、軟件開發及人員培訓成本,以及技術更新迭代帶來的后期維護壓力,成為制約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因素。同時,文旅與技術人才的短缺,也影響了技術應用的效果和產業的持續發展。
通過PEST模型分析可知,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技術維度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圖1)。為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需制定應對策略。下文將基于PEST模型對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和數字化的剖析,探討資源、技術、文化及應用的“四整合”機制構建,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三、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四整合”機制構建策略
(一)資源整合

遼寧省的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亟待系統梳理與整合。當地應定期組織人員深入學習紅色文旅政策,并邀請專家進行權威解讀,確保政策理解準確到位。同時,應聯合文旅、財政、土地等多部門成立專項監管小組,加強對小型紅色旅游景點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此外,還應設立政策研究小組,緊密跟蹤產業動態,為政策的持續調整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針對紅色文化與數字娛樂產業融合等新興業態,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指南,涵蓋資金扶持、稅收優惠、項目審批等方面。
(二)應用整合
數字時代背景下,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與應用需多管齊下。相關部門應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引導經濟資源向紅色旅游產業傾斜,同時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將其融入教育體系,促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融合發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政企、校企及產銷之間的協同合作,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要緊跟數字技術更新步伐,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并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
(三)文化整合
紅色文化與遼寧歷史緊密相連,在數字時代更需要活化傳承。在紅色文化與民俗、工業的結合方面,將剪紙、皮影戲等民俗表演融入紅色旅游中,讓游客深切體會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或者將廢棄工廠改造成紅色工業遺址紀念館,展示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在特定紀念日和節慶時,組織豐富多彩的紅色主題活動,如文藝演出、歷史知識競賽等,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共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四)技術整合
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為紅色旅游景區的升級改造注人了強勁動力。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AI及元宇宙等前沿技術,景區可實現全面的智慧化升級。一方面,安裝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實時導航、景點詳解及個性化游覽路線推薦,提升游覽便捷性;另一方面,搭建多元宣傳平臺,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App等展示景區魅力,并結合AI與元宇宙技術,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以吸引更多年輕游客。同時,相關部門應給予設備采購與軟件開發補貼,降低景區升級改造成本,并鼓勵開發數字化產品。
四、結語
數字時代背景下,紅色文旅產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以PEST分析法為宏觀導向,政策上要大力扶持,為紅色文旅產業筑牢根基;經濟上應持續挖掘潛力,拓展文旅消費市場;社會上加強宣傳推廣,激發大眾傳承紅色文化的熱情;技術上借助數字技術,為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在此背景下,本文構建了資源、技術、文化及應用“四整合”機制,期望推動遼寧省紅色文旅發展,使其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推動文化繁榮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吳丹.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困境與路徑[J].中國民族博覽,2023(21):66-68.
[2]張志元,謝鈺龍.紅色文化資源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以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為例[J].黨政干部學刊,2024(2):64-71.
[3]朱虹,宋丹丹.紅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J].旅游學刊,2023(1):10-11.
[4]徐紫東,劉怡君.數字經濟背景下文化產業鏈的構建與創新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11):159-162,199.
[5]曹雨佳.文旅融合時代紅色資源數字化建設與推廣[J].特區實踐與理論,2021(4):117-121.
作者簡介:
楊延樸,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新媒體。
班寧秋(通訊作者),沈陽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