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花生種植的重要區域。當地土壤肥沃、氣候適宜,花生種植面積廣泛,產量穩定。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提高花生產量已經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緊迫任務。提高花生產量不僅關乎農民經濟收益,更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花生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包括優質品種的選育、土壤改良與施肥技術的優化、病蟲害的有效防控等。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技術推廣不夠普及、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限、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等,制約了花生產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加強花生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對于促進菏澤地區花生種植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花生種植地的選擇與土壤準備
1、種植地的選擇
在選擇種植地時,首先,要考慮土壤類型,菏澤地區應選擇耕作層深厚、疏松且肥力較高的砂壤土,這種土壤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發育和營養的吸收。地勢條件方面,平坦或微坡地更利于排水,防止積水引起的病害。菏澤地區適合與禾本科作物如玉米、水稻等進行輪作,不僅可以避免土壤中養分的過度消耗,還能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同時,應避免與馬鈴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輪作,這些作物可能攜帶與花生相同的病害,增加染病風險。此外,種植地應遠離污染源,確保土壤、水源和空氣質量符合生態與環境質量標準,為花生生長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
2、土壤準備
深耕整地是土壤準備的首要任務,秋季深翻土壤25—3 0 c m ,可以有效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同時消滅潛藏在土壤中的病蟲害,為花生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早春解凍后,應及時進行耕保作業,通過細碎土塊、平整地表,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濕度,為花生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在施肥方面,應堅持平衡施肥的原則,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底肥。在菏澤地區,農家肥是首選,其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營養元素,對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顯著效果,推薦用量為
。同時,輔助施用化肥,如硅鈣肥
、磷酸二銨
、尿素
和硫酸鉀
,或選用花生專用肥
,滿足花生生長對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需求,為花生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二、優良品種的選擇與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
在花生種植中,優良品種的選擇與種子處理是決定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尤其在菏澤地區這樣的花生重要產區,品種選擇尤為重要。根據菏澤地區的區域特點,應優先選擇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品種,其中魯花系列因其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等特點,在菏澤地區廣受歡迎。這些品種不僅能夠有效抵御當地常見的病蟲害,還能在多變的氣候條件下保持穩定的產量和品質。在種子質量方面,菏澤地區的花生種植戶應嚴格把關,確保所選種子的純度不低于 9 8 % ,凈度不低于 9 9 % ,發芽率不低于 9 5 % ,含水量不高于 1 3 % 。高純度的種子能夠減少雜株的出現,提高田間整齊度。高凈度的種子可以減少播種時的雜質干擾,確保播種質量。高發芽率的種子能夠確保出苗率,為高產打下基礎。
2、種子處理方法
在菏澤地區的花生種植中,種子處理是確保作物健康生長和高產的重要環節。播種前10一15天,選擇晴朗的天氣晾曬種子2一3天,不僅能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還能通過提高種子的溫度,激活種子內部的酶活性,從而增強種子的發芽勢,為后續的播種和出苗打下良好基礎。在剝殼時,播種前3一5天進行剝殼最為適宜,此時應挑選粒大飽滿、色澤鮮亮、無病蟲害的種仁作為播種材料,確保種子的質量和成活率。為了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對花生種子的侵蝕,可采用 4 0 % 樂果乳油進行拌種處理,能夠降低害蟲的危害程度。此外,為了提高種子的成活率和出苗率,可以采用浸種催芽技術,通過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促進種子內部生理活動的進行,加速種子的萌發過程,為花生高產創造有利條件。
三、花生播種技術
1、播種時間與溫度
在菏澤地區的花生種植實踐中,播種技術的掌握對花生的生長和產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播種時間的選擇非常關鍵,菏澤地區適宜的播種期為5月10日—20日之間,這一時間段內,需要確保連續5—7天內 5 c m 土層的地溫穩定在 1 2 % ,是花生種子正常萌發和生長所需的最低溫度條件。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種子萌發和生長,菏澤地區廣泛采用地膜覆蓋技術。地膜覆蓋不僅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濕度,還能明顯提高地溫 3 9 C- 5 9 C ,為花生生長提供更加溫暖的環境。因此,采用地膜覆蓋的花生地塊通常可以比露地栽培早播7天左右,從而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延長花生的生長期,提高產量和品質。這一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了菏澤地區花生種植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播種方式與密度
播種方式與密度的選擇對花生的生長和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單壟種植是菏澤地區常見的種植方式之一,壟寬通常設置為6 5 c m ,采用單行拐子苗的種植方式,穴距控制在
左右,這樣的配置下,每公頃可以栽植約12萬穴花生。另一種常見的大壟雙行種植方式,采用
的大壟,穴距在 1 5-1 7 c m 之間調整,適應不同的土壤條件和品種特性,這種種植方式下,每公頃的栽植密度可達13萬一15萬穴。無論采用哪種種植方式,播種深度都需控制在
之間,且要求深淺一致,確保種子能夠均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和生長。播種完成后還需要及時覆土,從而保溫保濕,為花生種子的萌發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3、花生地膜覆蓋技術
花生地膜覆蓋技術是一項提高產量、優化生長環境的關鍵措施。地膜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選用寬度為 9 0-1 0 0 c m ,厚度為
的地膜,這樣的規格既能有效保溫保濕,又能保持土壤的透氣性,為花生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覆膜作業前,先噴施除草劑,預防雜草的生長,減少后續管控的工作量。覆膜時,要將地膜展平、拉緊,確保地膜與土壤緊密貼合,四周用土壓實,從而防風吹起地膜,影響保溫保濕效果。當花生頂土鼓膜時,要及時開孔放苗,避免高溫燙傷幼苗,同時要用土封嚴膜孔,防止膜內熱氣外泄和膜外冷空氣侵入,保持膜內溫度的相對穩定,為花生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四、花生田間管控策略
1、土壤處理方法
在菏澤地區的花生田間管控中,土壤處理是關鍵的一環,直接關系到花生的生長狀況和最終產量。中耕培土是土壤處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在花生的生長過程中起到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育的作用,同時,通過培土還能有效防止花生植株的倒伏,增強抗風能力,為花生的高產穩產打下基礎。在花生播種后、出苗前,菏澤地區的農戶通常會采用 7 0 % 都爾乳油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有效防治雜草的滋生,減少養分競爭,為花生幼苗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在花生生長期間,若發現有雜草生長,可及時使用精喹禾靈等除草劑進行除草作業,確保花生植株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和光照,促進健康生長。此外,根據土壤熵情和花生生長需求,適時進行灌溉和排水,以保持土壤適宜的濕度,為花生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水分條件。
2、花生施肥技術
花生施肥技術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根據花生的生長情況和土壤養分狀況,適時進行追肥,滿足花生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在花生生長旺盛期,通常會追施高磷型復合肥,促進花生的根系發育和果實膨大。在花生生長后期,為了補充土壤中的鉀元素,提高花生的抗逆性和品質,應追施氯化鉀或硫酸鉀等鉀肥。此外,葉面噴施也是菏澤地區花生施肥技術中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葉面噴施保綠王、大肥王或尿素等葉面肥,可以有效提高葉片的活力,延長功能葉片的壽命,從而增強花生的光合作用和養分積累能力,為花生的高產優質提供有力支持。
五、花生病蟲害防治措施
1、花生病害防治方法
在花生病蟲害防治技術中,化學防治是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針對葉斑病,通常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在初見病葉時,及時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每公頃土地使用 8 0 %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2 . 5 k g ,兌水 1 0 0 0 k g 進行噴霧防治,每次間隔7—10d,以有效控制葉斑病的蔓延。對于根腐病,種植人員可采用灌根的方式進行防治。使用 7 0 %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量為1 . 6 7 k g ,同樣兌水 1 0 0 0 k g ,對花生植株的根部進行灌根處理。灌根時應確保藥液能夠滲透到根部周圍,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這些化學防治技術的實施,不僅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害情況和天氣條件來確定藥劑的種類、用量和濃度,還需要注意藥劑的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避免對花生植株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花生蟲害防治技術
在花生蟲害防治技術中,針對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種植人員可采用 4 0 % 樂果乳油進行拌種處理,以預防蟲害的發生。在蟲害發生時,使用800倍的辛硫磷藥液進行灌根處理,每公頃土地使用辛硫磷乳油 1 . 2 5 k g ,兌水 1 0 0 0 k g 進行灌根,以確保蟲害得到有效控制。對于蚜蟲的防治,種植人員可在花生始花前,噴施 4 0 % 久效磷1000倍液或 5 0 % 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預防。每公頃土地使用 4 0 % 久效磷乳油 2 . 5 k g ,兌水2 5 0 0 k g 進行噴霧,或使用 5 0 % 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5 k g ,兌水1 0 0 0 0 k g 進行噴霧,防治1次即可。
六、花生灌溉與排水方法
1、花生灌溉方法
灌溉是保證花生正常生長和提高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當0-3 c m 土壤層的水分含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 4 0 % 時,花生植株會出現中午葉片萎蔫、夜間尚能恢復的現象,這是花生缺水的重要信號,此時應立即進行灌溉。在灌溉方式的選擇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用溝灌、潤灌、噴灌或滴灌等多種方式。溝灌適用于地勢平坦、土壤透水性好的地塊,能夠確保水分均勻滲透。潤灌通過細流慢灌的方式,減少水分蒸發,提高灌溉效率。噴灌和滴灌能夠精準控制灌溉量,減少水資源浪費,同時避免土壤板結,有利于花生根系的呼吸和生長。
2、花生排水方法
排水技術的有效實施對于防止花生因積水而受損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雨季。由于菏澤地區部分地塊地勢低洼,土壤排水性能較差,一旦遭遇連續降雨,很容易形成積水,對花生的生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對于低洼易澇地塊,種植人員應在雨季到來之前,提前規劃并挖好排水溝。排水溝的挖掘應根據地塊的具體情況和排水需求進行合理設計,確保溝深、溝寬和溝距適宜,形成有效的排水網絡。在雨季,排水溝能夠迅速將地塊內的積水排出,防止水分過多導致花生根系腐爛,從而保障花生的正常生長。此外,種植人員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和降雨情況,一旦發現有強降雨預警,應立即做好排水準備,確保排水溝暢通無阻,最大限度地減少積水對花生生長的不利影響。
七、花生生長周期中管控技術要點
1、花生出苗期管控方法
出苗期管控是整個生長周期中的關鍵一環。當花生種子破土而出,進入出苗期后,及時進行檢查,確保苗全苗壯。一旦發現缺苗、斷條現象,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催芽補種,以免延誤農時,影響花生的整體生長和產量。在催芽補種的同時,清棵放枝也是出苗期管控的一項重要工作。在花生幼苗出土后,種植人員將幼苗根際的浮土輕輕扒出,使2片子葉外露,這一過程被稱為清棵。清棵能夠促使花生幼苗的側枝早生快發,增加有效分枝數,從而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在花生出苗后的3一5天內進行清棵放枝,清棵后,還需及時澆水、施肥,促進花生幼苗的生長和發育。
2、花生開花期管控技術
開花期是花生植株進入生殖生長階段,開始大量開花結果。因此,穩定土壤水分成為開花期管控的首要任務。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適時進行灌溉,確保土壤水分保持在適宜范圍內,促進花生的開花和結果。除了穩定土壤水分外,適當培土也是開花期管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花生開花前后,在花生植株根部周圍進行培土,培土厚度一般控制在
左右,能夠增加土壤對花生根系的支撐力,防止植株倒伏。同時,還能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養分競爭,為花生植株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種植人員應根據花生的生長情況和土壤養分狀況,適時進行追肥和葉面噴施,補充花生開花期所需的養分,提高花生的抗逆性和品質。
3、花生下針結莢期管控措施
結莢期花生植株進入生殖生長的高峰期,果針開始大量形成并扎入土壤結莢。為了促進果實的飽滿度和增加果重,通常會噴施800倍的壯飽安、籽滿堂、粒粒飽等藥劑。這些藥劑富含多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能夠有效促進花生果實的生長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與此同時,在花生植株根部周圍進行培土,使土壤更加緊實,縮短果針與地面的距離,促進果針早入土結莢。此外,對于生長旺盛的花生植株,進行適當的壓蔓處理,通過人工或機械方式將植株的主莖部分壓彎并貼于地面,控制植株的高度,減少養分消耗,使更多的養分輸送到果實中。
八、花生收獲與貯藏方法
當花生植株下部葉片發黃、部分自然脫落,且莢果果殼上的網紋變得清晰,海綿層呈現出黑色光澤時,便是收獲的最佳時期,這一時間點一般在9月下旬一10月上旬。收獲后,種植人員將花生放在壟上晾曬5—7天,其間每隔3天翻動1次,以確保晾曬均勻。待花生晾曬至八成干時,再進行脫果處理,并將脫下的莢果繼續晾曬,直至籽仁含水量降至 9 % 以下,以確保貯藏時的品質。在貯藏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特別注意環境的干燥、通風和避光,防止花生受潮、發霉和變質,從而確保花生的品質和貯藏期限。
綜上分析,花生高產種植技術是一個系統而精細的過程,從王壤處理、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到灌溉與排水、生長周期中的關鍵技術節點,再到收獲與貯藏,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些技術,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菏澤地區花生的產量和品質,還能有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作者單位:274000山東省菏澤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嶺崗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