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作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本土樹種,以其卓越的抗旱、耐寒以及廣泛的適應性而著稱,廣泛生長于遼西、太行山、呂梁山、秦嶺等地區。它不僅在荒山綠化、水土保持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木材還具有多種經濟價值。因此,提高油松良種的繁殖與栽培技術,對于促進林業發展、增強生態與經濟效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討油松良種的繁育與栽培技術關鍵點,并為實際生產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研究的重點涵蓋苗圃的選擇與準備、種子的挑選與處理、播種與育苗技術、苗期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通過全面系統地研究這些技術環節,我們期望能夠提升油松種苗的品質與產量,進而推動油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油松生物特性概述
油松是一種喜愛陽光,能夠耐受貧瘠和風力的植物,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它能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鈣質黃土中茁壯成長。油松的根系十分發達,屬于深根性樹種,具有較強的耐旱性,但不耐水澇。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和西南地區,如吉林南部、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區,通常形成單一樹種的森林。油松的生長速度適中,栽植后的4\~5年,其高度生長會顯著加快,每年可增長約
,但30年后生長速度會減慢。油松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能夠承受 - 2 5 % 的低溫,適應大陸性氣候,在年降水量僅為3 0 0 m m 的地區也能正常生長。
二、油松良種繁育技術要點
1、種子采集
油松是一種重要的針葉樹種,因其適應性強、生長迅速和用途廣泛而備受重視。在油松良種繁育過程中,種子采集技術是確保優質種源的關鍵環節。油松的球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9月~10月。當球果由深綠色變為黃褐色,下部種鱗微微張開時,是最佳采種時間。及時采種可以保證種子的成熟度和品質。選擇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年齡在26~40年之間的中齡或近熟同齡母樹林進行采種。確保所選母樹林生長環境優良,以獲取高質量的種子。采種時,可采用人工攀爬或使用高枝剪、采種網等采種工具進行采集。采集后的球果需攤放在向陽處進行曝曬,每天翻動數次,一般經過5~7天的晾曬,球果開裂后,輕敲即可使種子脫出。采集的種子需進行品質檢測,包括千粒重、凈度和發芽率等指標的測定。優質的油松種子千粒重一般在 3 3 . 9~4 9 . 2 g 之間,凈度可達 9 5 % 以上,發芽率應在 9 0 % 以上。
2、種子消毒處理
在油松良種繁育過程中,種子消毒處理是保障種子健康、提高發芽率的關鍵環節。有效的種子消毒處理技術可以防止病原體侵害,減少幼苗期病害的發生,從而為油松的優質高產打下堅實基礎。在消毒處理前,首先需要選擇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油松種子。種子應具有良好的光澤,通常為黑褐色或灰褐色,并散發獨特的松脂香氣。選種后,應進行初步的清潔,去除雜質和不良種子,以保證消毒效果。
油松種子的消毒方法有多種,常見的包括福爾馬林消毒、高錳酸鉀消毒和硫酸亞鐵消毒等。其中,福爾馬林消毒通常使用0 . 5 % 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種子30分鐘,高錳酸鉀消毒則使用1 . 0 %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而硫酸亞鐵消毒則使用 2 . 0 % 的硫酸亞鐵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后,需用清水徹底沖洗種子,以去除殘留藥劑。消毒后的種子需要進行催芽處理,以促進其發芽。常用的催芽方法包括濕沙催芽和溫水浸種。濕沙催芽需要將種子與濕沙混合,置于背陰低溫處,一般需要30天左右。溫水浸種則先將種子浸泡在 4 5 % 左右的溫水中1小時,然后撈出置于溫暖處,每天灑水翻動,待種子咧嘴達 7 0 % 以上即可播種。除了常規的消毒和催芽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冷凍雪藏法。這種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具體做法是在立冬前后,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將消毒后的種子與3倍雪混合后埋入坑內,至次年春季播種前1~2周取出,待雪化后使種子在雪水中浸泡2~3天,再進行催芽處理。
3、選整土壤
① 選擇適宜的苗圃地是油松良種繁育的基礎。油松根系發達,要求苗圃地土層深度至少在 2 5 c m ,以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宜選擇壤土或沙壤土,這類土壤通透性良好,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長。土壤排水性能要好,避免積水導致根系腐爛。低洼地帶和地下水位過高的區域不宜作為苗圃地。油松適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長,
值應保持在6.5~7.0之間。
② 整地技術是土地整理的核心環節,土壤通常于秋季進行深翻,一般深度約為 3 0 c m ,以提高土壤結構,并增強土地透氣性。整地時應再加上保持足量的基肥,如腐熟的農家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一般可使用的底肥
為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需進行土壤消毒。常用硫酸亞鐵進行消毒,施用
。根據土壤情適時灌溉,保證土壤濕潤但不積水。夏季高溫時,應增加灌溉次數,降低地表溫度。及時清除苗床雜草,防止雜草滋生影響苗木生長。
4、作床處理
在油松良種繁育過程中,作床處理是一個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著種子的發芽率和苗木的生長質量。選擇合適的苗圃地是作床處理的基礎。油松幼苗喜歡土層深厚、肥力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通常選擇壤土或沙壤土作為苗圃地。這樣的土壤質地不僅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還能為油松種子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苗圃地的酸堿度應維持在6.8~7.0之間,并且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灌溉與排水設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作床方式,常見的有平床、高床和低床三種類型: ① 平床是最常用的作床方式,適用于大多數苗圃地。苗床寬度一般為 1~1 . 2 m ,長度根據圃的情況確定,兩側設置排灌水溝及步道,步道寬 3 0~4 0 c m 。 ② 在氣候濕潤或有良好灌溉條件的苗圃地,可采用高床方式。苗床高出步道 1 5~2 0 c m ,床面寬度 3 0~1 0 0 c m ,有利于排水和防止積水。 ③ 在干旱少雨、灌溉條件差的苗圃地,可采用低床方式。床面低于步道 1 5~2 0 c m ,其余要求與平床相同。
三、油松良種栽培方法
1、水肥管理技術
油松,作為一種耐旱性較強的樹種,對水分和肥料的需求具有其特殊性。在油松的培育過程中,科學的水肥管理是確保其健康生長的關鍵。特別是在油松栽植后的前3年,水分管理尤為關鍵。栽植時,確保澆好頭三水,這是確保成活率的關鍵。頭三水指的是在栽植后的第1周、第2周和第3周分別澆水1次,每次都要澆透。油松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因此在正常年份,可以依靠自然降水滿足其生長需求。在秋末,應澆好封凍水,以保護苗木安全越冬。在夏季大雨后,應及時排水,防止積水導致根部腐爛。如果遇到連續幾個月的干旱天氣,則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因過度干旱影響生長。
在栽植油松時,可以使用腐熟的牛馬糞作為基肥?;蕬c底土攪拌均勻,以確保苗木根系能夠充分吸收養分。過去人們認為油松萌芽期不能施用肥料,而實際上,在成熟期合理進行追肥才能促進發育。前期應使用氮肥,以促進苗木發育,后期則可使用磷鉀肥,以提高苗木的抗逆力。在冬季結合澆凍水,也可利用部分牛馬糞,為苗木提供過冬所必需的養分。第2年則可在生長期內再次實施追肥,至秋末再次使用牛馬糞。采用更科學合理的水肥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油松的生長速度和抗逆性,為其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靈活調整水肥管理措施,以達到最佳效果。
2、消毒與防凍處理
在油松良種的栽培過程中,消毒和防凍處理是確保其健康生長和高產量的關鍵措施。 ① 福爾馬林作為一種高效的土壤消毒劑,適用于消滅褐斑病、角斑病等病原菌。通常,按照
福爾馬林與 1 0 k g 水的比例混合后,噴灑在土壤表面并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保持約8天,待福爾馬林充分滲透并消滅病原菌后,再撤除覆蓋物。待揮發氣體完全消散后,即可種植油松苗木。② 五氯硝基苯消毒法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猝倒病和立枯病等。使用
五氯硝基苯和
代森鋅混合,均勻拌入適量土壤中,通過下墊上蓋的方式進行土壤消毒。多菌靈消毒法能有效防治灰斑病、葉枯病和根腐病等??墒褂?5 0 % 可濕性粉劑
均勻噴灑在消毒區域,或者將多菌靈與土壤按1:20比例攪拌后鋪設在種植區域。 ③ 波爾多液消毒法是將 2 . 5 k g 加賽力散與等量的石灰混合,再加入適量水,配制成波爾多液。使用時,將其均勻噴灑于植株表面,每平方米用量根據實際病害情況調整,該溶液可有效防治黑斑病、斑點病等病害,同時對銹病、褐斑病和炭疽病也有顯著的防治效果。 ④ 硫酸亞鐵消毒法則是用
藥液處理土壤,用于防治針葉花木的苗枯病,還可以改善缺鐵的黃化癥狀。 ⑤ 代森銨是一種有機硫殺菌劑,殺菌力強,能滲入植物體內。使用 5 0 % 水溶代森銨350倍液澆灌
稀釋液,防治黑斑病、霜霉病等,且有益于球根類種球的健康。
在入冬前1周,給油松植株灌水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灌水量要達到能夠浸透 3 0 c m 根層的水分,從而提高土壤溫度,防止根部凍傷。覆蓋法包括覆蓋土壤和覆蓋草料2種方法。覆蓋土壤的適合時間是立冬前后,將土壤覆蓋在油松幼苗上以保溫防寒;覆蓋草料可以使用稻草和雜草等材料,初冬時進行覆蓋,使苗木頂部不露出。初次下雪后需要用振動覆蓋土壤,填實空隙,避免對幼苗造成壓傷。對于受凍害的油松幼苗,要根據其受凍程度制定修剪方案。輕微凍害時最好能延遲修剪時間,減少修剪量;嚴重凍害時,應及時剪除受凍枝條,并在傷口處涂抹涂白劑。通過加強水分和養分供應,提高油松幼苗的健康狀況,增強其抗凍能力。在防寒區或假植區,每隔 2 0~2 5 m 用整捆秸稈夾一道防寒障,降低風速,保持土壤濕度,預防春旱。用 1 % 的波爾多液和1 . 5 % 的石灰,按1:1.5比例,配制出漿糊乳劑,將其噴灑在土壤結凍前的油松幼苗上。通過反射陽光和堵住葉片氣孔來阻止蒸騰,從而保護幼苗。可以在苗床上搭建拱形結構,覆蓋塑料薄膜做成小拱棚,并將四周用土壤埋嚴實。覆膜前灌透底水,冬季寒冷時可在塑料拱棚上面再覆蓋厚草簾起防寒保溫作用。通過科學的土壤消毒和防凍害處理,可以有效保障油松良種的健康生長,提高油松種植的經濟效益,推動油松種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病蟲害管理技術
① 油松立枯病
油松立枯病主要影響幼苗階段,當幼苗破土而出后,其根部會顯現出褐色的長條形斑紋。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斑紋會逐漸蔓延,導致根部皮層腐爛,最終致使幼苗凋亡。該病害通常由土壤粘度過高、排水不暢等環境因素,以及腐霉菌、鐮孢菌等侵染性真菌引發。因此,在栽培油松時,應避免使用連續種植的土地和低洼地區,選擇排水性能良好的砂質土壤。通過施用硫酸亞鐵或五氯硝基苯對土壤進行處理,以消滅病原菌。同時,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料,以防止肥料對幼苗造成傷害。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挑選適宜的播種時間也至關重要。在病害初期,可以噴灑敵克松、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及時移除病弱植株,減少病原菌的傳播。此外,通過合理灌溉和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苗木的生長環境。
② 油松松針銹病
油松的松針銹病會對松針造成影響,導致其枯萎甚至脫落,嚴重時會抑制甚至阻礙油松的生長,最終可能導致樹木死亡。該病的主要病原體是黃檗鞘銹菌,其擔孢子借助風力傳播至油松,并通過氣孔侵入樹體內部。預防措施包括科學管理肥水,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適時進行灌溉,以增強油松的抗病性,同時清除紫菀、黃花等可能的傳播媒介。在藥劑防治方面,可以使用粉銹寧等三唑類殺菌劑進行噴灑。一旦發現病情,應立即修剪掉病枝,消除傳染源。對于幼林的防治,可以噴灑可濕性福美鐵或代森鋅等藥劑。通過這些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保障油松的健康生長。
③ 油松腐爛病
油松腐爛病主要侵襲樹干和枝條,導致樹皮腐爛,嚴重時甚至會致使樹木枯萎。該病通常由真菌感染所致,尤其在樹木生長勢弱或遭受機械損傷后更易發生。為了預防此病,建議采取合理施肥、適量澆水等措施,以增強樹勢并提升油松的抗病性。同時,應及時移除病弱植株和枯死枝條,以降低病原菌的傳播風險。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樹種,并營造混交林,可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幾率。一旦發現病斑,應立即刮除病皮,并施用殺菌劑,例如 4 0 % 福美砷或退菌特等。此外,定期噴灑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廣譜殺菌劑,有助于防止病害的進一步蔓延。
④ 油松毛蟲
油松毛蟲以油松的針葉為食,幼蟲期通常棲息于落葉層或樹皮縫隙中越冬。自3月份起,它們開始攀爬樹木造成損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油松枯死。油松毛蟲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和遠距離傳播能力,每年均會對油松林造成重大損害。為了預防油松毛蟲的侵害,應強化營林技術措施,構建針闊葉混交林,以提升森林的自然防御能力。同時,可以利用天敵,如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在化學防治方面,推薦使用高效且低毒的化學藥劑,例如滅幼脲、苦參堿等,在幼蟲階段進行噴灑。此外,采用物理方法,如利用燈光誘捕成蟲,也是有效的預防手段。綜合運用生物、化學和物理防治措施,是防治油松毛蟲并取得理想效果的最佳策略。
⑤ 油松球果螟
油松球果螟主要侵害油松的球果,幼蟲在球果內發育,導致球果枯萎,嚴重損害油松的種子產量。油松球果螟的成蟲在球果表面產卵,幼蟲孵化后便侵入球果內部造成損害。通過定期清理并焚燒受蟲害的果和枝條,可以有效減少蟲害源頭。同時,通過科學的肥水管理,增強樹木的生長勢,提升其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利用成蟲的趨光特性,設置黑光燈或高壓汞燈進行誘殺。保護和利用天敵,例如釋放赤眼蜂,其寄生率可達到 8 0 % 以上。此外,采用松毛蟲桿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治,效果顯著。在幼蟲階段,可以噴灑二溴磷乳油、磷胺乳油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而在成蟲階段,則可噴灑殺螟松乳油等藥劑以殺滅蟲卵。
綜上所述,通過油松良種繁育栽培技術要點的綜合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油松良種繁育的成功率和苗木質量,為油松大規模種植和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油松良種的遺傳改良技術,結合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可以不斷提升油松抗逆性和生長速度,推動油松產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274300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林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