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引起的一種毀滅性森林病害,對松林資源、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該病害在陜西省各地區呈現高發趨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威脅嚴重。松材線蟲病致病力強,傳播速度快,一旦發生即難以控制,還需加強重點檢疫和防控。導致松材線蟲病高發的原因多樣,且松材線蟲病在我國迅速蔓延的原因復雜,除了與氣候、地理等環境因素相關,也與人為因素聯系密切。針對松材線蟲病的嚴峻防控形勢,開展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的分析研究至關重要。當前在防控工作進行時,需要加強疫病高發原因的探究,并采取有效防控技術,降低病害可能對樹木生長造成的威脅。
一、松材線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
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與造林地的光照,以及溫度條件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自然狀態下,氣候條件只要符合松材線蟲病發生的特定需求,容易促使該病迅速擴散。例如,松材線蟲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發,這兩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往往更有利于線蟲的繁殖和松樹的生長。溫暖和潮濕的環境為線蟲的繁殖和傳播提供了理想條件。具體來說,溫度適宜范圍通常在 2 0 % 一3 0 % 之間,濕度較高的情況下,病原體會更加活躍,傳播速度會加快。在氣候多雨且潮濕的季節,松材線蟲病的發病率往往更高。濕度和溫度不僅直接影響線蟲的生存和繁殖,還會影響松樹的生理狀態,使得樹木更容易感染和受到侵害。當前氣候變化的異常,進一步加劇了松材線蟲病的高發趨勢。氣候變化不僅為病原體提供了更為適宜的生存環境,還改變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使得松樹的抵抗力下降,從而更容易遭受病害侵襲。因此,氣候因素是自然狀態下松材線蟲病高發并擴散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
2、人為因素
松材線蟲病傳播能力強,防控難度大,日常極易由于各種人為因素,導致其出現高發蔓延的情況。例如,疫木及其制品的異地調運,即容易出現疫病高發的情況。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如工程建設、造林綠化等,人們往往在不經意間將帶有松材線蟲及松褐天牛的松木通過公路、鐵路等交通工具運輸到新的地區。這一主動的異地調運行為為病害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疫病在新的區域擴散。人為傳播松材線蟲病的特征在于其不受自然屏障的限制,傳播途徑多樣且快速。例如,運輸過程中可能未能及時檢疫或者檢查,導致帶蟲木材隨意流通。此外,由于相關法規和管控措施的缺失或執行不力,疫病傳播的風險進一步加大。這一傳播方式不僅涉及森林資源的調配,同時貫穿多個行業的生產、貿易以及物流等工作,涵蓋建設、林業、包裝等多個領域,后期的管控的難度非常大。再加上松材線蟲病有一定的潛伏期,且在感染后可能不會立即表現出病癥,往往會導致疫病在新的地區潛伏蔓延,難以及時發現和控制。一旦忽視松木及制品的檢疫和監管,后期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
二、松材線蟲病防治策略
1、培育抗病性強的樹種
有效防治松材線蟲病的關鍵在于做好抗病性強樹種的培育工作。松樹的品種繁多,即使在同一樹種內部,不同的形態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抵御松材線蟲病的能力。所以,選擇并培育具有良好抗病性特征的松樹品種,即有助于顯著降低其在生長過程中感染松材線蟲病的概率。若要從根本上提升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相關科研單位應深入研究和分析當地的生態環境,選擇更為適合的優良樹種進行培育,尤其是基于種植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等,展開相應的品種改良。通過遺傳選育或者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可以開發出更具抗病性的松樹品種,增強其生長的抵御能力。另外,可以采取針闊混交的培育方式,通過積極的引入闊葉樹種,與松樹進行混交栽植,不僅能夠改善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能夠為松樹創造更有利的生存環境。這種多樣化的生態體系能夠提升森林生物的多樣性,增強整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從而提高松樹抵御病害的能力。當前陜西地區成功收集多份馬尾松松材線蟲病抗性種質資源,建立資源庫,并為后續的育種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基于這些資源,建立了我國首個抗松材線蟲病馬尾松無性系種子園。這種種子園對于保存、繁育和推廣抗性馬尾松品種具有重要意義。后期結合馬尾松抗性評價標準,為后續的抗性品種選育和推廣提供了明確的參考。審定多個林木良種,相關良種在抗性、生長性能等方面都表現優異,后期在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工作領域有一定的參考和依據,具有廣泛的示范和推廣價值。
2、松材線蟲病化學方法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法主要利用噴灑殺蟲劑來滅殺松材線蟲及其媒介昆蟲,以有效阻止病害的傳播和擴散。化學防治策略可選擇的殺蟲劑種類豐富多樣,結合不同的殺蟲機理,可以將其分為熏蒸劑、觸殺劑、內吸性殺蟲劑及胃毒劑等。 ① 熏蒸劑是在密閉的環境中釋放殺蟲劑的蒸汽,通過氣體形式來直接消滅害蟲。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有特定環境和結構的地方(如倉庫、集裝箱等)以確保殺蟲劑能夠有效地接觸和殺死其中的害蟲。觸殺劑主要通過物理接觸作用,當害蟲直接接觸到殺蟲劑時,殺蟲劑能夠穿透害蟲的外骨骼或體表,迅速發揮殺蟲作用。 ② 內吸性殺蟲劑則是在施用后通過植物的吸收和傳輸系統進入植物體內,當害蟲食用含有這種殺蟲劑的植物組織時,殺蟲劑通過害蟲的血液循環系統發揮作用,達到殺蟲效果。 ③ 胃毒劑主要是通過害蟲的進食行為,將殺蟲劑攝入體內,在其消化系統中產生毒性作用,導致害蟲死亡。使用化學防治方法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媒介昆蟲的種類和數量、殺蟲劑的效能、松材線蟲病的實際傳播狀況以及周圍環境的條件。在選擇和使用殺蟲劑時,必須嚴格遵循科學合理用藥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種類和適當的劑量。這不僅有助于確保殺蟲劑的有效性,能避免因過度使用導致人體健康受到威脅。化學防治方法的一個顯著優勢是能夠迅速控制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有效減輕受災地區的經濟壓力。然而,這種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若長時間使用化學防治策略,可能導致害蟲出現抗藥性,進而影響化學防治的效果。此外,過度使用殺蟲劑還可能對人體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例如土壤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因此,在使用化學防治方法時,需要農戶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以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3、松材線蟲病物理方法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主要通過誘捕松材線蟲及其宿主動物,以控制林場中松材線蟲的數量,從而達到防治目的。以松褐天牛為例,在其成熟期,即可以運用相關措施,進行數量的控制。空氣流通的位置,選擇長勢較弱、帶有明顯病害的樹木作為誘木。在誘木的胸莖部以下位置設置環剝帶,然后使用誘捕器和捕蟲燈,將松褐天牛引誘到環剝帶附近并進行捕殺。若是技術發展水平較高,還可以展開更為精細的處理措施,如套袋熏蒸或鐵紗網技術來殺滅松褐天牛,以降低害蟲基數,提供更為優化的微環境,增強殺蟲劑的有效性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針對松褐天牛的幼蟲,同樣可采取有效的物理處理措施。首先可使用防雨布,對受感染的樹木作密封處理,之后利用磷化鋁等殺蟲劑對其進行2—3d的熏蒸處理,該方式即能夠確保幼蟲完全死亡,并進一步的切斷傳播鏈,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實際防控工作進行時,利用物理防治方法有著一定的優勢,其針對性較強,可以精確控制特定害蟲的數量,且對環境的污染較小。通過對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減少化學殺蟲劑的使用,并有效降低松材線蟲病的傳播風險,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
4、松材線蟲病微生物防治技術
相較于傳統防治技術,微生物防治技術強調生態友好性,其能夠保證防控工作對人體和環境的安全性,實際應用時,其更多的是利用抵抗松材線蟲的微生物來防治松材線蟲病,常用的微生物包括放線菌和真菌等。例如,放線菌因其廣泛的自然分布和菌株多樣性,使其在控制松材線蟲病方面表現出色,相關微生物不僅可以有效分解復雜的有機物,還展現出強大的抗菌特性。實際防治工作時發現,某些放線菌能分解松材線蟲體內的蛋白質,減弱其病原性,從而控制病害的發展;真菌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像部分真菌能夠分泌具有誘捕或殺滅松材線蟲能力的物質,如鏈霉素和青霉素等。所以,當前各種微生物在防治松材線蟲病時提供了一種安全高效的替代方案。
5、疫木處理方法
在松材線蟲病高發疫區,生態護林員需要定期巡山,一旦發現干枯的疫木,應及時上報,并由專業的防治技術人員對干枯疫木做好處理。例如,具體可使用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鋁等藥劑進行熏蒸處理。疫木伐除后,在伐樁上放置磷化鋁片。用塑料薄膜覆蓋,綁緊后用土壓實。伐樁高度不得超過 5 c m ,并在伐除后集中燒毀。燒毀處理時,可將伐倒的病木或枯死木鋸成1—2m長的木段,用塑料膜作帳幕,采取野外就地帳幕熏蒸,枝丫燒毀。伐后疫木需進行焚燒處理,通過高溫殺死其中的松材線蟲及其媒介昆蟲松墨天牛。另外,可以做粉碎處理。具體使用粉碎機對疫木及直徑超過
的枝丫進行粉碎,粉碎物短粒徑不超過
并且疫木粉碎處理應當全過程監管。新時期,可以對無公害技術進行應用,將木段刨皮至木質層,噴施綠僵菌孢子懸浮液并堆積成木堆,用土工布覆蓋并用清水潤濕,之后在土工布上面覆蓋一層可降解地膜。
6、開展松材線蟲病監測
① 全面普查。做好疫病追蹤調查是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有效策略,通過加強疫病的監測,即能夠全面了解疫病現狀,掌握疫病的動態發展,從而為制定精準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通過深入的調查活動,即能夠提前發現疫病并劃定潛在疫區的邊界,提前做好防控準備,為后續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在實施調查時,專業團隊需對管轄區域內的每一片松樹林進行細致考察。調查內容具體包括對樹木的生長情況進行評估等,包括樹干的直徑、樹高,以及樹冠的健康程度等。并綜合分析土壤和樹木的養分含量,確保其適合生長。明確監測關鍵生態指標,如土壤濕度、pH值等,以掌握松樹的生長環境及其可能對松樹生長的影響。還應及時采集樹木的樹干、枝丫、葉片等進行樣本采集。為確保樣本的安全和有效性,所有采集的樣本將安全地送至實驗室進行嚴謹的病原體檢測。具體的檢測內容包括:病原體種類的鑒定等,判斷其是否存在松材線蟲及其攜帶的其他病原體。且借助實驗室的檢測手段,能夠保證每一個樣本的數據準確,排除假陽性和假陰性可能性。
② 誘捕器監測。誘捕器監測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松材線蟲監測方法,主要利用松材線蟲的趨光性,通過設置捕蟲器來捕捉其個體。該監測技術不僅能夠幫助防疫人員了解松材線蟲病的流行范圍和演變軌跡。同時,能夠獲得實時的疫病數據支持。其實施過程相對簡單,容易開展。前期投入成本較低,適合大規模應用,可以迅速的獲取疫病動態變化的信息,為后續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據。在進行誘捕器監測時,還應在松樹林中根據需要布置特定數量的誘捕器,通常選擇光源吸引松材線蟲的區域進行設置。后期為保障監測的有效性,還應定期更換誘餌和粘蟲板,以提高捕獲效率。針對捕獲到的害蟲,需做好分類和記錄,包括數量和種類,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最終通過分析捕獲昆蟲的數量和種類構成,工作人員即能夠實時獲取疫情的分布情況及其動態變化趨勢。相關信息為松材線蟲病防控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使決策者能夠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7、采用多元滅蟲技術
為了更有效地防治松材線蟲病,應采用多重滅蟲方法,結合科技進步和生態保護原則,從多個角度實現綜合治理。例如,當前可以積極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精確識別病害的分布區域。通過對病害特性的深入分析,制定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措施。對感染區域實施全面而有效的管控,確保每一環節都能精確落實。在實施滅蟲措施時,應優先采用生態友好的方法,如物理隔離和生物防治,盡量避免過多使用化學農藥。例如,設置物理隔離屏障,阻止病害的擴散;或是利用綠僵菌、球桿菌等天然抗菌劑等生物防治技術,這些生物農藥能高效抑制松材線蟲,同時不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安全造成威脅。新時期,陜西省森林資源管控部門十分重視松材線蟲病的防控工作,積極使用無人機進行松材線蟲病的監測調查,例如無人機高效、靈活、覆蓋面積廣等優點,以更快速、準確地獲取病害信息。同時,積極的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投放生物天敵花絨寄甲。花絨寄甲是一種對松材線蟲有寄生作用的昆蟲,使用生物天敵進行防治符合生態友好原則,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上述措施的綜合運用,獲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擴散,保護了森林資源。通過采取綜合防控策略,包括技術監測、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多層次手段,這種多管齊下的方法,即能夠有效提高了病害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綜上分析,松材線蟲病的發生和蔓延,不僅會對各林區松林生長造成嚴重威脅,對林業經濟、生態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對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能夠發現,導致疫病高發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共同作用,使得松材線蟲病成為一個異常復雜和嚴峻的生物災害。同時,松材線蟲病在傳播和擴散中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這為有效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需要重視相關疫病的科學防控,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技術,加強科研和技術的創新,進一步提升防控效果,保護松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723600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國有后坪林場;2.723600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木材檢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