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羊養殖周期中,由于其相對較長的生產周期,一旦遭遇病蟲害侵襲,將對牛羊的生長發育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大量死亡事件。這不僅阻礙了養殖效益的提升,而且給養殖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牛羊的生產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上,特別是針對寄生蟲病的防控措施,以防正寄生蟲病的廣泛傳播,確保牛羊的健康成長以及飼料的有效消化和利用。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牛羊常見消化道寄生蟲病的診斷和治療措施,希望通過研究對牛消化道寄生蟲病的防控成效,降低感染率有一定幫助。
一、牛羊常見消化道寄生蟲病的危害
1、造成牛羊營養不良,身體消瘦,降低生產性能
消化道寄生蟲病對牛羊造成的最直接危害就是營養不良,寄生蟲在牛羊的消化道內繁殖,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導致牛羊身體消瘦,生產性能下降,再加上營養攝入不足,牛羊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生長遲緩,體重增加緩慢。此外,消化道寄生蟲病還會導致牛羊的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寄生蟲在消化道內繁殖,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炎癥反應,影響牛羊的食欲和消化能力,導致牛羊的食欲減退,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的程度。同時,營養不良不僅影響牛羊的生長速度,還會降低其繁殖能力,母牛母羊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發情周期會延長,受孕率下降,胎兒發育不良,甚至導致流產。公牛公羊的營養不良則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影響繁殖能力。
2、造成牛羊腸道堵塞,腸壁穿孔
消化道線蟲病寄生蟲在牛羊的腸道內繁殖導致腸道阻塞,影響牛羊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腸道阻塞之后不僅阻礙了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導致腸道擴張、腸道黏膜損傷等問題,長期的腸道阻塞,還導致瘤胃積食、酸中毒等嚴重的代謝性疾病。除了腸道堵塞,消化道寄生蟲病還導致腸壁穿孔。當寄生蟲在腸道內大量繁殖時,寄生蟲會侵蝕腸壁,造成腸壁薄弱處的穿孔。腸壁穿孔會導致消化液和內容物泄漏到腹腔,引發腹膜炎等嚴重的炎癥反應,患病牛羊表現劇烈的腹痛、腹瀉、消瘦、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
二、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
1、蛔蟲病的流行病學
① 蛔蟲病的生活史
蛔蟲是一種大型線蟲,呈圓柱形,體表光滑,成蟲長度一般為 2 0~3 0 c m ,直徑約 3~5 m m ,雌蟲尾部彎曲,而雄蟲尾部直。牛羊蛔蟲的生命周期相對簡單,成蟲在宿主體內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蟲卵發育為感染性蟲卵,被中間宿主(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攝取后,發育為幼蟲,最后通過食物鏈或直接接觸感染牛羊。成蟲寄生在牛羊的腸道內,主要在小腸內,以宿主的消化食物為食,雌雄成蟲在宿主體內交配,雌蟲在宿主體內產卵,產出的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外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的發育,形成感染性蟲卵,感染性蟲卵被中間宿主(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攝取后,發育為幼蟲。幼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生長發育,直到成為感染性幼蟲,感染性幼蟲通過食物鏈或直接接觸感染牛羊,進入宿主體內,繼續發育為成蟲,完成生命周期。
② 蛔蟲病的流行特點
牛羊蛔蟲病的唯一傳染源是感染了蟲卵的宿主,主要是牛和羊,蟲卵可以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發育為感染性蟲卵。蟲卵主要通過食物和水源傳播,特別是生食含有感染性蟲卵的不潔蔬菜、瓜果和水。此外,蟲卵也可以通過土壤傳播,或者通過蠅類、雞、犬等動物的機械攜帶或風力散播。蛔蟲病的發生流行不存在典型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2、捻轉血矛線蟲病的流行病學
① 捻轉血矛線蟲病的生活史
捻轉血矛線蟲蟲體呈紅色,雄蟲長 1 0~1 2 m m 雌蟲長 1 4~1 6 m m ,蟲體前端呈圓錐形,后端逐漸變細,形似矛頭。雌蟲尾部呈圓錐形,雄蟲尾部呈螺旋狀,蟲體前端有口器,后端有肛門。捻轉血矛線蟲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外界適宜的條件下,蟲卵孵化為幼蟲。孵化出的幼蟲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稱為感染期幼蟲,通過宿主的口、皮膚或黏膜侵入體內。在牛羊體內,幼蟲穿過腸壁,經淋巴系統進入腸系膜淋巴結,然后隨血流到達肝臟。在肝臟內,幼蟲發育為成蟲。成蟲寄生于牛羊的小腸內,通過口器吸食宿主的血液。雌蟲產卵,重復上述生活史。
② 捻轉血矛線蟲病的流行特點
牛羊捻轉血矛線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感染了捻轉血矛線蟲的牛羊,蟲卵隨感染動物的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蟲卵會發育為感染性幼蟲。病原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口攝入感染性幼蟲,可以通過污染的食物和水進入易感動物的體內。易感群體包括大多數反芻動物,尤其是那些從未感染過捻轉血矛線蟲或免疫力較低的牛羊,幼年牛羊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牛羊更容易感染此病。捻轉血矛線蟲病在溫暖濕潤的季節更為流行,特別是春季和秋季,不良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未能定期進行糞便檢查和驅蟲,高溫高濕環境有利于蟲卵的發育和幼蟲的存活,從而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3、球蟲病的流行病學
① 球蟲病的生活史
牛羊球蟲病是由艾美耳屬球蟲引起的疾病,球蟲的生活史包括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等幾個階段,這些階段分別發生在不同的環境中。球蟲的生命周期開始于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卵囊通過宿主的糞便排出到外界環境中。在外界卵囊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發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這個環節被稱為孢子生殖。子孢子是感染性的階段,能夠感染新的宿主,被牛羊攝入后會侵入腸道上皮細胞。在宿主腸道上皮細胞內,子孢子發育成裂殖體,通過裂殖生殖(無性生殖)產生大量的裂殖子,成熟的裂殖體釋放出的裂殖子可以再次侵入新的上皮細胞,繼續進行裂殖生殖。經過幾代裂殖生殖后,球蟲進入配子生殖階段。最后一代裂殖體釋放出的裂殖子侵入腸道上皮細胞,部分發育為小配子體,部分發育為大配子體。小配子體成熟后釋放出小配子,小配子與大配子結合(受精)形成合子,合子進一步發育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隨宿主的糞便排出到外界環境中,完成了球蟲的生活史。在外界環境中,卵囊經過一定的發育過程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這樣周而復始,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活周期。
② 球蟲病的流行特點
牛羊球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感染了球蟲的牛羊,特別是那些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的帶蟲者,糞便中排出的卵囊是主要的傳染源。寄生蟲主要通過攝入被污染的飼料、水或土壤中的感染性卵囊而傳播,另外卵囊在外界環境中發育成熟,成為感染性子孢子通過空氣、雨水等傳播給健康動物。所有牛羊都感染球蟲病,但幼畜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畜更易感。很多養殖場中牛羊球蟲病在溫暖濕潤的季節更為流行,特別是在春末、夏季和秋初,此時環境條件有利于卵囊的生存和發育。
三、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臨床癥狀
1、蛔蟲病的臨床癥狀
牛羊蛔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4周,感染牛羊蛔蟲后,患畜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嚴重時患畜食欲廢絕、嘔吐、磨牙、口腔流涎等現象。由于營養吸收不良,導致生長發育受阻,表現為體重增長緩慢、肉質差、奶產量下降,皮膚粗糙、被毛脫落、眼晴凹陷、貧血等癥狀。部分患畜出現膽道蛔蟲病,表現為劇烈腹痛、黃疸、發熱等癥狀,在嚴重感染或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牛羊蛔蟲病導致患畜死亡。
2、捻轉血矛線蟲病的臨床癥狀
捻轉血矛線蟲病的潛伏期根據感染蟲體的數量、宿主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環境條件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潛伏期為14~28d,但也可以短至7d或長達數月。急性型多見于幼畜,在感染后幾天內就會突然死亡。線蟲寄生在牛羊的皺胃內,刺破胃壁吸取血液,導致貧血,患病牛羊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體重下降,腹瀉、便秘或消化不完全,臉部、頸下或腹部可能出現水腫。由于貧血,眼結膜可能變得蒼白。慢性型癥狀較急性型輕微,病程較長,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消瘦、被毛粗亂,畏光流淚,可視黏膜蒼白,出現間歇性腹瀉或消化不良。
3、球蟲病的臨床癥狀
牛羊球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0~20d,發病后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有時伴有血便,身體逐漸消瘦、貧血。部分感染牛羊可能會出現精神沉郁、行動遲緩等非特異性癥狀。母牛羊在懷孕期間感染球蟲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導致流產。
四、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病理學變化
1、蛔蟲病的病理學變化
病死牛羊解剖之后能夠發現腸道炎癥和腸道痙攣,腸道出血、潰瘍和穿孔,肝細胞炎癥、壞死和纖維化,肺臟纖維化、實變和肺功能減退,心包積液、心臟功能不全,脾臟腫大、功能減退,腎臟纖維化、腎功能不全。
2、捻轉血矛線蟲病的病理學變化
剖檢時,可以觀察到真胃內存留有成團的淡紅色線蟲,真胃黏膜常常出現水腫、出血和潰瘍,有時可見蟲咬的痕跡和針尖大到粟粒大小的結節。全身淋巴結常出現蒼白,切面呈灰色、濕潤,由于線蟲的感染,還會引起淋巴結的炎性反應。病死牛羊出現貧血癥狀,皮膚和可視黏膜蒼白,消瘦、被毛粗亂。心臟冠狀溝脂肪和腸系膜脂肪出現膠凍樣變化,肝臟和腎臟的顏色可能變淺,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萎縮或脂肪變性。
3、球蟲病的病理學變化
腸道上皮細胞損傷,腸壁炎癥滲出物堆積,腸道出血,糞便中可能帶有血液,尤其是盲腸、結腸和回腸后段等處的腸黏膜充血、水腫,有出血斑和彌散性出血點,腸腔中可能含有大量血液。
五、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實驗室診斷
1、蛔蟲病的實驗室診斷
病死動物解剖之后可以觀察成蟲形態,一般蛔蟲雄蟲平均長度約為 1 0~2 0 c m ,呈淡黃色,尾部卷曲,雌蟲平均長度約為2 0~2 5 c m ,呈乳白色,尾部直。蟲卵呈橢圓形,大小約為0.089~0 . 0 6 7 m m ,受精卵在外觀上可見明顯的雙層卵殼,而未受精卵卵殼較薄,受精蛔蟲卵內含一個卵細胞,呈無色微細顆粒狀物集于一團,卵細胞周圍有透明的卵黃膜。結合上述形態和寄生蟲圖譜可以判定病原為蛔蟲。
2、捻轉血矛線蟲病的實驗室診斷
病死牛羊解剖同樣可以觀察成蟲形態和寄生蟲蟲卵來判定病情成蟲體呈毛發狀,纖細而柔軟,因吸血而呈現淡紅色,頭端尖細,口囊小,內部有一矛形齒,雄蟲體長約為 1 8 ~2 2 m m ,雌蟲體長約為 2 6~3 2 m m ,雌蟲白色的生殖器官與含血的紅色腸管相互環繞,形成紅白相間的“麻花樣\"外觀,陰門開口于蟲體的后半部,具有一個顯著的瓣狀陰門蓋。蟲卵呈短橢圓形,大小為(75~9 5 ) μ m× ( 4 0~5 0 ) μ m ,卵殼薄、光滑,灰白色或無色,卵內幾乎為胚細胞所充滿,但兩端常有空隙,胚細胞數量約為16~32個。
3、球蟲的實驗室診斷
在進行牛羊球蟲病減脂過程中,可以采集患病牛羊排出的新鮮糞便進行蟲卵檢測,能夠觀察到卵囊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大小約為 5~1 0μm ,卵囊內有子孢子,子孢子在卵囊內發育成熟,新鮮糞便中的卵囊顏色較淺,陳舊糞便中顏色可能會加深。
六、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治療措施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在判定寄生蟲種類的基礎上,選擇對癥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對于牛羊蛔蟲病以及捻轉血矛線蟲病可以選擇使用左旋咪唑注射液進行治療,使用劑量為0 . 1 5 m L / k g ? b w ,一次用量,間隔5~7d之后可以額外進行一次驅蟲處理。球蟲病推薦使用磺胺氯吡嗪鈉可溶粉(使用時用生理鹽水配制成 1 0 % 的水溶液) 1 . 2 m l / k g bw口服,進行肌肉注射治療,使用劑量為 0 . 1 5 m L/ k g? b w, 2 次/d連續使用3d一個療程,在進行驅蟲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營養補充,患病牛羊可以肌肉注射維生素 C( 1 0 m L:0 . 5 g ,羔羊和犢牛分別使用 4~1 0 m L ,成年羊和成年牛分別使用 1 6~4 0 m L ,一次注射。此外為了更好地緩解患病牛羊的貧血癥狀,還可以選擇使用右旋糖酐鐵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治療,年齡較小的羔羊和犢牛,每次使用 1 . 3 3 ~4 m L ,成年的牛羊每次使用 1 0~1 5 m L ,一次用量緩慢肌內注射。通過采用上述的綜合治療方案,對牛羊進行為期1~2個療程的驅蟲處理和3~5d的對癥輔助治療之后,病情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
七、常見牛羊消化道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
按照當地寄生蟲病的發生規律和季節變化,定期對牛羊進行驅蟲,通常每年至少進行兩次驅蟲,分別在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對于幼畜可在成熟期前進行驅蟲,以防止蟲體在體內發育成熟。保持牛羊飼養環境的清潔衛生,每天清理糞便,避免糞便污染飼料和飲水,清理出來的糞便進行堆肥處理,利用生物熱處理殺滅蟲卵和幼蟲。針對消化道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扁蟲的中間宿主蝸牛和吸蟲的中間宿主螺螄,可以選擇使用5萬倍液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噴灑處理。另外,還需要嚴格檢查飼料來源,避免寄生蟲卵或幼蟲通過飼料傳播,對水源進行定期檢查和處理,防正寄生蟲通過水源傳播。通過合理飼養,保證牛羊營養需求,增強其抵抗力, 1 % ~ 2 % 的復合維生素以及 0 . 1 %~0 . 2 % 的微量元素。定期對牛羊進行寄生蟲檢測,及時發現和隔離寄生蟲感染者,對新引進的牛羊進行檢疫,確保無寄生蟲感染后方可混群飼養。注重提高飼養員對寄生蟲病的認識,加強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飼養習慣,降低寄生蟲病的傳播風險。
綜上所述,在牛羊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牛羊養殖對肉制品的科學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養殖戶經濟效益的獲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飼養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消化道寄生蟲病的針對性預防和科學治療,促進牛羊的健康生長發育,確保為大眾提供更多安全高效的牛羊肉制品。同時在疾病防控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加強工作經驗的有效總結,明確常見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特點、流行趨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科學治療,確保在短時間內緩解患病牛羊的臨床癥狀,提高養殖效益和養殖質量。
(作者單位:122638遼寧省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五家子動物衛生監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