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社共同發布《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4~2025)》(以下簡稱\"皮書”。根據該白皮書,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2.4萬元左右。
根據該白皮書,2024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414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 3 . 5 % ,對GDP實際增長貢獻率為5 . 3 % 。農業農村經濟延續高質量發展態勢,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 . 4 % ,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 1 8 . 0 % 和2 2 . 9 % 。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4 . 3 %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上升到 1 3 . 7 % 。
202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70649.9萬噸,比上年增長 1 . 6 % ,首次邁上7億噸新臺階。糧食單產達到5921.1公斤/公頃,增長 1 . 3 % 。其中,小麥、玉米產量增幅最大,分別增長
年,農產品貿易逆差縮小,進口農產品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產品貿易逆差1121.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1 6 . 7 % 。玉米進口大幅下降到1364萬噸,降幅達 4 9 . 7 % 。2024年,涉農工業增速全面恢復,增長動力主要源于出口復蘇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農產品物流總額5.5萬億元,增長 4 . 0 % 。2024年,我國農村居民各項收人穩步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實際增長 6 . 3 % ,其中,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7522元,實際增長 6 . 5 % 。農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增長 3 . 8 %。
展望2025年,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宏觀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農業農村經濟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我國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改革將加快推進,財政支農力度持續加大,農業科技與裝備支撐進一步強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不斷優化,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加快健全。預計農業農村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糧食繼續穩產豐收,糧食產量達到7億噸左右。受美國貿易政策變化影響,大豆進口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預計重要農產品與食品價格保持基本穩定。玉米價格小幅回升,小麥、稻米價格保持穩定。豬肉價格小幅回落。牛羊肉價格企穩回升。生鮮乳價格有望在下半年觸底反彈。涉農工業增速達到 5 % 左右,涉農服務業市場集中度、連鎖化水平有所提升。預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萬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下降到2.30左右。(《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