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作為油畫藝術的核心要素之一,對其進行運用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情感傳達。高純度色彩具有鮮明的視覺特征和較強的情感表達力,在油畫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從色彩理論出發,結合油畫作品實例,探討高純度色彩在油畫中的運用。
一、油畫中的高純度色彩概述
(一)釋義
“純”在漢字中通常為純潔、純粹的意思。當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時,它意味著單純,即性格單純、正直美好;當用來形容事物的成分時,指單一而不摻雜其他成分。“度”的基本含義是測量或推測,在名詞中則指程度或限度。“高純度”指在繪畫過程中使用顏色進行調和時不摻雜黑白或者其他顏色所呈現出的色彩。高純度色彩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顏色鮮艷純潔,如桃紅、檸檬黃。“純度”屬于色彩三要素之一。“純度”在漢語中通常指物質中雜質的含量,雜質越少,純度越高。例如,大紅色和粉紅色相比,大紅色鮮明飽和;黃色和橙色相比,橙色鮮明飽和;藍色與灰藍色相比,藍色鮮明飽和。通常把色彩的鮮明飽和程度叫純度。色彩純度大致分為高、中、低三種,顏色明度發生變化、顏色互相調和、色彩層次的融合等都會導致色彩的純度發生變化。相比之下,畫面中的低純度色彩是相對于高純度色彩來說的,低純度色彩通常給人沉穩、含蓄、淡雅之感,如赭石色、褐色、灰色。低純度要求顏色中盡可能含有少量其他顏色成分,在原色彩中混合加入其他顏色。低純度色彩會給人更內斂、朦朧、更有彈性的感覺。在繪畫中經營畫面離不開色彩三要素原理。
(二)特性
油畫中高純度色彩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表現為營造出的強烈視覺沖擊力和較強的情感表達能力。高純度色彩是指飽和度較高、色彩較為鮮艷明亮的顏色。這類色彩能夠瞬間吸引觀眾的眼球,并在視覺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高純度色彩在油畫中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藝術家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對比,能夠使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都顯得立體而鮮活。同時,這些色彩還承載著藝術家的深厚情感和獨特思想,它們如同無聲的語言,向觀者傳遞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和藝術追求。例如,在凡·高和馬蒂斯等大師的作品中,高純度色彩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內涵。凡·高用它們來表現自己內心的激情與掙扎,馬蒂斯則借助這些色彩來傳達自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些作品因此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力,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此外,高純度色彩在油畫中還具有增強畫面立體感和空間感的作用。藝術家運用色彩的深淺變化和對比,巧妙地營造出一種動態的視覺效果,使畫面仿佛具有了生命。觀者在欣賞這些作品時,不僅能夠感受到色彩帶來的視覺沖擊,還能夠體會到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綜上所述,高純度色彩在油畫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能夠帶來視覺上的盛宴,還是藝術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載體。通過巧妙地運用高純度色彩,藝術家能夠創作出具有深刻內涵和獨特魅力的油畫作品,為觀者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思考。
二、高純度色彩的發展過程
(一)西方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歷史發展
西方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歷史發展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其隨著油畫技法的革新和藝術思潮的更迭而不斷變化。在古典油畫時期,畫家追求色彩表達的真實感,但色彩的運用相對保守,高純度色彩并不占據主導地位。這一時期的油畫作品,如提香的畫作,雖然在冷暖色運用以及色彩表現質感、空間感方面有所突破,但整體上仍以典雅和諧為色彩基調。在文藝復興時期,油畫色彩開始變得富麗堂皇,充滿華麗感。畫家開始運用更加豐富的色彩來表現人物和場景,但高純度色彩的使用仍然較為有限。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有波提切利等,他們的作品充滿了詩意和優雅,色彩運用上更加注重畫面的整體氛圍和情感的表達。印象派的出現是油畫色彩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印象派畫家關注光線和色彩的變化,他們提倡室外寫生,抓取物體變化的瞬間色彩。這一時期的畫家有莫奈、畢沙羅等,在他們的作品中,高純度色彩開始占據重要地位,色彩的運用變得更加自由和奔放。印象派畫家通過色彩的對比和變化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和光線的變化,使畫面充滿生命力和動感。后印象派時期的畫家進一步強化色彩的表現力,他們開始運用高純度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藝術觀念,如凡·高、高更等畫家的作品色彩運用極為大膽和富有表現力,高純度色彩成為他們表達藝術觀念的重要手段。在現代油畫時期,高純度色彩的運用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自由,畫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觀念和創作需求來靈活運用色彩。綜上所述,西方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歷史發展是一個從保守到自由、從有限到豐富的過程,它隨著油畫技法的革新和藝術思潮的更迭而不斷變化,成為西方油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3]。
(二)中國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歷史演變
中國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發展可以追溯至油畫傳入我國之初,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我國畫家在接觸油畫時,對高純度色彩的運用還較為生疏,主要借鑒和學習西方油畫的色彩表現技法。但是,隨著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對西方繪畫技法的逐漸掌握,畫家開始嘗試將我國傳統色彩觀念與西方油畫技法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畫作品。在20世紀中后期,隨著社會的開放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國油畫進入一個多元化發展的階段。此時,一些畫家開始大膽嘗試使用高純度色彩,以表達更加鮮明、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審美追求。這些作品具有色彩沖擊力,既體現了西方油畫色彩的表現力,又融入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人21世紀后,中國油畫中的高純度色彩運用更加廣泛和深入,畫家在創作中更加注重色彩的情感表達和審美意義,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對比營造出獨特的畫面氛圍和視覺效果。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融合,中國油畫中的高純度色彩呈現出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特點。綜上所述,中國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歷史演變是一個不斷探索、融合和創新的過程,它體現了畫家對西方繪畫技法的吸收與轉化,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高純度色彩在油畫中的運用
(一)色彩的主觀性與情感表達
畫家羅爾純曾深刻地指出:“在藝術創作中,往往沒有特定的標志性色彩,色彩是緊緊依附于藝術家心中的感覺而存在的。對色彩規律的認識與運用,是基于藝術家腦海中對于畫面的需求,主觀地強調并表達出他們想要傳遞的感受。”這一觀點揭示了色彩運用在藝術創作中的靈活性和主觀性。色彩本身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并無固有的含義或情感。然而,當藝術家主觀地運用色彩這一媒介時,它們便被賦予了表現情感、傳達思想的重要意義。在藝術創作實踐中,這種主觀性的色彩運用尤為明顯。例如,在描繪樹林時,藝術家并不拘泥于使用傳統的綠色,而可能根據畫面的整體氛圍和個人的情感表達需要,選擇更為豐富的色彩進行表現。同樣,清澈的河流在藝術家的筆下也可能不再局限于藍色,而是可能被賦予墨藍、深藍或其他能夠更好地表達藝術家內心感受的色彩。藝術家對色彩進行運用,不僅能夠宣泄個人的情緒、表達內心的感受,還能夠與觀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其巧妙地運用色彩的變化和組合,給觀者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從而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這種主觀性的色彩運用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獨特的生命力和藝術魅力,讓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藝術家想要傳達的深刻情感和思想內涵。
(二)色彩的象征性與文化內涵
象征性是指藝術家巧妙地選取特定的圖像、色彩、物體或場景,以傳達超越其表面描繪的深層含義或抽象概念。這種手法使得藝術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色彩的象征意義在不同文化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反映了色彩與人類文化、歷史背景的緊密聯系。在我國文化中,紅色被廣泛用于喜慶場合,如婚禮、節日等,象征著喜慶、吉祥和熱情;白色則常在喪葬儀式中使用,象征著死亡、哀悼和純潔;黑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尤其在正式場合,常被視為高雅、端莊的象征;黃色則與權力、尊貴和皇家緊密相關,體現了其獨特的地位;藍色給人寧靜、安詳之感,常用于表現平和與深遠。然而,在歐洲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義有所不同:紅色常被視作憤怒、激情或危險的象征;白色更多地象征著純潔、高雅和無辜;黑色在歐洲文化中往往與邪惡、死亡和神秘聯系在一起;黃色則可能帶有膽怯、可鄙或嫉妒的意味;藍色在歐洲有時象征著猶豫、孤獨或沉思。這些色彩象征意義的差異體現了古代東西方各民族在運用色彩時所依據的主要精神內容和文化背景。色彩的象征性不僅是一種跨文化現象,還是一個跨越歷史長河的動態過程,它涉及人類如何通過色彩這一視覺元素來表達情感、傳達信息和構建社會意義。了解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內涵,有助于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同時,這也能夠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使人們更加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運用。色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反映了顏色不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還是人類文化和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
(三)色彩的對比性與和諧性
對于油畫中的色彩而言,對比關系與和諧性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色彩對比是藝術創作中增強視覺效果、凸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對比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色相對比、冷暖對比、明度對比、補色對比、面積對比、純度對比等。采用這些對比方式能夠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引導觀者的視線,并強化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以馬蒂斯的作品《舞蹈》為例,畫面中僅運用了三種顏色,包括綠色的地面、藍色的天空和橙色的舞者,這有限的色彩組合巧妙地展現了五個裸體女性手拉手跳舞的生動場景。舞者充滿活力的姿態和動感線條與色彩的對比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傳遞出一種快樂輕松的氛圍。特別是冷暖對比的運用,使得畫面在視覺上產生了強烈的反差,營造出一種夢境般的精神錯覺,從而賦予了作品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深邃的精神內涵。然而,色彩的和諧性同樣不可忽視。在藝術作品中,通過精細的色彩選擇和搭配,達到視覺上的平衡與統一,是色彩和諧性的核心所在。這種和諧不僅體現在色彩之間的相互補充和協調上,還體現在色彩與構圖、主體以及情感表達的一致性上。一幅和諧的作品能夠在視覺上給人以愉悅的感受,同時又不失吸引力和深度。高更的作品《有什么新鮮事》(圖1)便是色彩和諧性的典范。在這幅作品中,色彩被精心地劃分為黃色、綠色、橙黃色和紅色四個主要的色塊。高更巧妙地運用色彩呼應的手法,如前面兩個綠色的水果與背景相呼應,背景中橙紅色的樹葉與主體人物相呼應,同時人物身上的細微綠色又與背景形成呼應。這種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呼應關系使得畫面中的色彩處于一個和諧且有意味的調子之中,既統一又不失豐富性,給人以深刻的視覺享受和情感體驗。
四、結語
高純度色彩在油畫藝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還是傳遞多樣化藝術信息、獨特情感和深刻思想感受的載體。畫家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在畫布上營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通過顏色的和諧共生與鮮明對比,為觀者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色彩語言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它超越了語言的界限,能夠直擊人心,觸動情感。畫家必須深入研究和熟練掌握色彩的應用技巧,這樣才能賦予作品生命力和表現力,使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得以順利傳達,進而更好地引起觀者的共鳴與思考。本文能夠幫助畫家更好地理解色彩語言的魅力,掌握色彩搭配與對比的精髓,從而在創作中更加自信地運用色彩,創作出更多富有感染力和藝術價值的油畫作品。同時,希望本文能夠引發更多人對油畫藝術中色彩運用的關注與思考,共同推動油畫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增花.閆平油畫中高純度色調的探索與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3.
[2]王燕.色彩語言在油畫創作中的表達及創作研究[J].色彩,2024(5).67-69.
[3]賈薇.色彩和諧的樂章:淺析油畫語言中的色調[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4]蘭敏.論風景油畫中高純度色彩的運用[D].南寧:廣西藝術學院,2015.
作者簡介:
王一凡,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藝術研究。
張藝龍(通訊作者),碩士,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