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團村,多么漂亮的一個村子!”2009年4月20日,習近平同志蒞臨連云港東海縣洪莊鎮薛團村視察調研時曾這樣點贊。
薛團村是東海縣首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多年來,薛團村圍繞鄉村振興,突出富民興村,奮力走好“薛團之路”,打開了新時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新局面。
在薛團村黨群服務中心西側,有個農業產業園,這是薛團村利用上級扶持資金打造的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園區引進香菇、羊肚菌等優質農產品,作為當地產業發展“主引擎”。圍繞千畝陳棧水庫,薛團村打造“農田驛站”,開辟農旅觀光休閑空間,沿牛桃公路打造出一條長5公里,集農旅采摘、休閑觀光、電商直播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廊道。
薛團村正是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大三學生濮夢強和團隊參加“青繪鄉村”大賽選定的競賽基地。他說:“大賽讓我們走出課堂,觸摸到真實的鄉村現狀,同時也提升了我和團隊在鄉村的調研能力。我們用創意為鄉村賦能,對鄉村的產業、產品進行再包裝,讓鄉村的產業、產品闖出市場。”
從“大拆大建”到“針灸療法”
濮夢強是從一位熟悉的學長那里得知“青繪鄉村”大賽信息的,學長參加了第二屆比賽,還拿到了金獎。作為設計專業的學生,濮夢強在上大二時就萌生了參賽的想法。
很快,5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組成團隊報名參加第三屆比賽。5人中,有4人是江蘇本地人,選擇競賽基地時都傾向于自己家鄉的村子,經綜合考量后,團隊最終選了薛團村。
濮夢強和團隊成員一邊上課,一邊利用課余和休息日的時間搜集薛團村的相關材料,為比賽打好“提前量”,他說:“薛團村已經算是比較富裕的鄉村了,村里發展出羊肚菌、桃子、葡萄等拳頭農產品,銷量很好,很多村民都靠這些農產品致富了。”
初賽之后,濮夢強和團隊先在線上對薛團村進行數據調研,準備對大賽提出的設計需求進行創作,但大賽的設計需求較為寬泛,網上的數據又很零碎,團隊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時間一天天過去,團隊干脆包車從南京趕到薛團村。這次,他們走村入戶,詳細了解薛團村和村民所需。
在調查走訪中,一個個具體的需求逐漸清晰,其中有一個是關于獨居老年人的。濮夢強說:“薛團村的居住環境規劃得很明確,老年人住在單獨的區域,村里的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較多。村領導提出,能不能設計一個老年食堂,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做飯不太方便,再者,他們也很節儉,老年食堂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經濟實惠的就餐場所,同時也是一個社交場所。”
匯總一個個需求后,團隊的創意設計有了相對明確的方向。團隊的創意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為村內空間場景如農村生產生活、交通居住條件、基礎設施等進行設計,一個是為村莊打造品牌IP。
濮夢強觀察到,薛團村這片土地兼具良好的現代農業基礎與濃厚的文化勢能,恰似一間鄉村振興實驗室,既有破題的迫切性,又有示范性的承載力。
針對薛團村公共設施簡陋、娛樂匱乏、缺乏特色的痛點,一開始,團隊執著于“現代化改造”,但村委會前被雨棚遮蔽的長椅、晾谷場旁自發生長的石桌都在提醒團隊成員:耗資百萬元建造的廣場可能不如柳樹下的石凳有溫度,真正的鄉村設計應是生長在生活褶皺里的微更新。據此,團隊經歷了從“大拆大建”到“針灸療法”的設計思維轉變——公交車站的更新再設計,讓等待不再枯燥,更讓到達充滿期待;健身區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域,滿足不同使用需求,帶動村民日常運動;鄉村大舞臺上方新增折疊雨棚,巧妙應對各種天氣變化;油墨導電墻是—面會呼吸的文化幕布,既是村民書寫鄉情的電子信,更是童叟同樂的智慧裝置,吸引兒童前來游玩,讓每個觸摸的瞬間都成為薛團文化的傳遞儀式;以“期頤居”命名的老年食堂,為村里的老人提供各種便利。
“土味”IP賣萌“出圈”
打造品牌IP時,濮夢強和團隊定下“小切口,大開源”的策略——以品牌塑造為支點,撬動整村經濟發展的生態鏈。
濮夢強還記得第一次去薛團村的經歷:冬季,村里種植的葡萄早已過了采收季,但還有一些葡萄掛在枝頭,他摘下來嘗了嘗,很甜。他說:“村里的農產品質量是有保證的,如果想拓寬銷路,走向更大的市場,品牌很重要,就像我們去超市購物或網購,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產品而是品牌或包裝。”
依托薛團村的特色產品和文旅資源,團隊構建了“薛團家族”品牌體系。于是,一群特別的“新村民”從薛團村的田野里走了出來——紅晶晶、桃仔、河小菇、團團和圓圓,這些卡通形象不是憑空創造的,它們是生長于斯的“文化使者”。
卡通形象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薛團村村民的歡迎,它們的身影開始活躍在薛團村的各個角落。“村民可能沒想到,村里的土特產有一天竟能靠賣萌‘出圈’。”濮夢強說。
品牌成為薛團村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美學。
在薛團村的娛樂升級中,每個卡通形象都成為品牌傳播媒介。垂釣中心的椅背烙刻著“河小菇”釣魚圖案,遮陽帽上印著“紅晶晶”。這些視覺符號構建起品牌認知網絡,當游客戴著“紅晶晶”遮陽帽離開薛團村時,薛團村的文化價值通過千萬次目光接觸走向世界。
鄉愁園內,同樣的品牌邏輯也在生長:集市攤位的IP頂棚吸引游客打卡,新推出的帆布包化身“行走的文化信使”。此時,設計褪去外衣,回歸最樸素的傳播法則:讓每個娛樂場景都成為品牌故事的講述者。
同時,薛團村的葡萄、桃子和羊肚菌,正通過“洪莊優選”工廠完成蝶變。
團隊為薛團村的農產品設計了新包裝,這些設計不只是美學裝飾,更是品牌傳播器——當消費者紛紛為精美禮盒買單,包裝已成為連接土地與市場的文化載體,更是薛團品牌叩開消費升級之門的文化鑰匙。
手機里,當“薛團家族”成員的微信表情包成為交往的標配,當薛團村的農產品在對話框里生根發芽時,品牌的血管已悄然聯通世界脈搏。
借助現代傳播手段,“薛團家族”表情包上架微信平臺后獲得了可觀的下載量與使用量。
從像素到現實,從流量到能量,薛團村的品牌用“輕傳播”撬動“重認同”,人們共同見證:最具生命力的品牌建設,是讓IP符號成為美好生活的指路牌。
此外,團隊還制作了宣傳視頻,分別上架B站、微信、抖音平臺,薛團村的“漂亮”,正借力數字時代的傳播法則,從屏幕中生長出可持續的商業根系。
站在“青繪鄉村”大賽的領獎臺上,濮夢強動情地說,薛團村的“漂亮”不再只是一眼能望到的美麗風貌,更是日常居住中的體驗、物質生活外的精神豐富、高效收益背后的先進產業、深入人心的文化和不斷“出圈”的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