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感情深厚,在學校里形影不離。
一天,學校組織了一次拓展活動,其中一個項目是攀爬一座高墻。這座墻有近三米高,許多同學都有些害怕,不敢嘗試。小剛是小明的好朋友,他平時膽子比較小,看到這么高的墻更是想退縮。他悄悄對小明說:“我有點恐高,實在不敢爬,你能不能幫我跟老師說一下,讓我跳過這個項目?”小明看了看高墻,心里也有些發怵,但他想到小剛平時對自己的幫助,便鼓起勇氣說:“別怕,我陪你一起爬!我們互相鼓勵,一定能成功的。”
攀爬過程中,小剛幾次因為害怕而停下,小明始終在他身邊,耐心地鼓勵他:“別往下看,眼睛町著上面,一步一步來,我就在你后面。”最終,兩人一起成功爬上了高墻。
回到家后,小明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后贊許道:“這才是真正的勇氣。勇氣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愿意為了正確的事情去面對困難?!毙∶鼽c點頭,心里對“勇氣”有了新的理解。
其實,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早已對“勇氣”進行了深刻的探討。亞里士多德指出,若僅僅把勇氣理解為“克服怯懦”,那就太片面了。就像說健康只是“不生病”一樣(其實健康的核心是身體機能正常運轉,而不只是沒有生病 -一個天天熬夜的人即使沒生病,也不能算健康)。勇氣也不僅僅是面對危險時的無畏。小明在攀爬高墻時雖然感到害怕,但他選擇陪伴和鼓勵朋友,最終和小剛一起克服了恐懼。這種行為不是盲目的冒險,而是在理性的指導下,做出合理的選擇。
真正的勇氣需要把握好分寸,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黃金中道”。它不是膽小和魯莽的中間點,而是指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比如,當同學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袖手旁觀是怯懦,以暴制暴是魯莽,而向老師客觀地說明情況,推動問題解決才是真正的勇氣。
亞里士多德還強調,人的行為在不同層面受到智慧的內在制約。實踐智慧是一種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要求我們在行動之前考慮清楚對象、方式和后果。它的作用就是調整行動的分寸,既不能因為害怕而退縮(怯懦),也不能因沖動而不計后果(魯莽)。這種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經驗積累和反思逐漸培養出來的。
幾個月后,學校又組織了一次類似的拓展活動。這一次,小剛主動走到小明身邊,說:“這次我們一起爬吧,我已經不那么害怕了?!毙∶餍χc點頭,兩人再次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活動結束后,小剛感慨道:“原來勇氣是可以傳遞的?!毙∶饕采钣懈杏|:“是啊,真正的勇氣不僅能讓自己變得更強,還能幫助別人?!?/p>
現在,每次路過拓展訓練場,小明都會往高墻的方向看一眼。陽光灑在墻面上,映出幾道斑駁的影子。他終于明白:真正的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面對恐懼時,依然能夠做出清醒而負責任的選擇。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美德需要兩樣東西一一知道該做什么的理性,以及去做該做的事的勇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