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32.51;F273.1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同時,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企業不再僅僅以傳統的財務績效作為衡量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正逐漸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ESG表現。ESG表現反映了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資源利用、員工權益、社區關系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等多方面的實踐成果。與此同時,創新能力作為企業保持競爭力和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也備受關注。隨著ESG理念在投資領域和企業實踐中廣泛應用,企業的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聯系?這種聯系是正向促進、負向制約,還是更為復雜的關系?如良好的環境管理能否促使企業研發新的環保技術;積極的社會政策能否激發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否有利于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等,這些問題需要深入探索。
隨著社會大眾越來越關注企業的ESG表現,學術界對企業ESG的研究也不斷深化。李季鵬等認為[],ESG評分分歧會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效率,具體表現為分歧越大綠色創新效率越低。王治等[2]提出,企業ESG表現可以通過聲譽效應與資源效應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同時發現非國有企業相較于國有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的創新績效提高效果更為顯著。李井林等[3選取2010—2017年中國滬深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企業ESG表現可以通過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企業績效。Senetal.[4]認為,企業為了對社會和環境責任的履行投人資源,屬于資源的無效利用,會占據企業創新所需投入,不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李志斌等[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加強企業ESG信息的披露會使融資約束得到一定的緩解。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企業ESG表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關于企業ESG表現對企業創新能力影響的研究還是有所不足。本研究深入探討企業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系。從理論角度,該研究有助于豐富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理論的內涵。通過揭示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可以加深對企業非財務因素與創新關系的理解。在實踐方面,該研究可以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新的決策視角。企業可以依據研究結果調整ESG策略,通過優化ESG實踐提升創新能力,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對于投資者,也能更好地理解ESG投資的潛在價值,為制定投資決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據,進而促進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
企業ESG表現是指企業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實踐和成效。提高企業的ESG表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① 環境方面。企業可以投資清潔能源技術,如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為企業運營供電;實施循環經濟模式,如包裝材料的循環利用,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 ② 社會方面。加強員工培訓,制定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為員工提供晉升渠道;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與慈善機構合作開展教育扶貧項目。 ③ 公司治理方面。優化董事會結構,增加獨立董事的比例;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運營的合規性。
根據已有研究,ESG表現良好的企業通常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第一,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使得企業擁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第二,ESG表現良好的企業能夠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與環境價值,從而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使得企業更容易吸引到高端技術人才;還能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第三,良好的ESG表現可以向社會投資者、消費者和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傳遞積極信息,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使得企業有更充足的資源進行企業創新。第四,提高企業ESG表現能夠有效緩解企業高管與企業股東的利益沖突,從而減少管理層為了追求短期效益進行的低質量投資行為。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將更多的資源用來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
據此,提出假設H1:企業良好的ESG表現會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二)ESG表現與融資約束
融資約束是指企業在獲取外部資金(如債務融資或股權融資)時面臨的各種限制和阻礙。這些限制因素可能來自企業內部,也可能來自外部金融市場。企業將ESG表現對外進行公布能夠緩解企業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投資者能夠從披露的非財務信息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減少投資者的顧慮,從而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此外,良好的ESG表現,可以向投資者傳遞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并且擁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信號,使得企業能夠更容易吸引到資金,降低融資約束。同時,融資約束會對企業創新能力產生影響。融資約束會使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投入減少,進而影響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能力。例如,生物醫藥企業的新藥研發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融資約束可能會使企業的研發進程受阻,難以推出新的藥品,降低了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據此,提出假設:H2——企業良好ESG表現會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H3——企業良好的ESG表現會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選擇2010—2023年中國滬深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剔除金融保險類企業、ST與 *ST 企業以及存在缺失值的企業;對連續變量在 1%~99% 分位上進行縮尾處理,以降低極端值對實證結果的影響;剔除年度數據小于6年的企業,最終得到37597個樣本。相關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CSMAR數據庫及CCER數據庫。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企業創新能力( CEI )
根據已有的研究,衡量企業創新能力通常采用研究費用取對數或專利申請總量加1取對數。本研究選用專利申請總量加1取對數作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變量。
2.解釋變量:ESG表現值( PESG )
使用華證ESG評級標準,參照方先明等[的方法,將C、CC、CCC、B、BB、BBB、A、AA、AAA等9個評分等級,由高到低分別賦值1\~9分。
3.中介變量:融資約束 ?CF )
在已有的研究中,常見衡量融資約束的指標有SA指數、WW指數、FC指數、KZ指數等。SA指數從企業規模和年齡角度反映融資約束情況,能夠減少內生性的影響。由于金融市場和企業環境處于不斷變化之中,SA指數基于企業規模和年齡2個相對穩定的基本特征,能夠在市場動態變化過程中,持續有效地衡量融資約束,因此,本研究選擇SA指數作為衡量企業融資約束的指標。由于SA指數大多為負數,SA指數的絕對值越大代表融資約束越強,因此,對SA指數絕對值取對數( ?Cr )作為中介變量。
4.控制變量
參照已有研究,選擇公司規模(S)、資產負債率( LEV )、凈資產收益率( RoE )、現金流比率( RCF) 、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Topl )、托賓Q值(T0) 、企業上市年齡 (AL) 作為控制變量,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計
根據以上研究,構建模型(1)(2)(3):


εi,t

式中: ε 為隨機擾動項。模型(1)和模型(2)以創新能力作為被解釋變量。模型(2)和模型(3)分別以融資約束作為被解釋變量和中介變量。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以企業ESG表現作為解釋變量。
四、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創新能力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9.406、標準差為1.774,表明企業之間的創新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 PESG 最大值為8、最小值為1、平均值為4.121,表明企業之間的ESG表現存在較大差異,而且 PESG 較好的企業相對于 PESG 不好的企業的數量多些。融資約束的最小值為1.455、最大值為5.931、標準差為0.291,表明企業之間融資約束的差異較明顯。

(二)相關性分析
根據相關性分析結果表3可以看出,企業創新能力與企業ESG表現相關系數為0.163,并且在 1% 的水平顯著,初步表明了ESG表現能夠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融資約束與企業ESG表現的相關系數為-0.094,在 1% 的水平顯著,表明ESG表現的提高會降低企業融資約束。所有變量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均未超過10,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可以繼續進行分析。

(三)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表4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1)的企業創新能力與企業ESG表現呈現正相關,回歸系數為0.054,在 1% 的水平上顯著,表明隨著ESG表現的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會提高,假設H1得到證明。模型(2)的融資約束與企業ESG表現呈現負相關,回歸系數為-0.004,在 1% 的水平顯著,表明隨著ESG的增加,融資約束會降低,表示隨著ESG表現的提高,企業融資約束程度會降低,假設H2得到證明。模型(3)中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能力呈現負相關,回歸系數為-0.550,在 1% 的水平顯著,且ESG與創新能力之間的回歸系數也在 1% 水平顯著,表明融資約束在企業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應;融資約束與企業ESG表現呈現負相關,企業ESG表現提高會使得融資約束降低,從而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假設H3得到證明。
(四)穩健性檢驗
本研究進行了內生性檢驗,考慮到企業創新能力與ESG表現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因為反向因果而導致內生性問題,選擇將解釋變量滯后1期,加入模型中重新進行回歸,得到的結果與原結果基本一致。為了進一步驗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將解釋變量替換為研發費用,取自然對數(
),重新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與原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驗證本研究回歸結果較為穩健。



五、異質性分析
(一)基于不同股權性質的分析
將樣本按照股權性質不同分成兩組,分別為國企和民企兩大類,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從回歸結果看,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企業創新能力與ESG表現的回歸系數均為正數,且在 1% 的水平顯著,說明企業好的ESG表現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在民企中均會對企業創新能力產生促進作用。國企的ESG表現與創新能力的回歸系數略高于民企,表明在國企中,ESG對企業創新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上市民營企業相較于未上市民營企業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可以滿足企業創新活動的資金需求,例如發行債券或股票等。對于國企,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高質量發展,國企會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和更高標準的要求,以引領經濟發展的作用。但是國企的代理矛盾更為嚴重,企業創新活動往往帶來高風險,企業管理層為了業績指標或面臨晉升壓力,不愿意進行企業創新。提高ESG表現有利于緩解國企的代理矛盾,尤其是近年來,對國企領導的考核標準從單一指標轉為綜合指標,提高國企ESG表現,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從而促進企業創新。


(二)基于企業所在地區分析
為研究我國不同地區上市企業的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系,參照沈小波等的方法將樣本按照企業所在地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然后分地區分別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的回歸系數均顯著,且為正數,表明無論哪個地區的企業,高質量的ESG表現均對企業創新能力有促進作用。兩者的回歸系數顯示,ESG表現對企業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由高到低為:東部、中部、西部。這種結果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這些因素可能包括東、中、西部的市場競爭程度不同,地區政策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不同地區企業類型不同等。


(三)進一步分析
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僅表現在創新的投入和產出方面,為了進一步研究ESG表現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引入被解釋變量企業創新效率( RDE )和企業創新質量( (RD0) 。參照姚立杰等[8]的方法,采用(申請專利總數加1取自然對數)/(研發支出加1取自然對數),計算出衡量企業創新的效率指標( RDE )。參照曹春方等的方法,用企業下1年專利他引次數加1取自然對數,計算出衡量企業創新質量的指標( RDQ )。從回歸結果看,企業ESG表現,不管對創新效率還是對創新質量都具有正面效應,進一步證明了企業高質量ESG表現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


六、研究結論
企業高質量ESG表現能夠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融資約束在企業ESG表現與企業創新能力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市公司中,國企相較于民企,高質量的ESG表現,對企業創新能力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東部地區的企業,高質量ESG表現對企業創新能力的推動作用強于中、西部企業。
從政府的角度,政府應該完善ESG披露的相關政策,并且對高質量ESG表現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從而推動企業提高ESG表現。同時應該完善ESG的評分標準。當今ESG評分標準并未統一,不同機構進行的ESG評分有不同的側重點,ESG評分的差異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判斷,從而降低ESG表現對企業創新的推動作用。因此,政府應統一評分標準,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企業的角度,管理層應該更加重視社會責任,積極踐行政府出臺的有關綠色實踐倡議,以提高企業的ESG表現,從而推動企業創新、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投資者的角度,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應該更加關注企業ESG表現,以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季鵬,李葉.ESG評級分歧對企業綠色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4,43(10):119-128.
[2]王治,彭百川.企業ESG表現對創新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2,38(24):164-168.
[3]李井林,陽鎮,陳勁,等.ESG促進企業績效的機制研究:基于企業創新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1,42(9):71-89.
[4]SenS,BhattacharyaBC,KorschunD.Theroleof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trengthening multiple stake-holderrelationships:A fieldexperiment[J].Journal ofthe Academy ofMarketing Science,2006,34 (2):158-166.
[5]李志斌,邵雨萌,李宗澤,等.ESG信息披露、媒體監督與企業融資約束[J].科學決策,2022(7):1-26.
[6]方先明,胡丁.企業ESG表現與創新: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23,58(2):91-106.
[7]沈小波,陳語,林伯強.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扭曲對中國能源強度的影響[J].經濟研究,2021,56(2):157-173.
[8]姚立杰,周穎.管理層能力、創新水平與創新效率[J].會計研究,2018(6):70-77.
[9]曹春方,張超.產權權利束分割與國企創新:基于中央企業分紅權激勵改革的證據[J].管理世界,2020,36(9): 155-168.
責任編輯:田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