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5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6-8949(2025)08-0180-03
0 引言
交通運輸事業在國民經濟系列中起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的作用,是服務性行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社會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汽車客運站作為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基礎設施,通常位于城鄉的交通樞紐位置,見證了城鄉的發展變遷,承載著豐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不僅為公眾出行創造便捷條件,同時也為促進各地區之間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汽車客運站創新發展是融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舉措
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各種運輸方式在分工的基礎上協作配合、優勢互補的有機結合[2,是現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展望203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國123快貨物流圈”(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基本建成,基本建成交通強國[1]。因此,面向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愿景,立足新發展階段,完全、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3,是汽車客運站破解當前生存危機,拓展發展新空間、新渠道,擴大多樣化高品質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
2汽車客運站面向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新發展的任務要求
2.1重塑治理體系:汽車客運站創新發展的制度保障
在推動汽車客運站融入并引領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進程中,重塑治理體系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治理體系作為組織運作與管理的綜合性框架,其構成要素一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與保障體系,共同構成了支撐汽車客運站創新與變革的堅實基礎[4]。
組織體系作為治理體系的主體,其核心在于構建一個高效、協同、適應性強的組織架構,確保各層級、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暢通與資源共享,為治理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制度體系則是治理體系有效運行的根本保障,通過制定科學、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規章制度,為組織行為提供明確指導與規范,確保治理活動的合法性與規范性。
運行體系作為治理體系的實施路徑,其關鍵在于構建一套靈活、高效、響應迅速的運行機制,以應對市場變化、技術革新及政策調整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確保治理活動能夠持續、穩定地推進。評價體系則作為治理成效的衡量標尺,通過設立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標準,對治理活動的實施效果進行定期評估與反饋,為治理體系的持續優化與改進提供有力支撐。
保障體系作為治理體系的堅強后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及資源保障機制,為治理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確保在面臨各種挑戰與風險時,汽車客運站能夠迅速應對、有效化解,持續推動治理體系的創新與發展。
2.2重塑服務體系:汽車客運站創新發展的內涵增長支撐
服務體系作為新時代下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變革方向,其深遠意義遠不止于表面形式的更新,而是深刻觸及服務本質與產業生態的重塑。這一模式通過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服務流程的精細優化,旨在構建一個既保障服務便捷性、流暢性與個性化需求,又兼顧社會整體福祉與人文關懷的綜合性服務體系。在此過程中,服務體系不僅關注于提升單次服務體驗的質量與效率,更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推動整個產業鏈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實現服務效能與產業競爭力的雙重飛躍[5]。具體而言,重塑服務體系在汽車客運站的應用,意味著將傳統以“站”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為以“人”為核心,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無縫銜接、高效協同的服務生態。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如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平臺等,精準把握旅客出行需求,優化服務資源配置,確保服務供給的精準性與時效性。同時,注重服務過程中的情感交流與人文關懷,營造溫馨、舒適的候車與乘車環境,讓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來自服務體系的溫暖與尊重。
2.3重塑業態體系:汽車客運站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
業態體系,作為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核心驅動力,其動態性、時代性與戰略性的特征尤為顯著。它不僅是生產要素配置優化的新優勢體現,更是產業形態迭代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在這一體系中,各類資源要素得以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為產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能。
對于汽車客運站而言,重塑業態體系不僅是適應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探索智能化、融合化、高效化、綠色化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業態體系的重塑,汽車客運站能夠打破傳統邊界,實現與鐵路、民航、水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構建起覆蓋全鏈條、全要素、全場景的現代綜合交通服務生態。
這一過程,不僅要求汽車客運站具備高度的戰略眼光與前瞻思維,還需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政策導向。
3汽車客運站面向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新發展的實踐進路
汽車客運站運營企業必須充分錨定國家發展戰略和交通強國建設與發展需求,緊扣公路客運服務定位,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以汽車客運站治理體系、服務體系、業態體系的重塑為著力點,從多維度使用新技術、引入新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等共同打造汽車客運站對標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新發展的高度、深度、廣度和溫度,因地制宜調整供給結構、發展模式和增長動力,全面提升汽車客運站對構建社會發展新格局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支撐力與貢獻度。
3.1 錨定國家戰略,重塑汽車客運站治理體系
3.1.1把握新任務,重塑汽車客運站治理體系
經過數十年的高質量快速發展,我國陸路、水路、空路等各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體化發展的態勢日趨顯現,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格局基本形成。因此,作為交通運輸事業有機組成部分的汽車客運站,亟需從服務交通強國建設與發展戰略出發,立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探索創建跨領域協同、跨區域銜接、跨層級響應、跨方式融合、全要素參與、全流程管理、結構協調平衡、機制開放融通、反應靈活快捷的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3.1.2重塑治理體系:長期戰略,全方位推進汽車客運 站革新
(1)立足運營的角度,以數智新手段推進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再造,持續優化機構改革和資源結構配置,打破思維藩籬,串聯各治理環節中的“信息孤島”和“數據碎片”,強化信息共享與數據互聯互通能力,形成以提升資源統合與規模經濟效應為中心的組織體系,夯實治理體系的主體。
(2)從發展戰略、社會文化、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四個維度構建制度體系,形成以業務流程為基礎,與社會文化價值理念相融合,與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進程相結合、相適應的全面、系統、可操作的制度管理辦法、制度體系架構和標準化的制度文本,強化治理體系的執行依據。
(3)在多方參與和跨領域協同上下足功夫,培育汽車客運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渠道,形成由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參與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有活力”的運行體系,明晰治理體系的實施路徑。
(4)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和諧社會構建要求、生態環境保護狀況、民生保障水平、基層群眾滿意度等向度構建規范化、精細化、體系化的立體網狀評價體系,打造治理體系的衡量標準。
3.2緊扣定位與科技,重塑汽車客運站服務體系
(1)通過“智改數轉網聯”改造提升汽車客運站出行服務設施與功能,構建網絡化、便捷化、多元化的“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服務布局體系。優化汽車客運站與民航、鐵路、水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一體融合銜接的協同聯程聯運服務模式與設施建設,以及與公交、出租車、旅游巴士、社會車輛等的無縫銜接換乘服務功能,發揮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整體高效協同服務優勢。
(2)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城鄉空間結構、人口分布和公眾出行需求特點,優化汽車客運站空間布局和服務區域網絡。改變過往“單一大站”的布局形式,完善以城市樞紐公路客運站為核心,縣(市)普通公路客運站為節點,鄉鎮村公路客運停靠站場、便捷車站和招呼站為補充的汽車客運站空間布局,打造“定線客運”和“按需客運”服務區域網絡,形成“大站集散、一站多點、多點串聯”功能完備的出行服務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汽車客運站設施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3)聚焦汽車客運站的服務屬性,“傳統服務”提質與“數字服務”創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注重“傳統服務”與“數字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合理規劃站內相對獨立又緊密銜接的旅客出行區、旅客換乘區、車輛站務區、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區布局,科學設計建設人、車、貨分流又互不交叉影響的高效運行通道;不斷完善站內無障礙設施、集散銜接設施等人性化便民服務設施,滿足各類旅客的出行需要。實施高度集約化與品質化管理的“智能車站系統”建設。“智能車站系統”包含信息服務、客運管理、公共交通、車輛管理、應急救援管理等多個子系統,各子系統協同發力打造“智慧車站”,實現汽車客運站的運輸服務和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提升購票、安檢、檢票、乘降和司乘及站務管理等公眾出行體驗的智能化服務品質以及汽車客運站自身運營效率。
3.3立足需求與創新,重塑汽車客運站業態體系
(1)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汽車客運站,有地段繁華、人流集中和消費潛力巨大的明顯優勢,具有較高的商業開發價值。要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富余土地、房屋、空間等場地資源,通過自營、招商引資、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建設涵蓋商超、餐飲、文創研發與運營、休閑娛樂、酒店住宿、旅游票務與集散、公交換乘、出租車與社會車輛停蓄換乘、共享交通工具停放、汽車租賃等多元業態的商貿旅游綜合服務體,提供“出行 + 換乘 + 休閑 + 購物”一體化和一站式的商貿旅游交通服務,實現“站、商”融合化高質量多業態集群發展。
(2)有較大作業場地面積的汽車客運站,要充分利用場地面積大的優勢,實施精準分區運營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保障客運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引入物流、加油站、新能源充電等商業模式,將富余場地空間改建為物流倉儲和汽車后服務等業態空間,拓展貨物和郵件快件托運、倉儲、分揀、配送以及為社會車輛提供維保服務、加油與充電等多種業態,打造“一站多能”的新型業態模式,實現降本增效。
(3)縣、鄉鎮、村的汽車客運站和停靠點要充分利用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和場地資源,合力打造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業態。以“站”為載體,推動客運、貨運、郵件快件寄遞等業態融合發展,實現“客貨郵同站”,賦能農文旅產業鏈上的農業觀光旅游、鄉村研學、農副產品倉儲、物流和銷售流程一體化建設與發展,支撐引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服務三農發展,推動共同富裕。
4結語
汽車客運站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地對標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愿景,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晰使命擔當,理清任務要求,找準路徑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汽車客運站治理體系、服務體系、業態體系的重塑為著力點,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系統推進汽車客運站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綠色可持續創新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交通強國建設與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EB].中國政府網,2022.
[2]馬廣文.交通大辭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汪曉東,李翔,王洲.《人民日報》署名文章: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21.
[4]楊述明.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的五種基本構成[J].江漢論壇,2015.
[5]新時代人文經濟學[R].新華網,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