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需求多元化趨勢漸顯,綜合加能站發展成大勢所趨。
未來,綜合加能站將會出現怎樣的投資建設勢頭?各類型投資者又將怎樣抓住這一機遇呢?有專業人士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我國綜合加能站的數量達到全部加油站總數的10%以上;到2030年,我國有超過30%的加油站轉型為綜合能源服務站。若參照2024年底我國境內加油站最新統計數據11.06萬座,考慮到近年來國內加油站總數逐年減少的因素,今年國內綜合加能站有望破1萬座。
就LNG加氣站而言,未來,隨著我國東部沿海LNG接收站的逐步完善,南方LNG加氣站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繼續提高,就像有預測數據顯示的那樣達到 75% ,到2027年達到 90% ,國內充換電行業將迎來迅猛發展,直接加速充換電站的投資建設步伐。由于具備較為良好的經濟效益,未來光伏電站將規模化推進。
總之,隨著我國能源需求多元化趨勢的逐漸體現,綜合加能站在我國的能源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傳統能源站向綜合加能站發展已成為當下的一大趨勢。

綜合加能站發展是大勢所趨
據中國石油油氣市場模擬與預測價格重點實驗室的權威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激增至4000萬輛。這一數字背后,是對汽柴油更為明顯的替代效應。有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與LNG重卡共替代汽、柴油超5000萬噸。在中國成品油消費拐點已然提前到來的現實下,2025年,國內汽柴油消費則會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存量燃油汽車的加速替代而更快地步入下行通道。
未加能站的數量達到全部加油站總數的 10% 以上;到2030年,我國有超過 30% 的加油站轉型為綜合能源服務站。若參照2024年底我國境內加油站最新統計數據11.06萬座,考慮到近年來國內加油站總數逐年減少的因素,今年國內綜合加能站有望破1萬座。
綜合加能站建設規模將顯著擴大
面對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市場造成的沖擊,加油站作為燃油銷售、交通補能、零售消費的傳統中心,生存空間正被不斷擠壓。為了順應市場趨勢,滿足新能源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加油站必須積極尋求轉型,向綜合加能站的方向邁進。
基于當前的發展態勢,未來幾年,我國綜合加能站的建設規模將顯著擴大。在城市地區,綜合加能站的布局將更加緊密地結合城市規劃和交通需求,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園區等區域將成為重點建設區域,以滿足城市居民和企業的多元化能源需求。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地區的能源需求將不斷增加,綜合加能站將逐步向鄉村地區延伸,為這一地區的交通、生產、生活提供清潔和便捷的能源服務。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綜合加能站的規模將不斷擴大。大型的綜合能源樞紐將逐漸涌現,集多種能源生產、儲存、配送設施于一體,具備更強的能源供應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這些樞紐將成為城市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南方LNG加氣站發展潛力巨大
就LNG加氣站而言,2025—2029年國內增儲上產能力不斷增強,氣田產量將屢破新高。2025年,中俄東線將達產380億立方米/年,預計國內天然氣供應持續寬松。同時,國內多套LNG裝置上馬,國產產能基數增加。國內LNG接收站建設投產加快,進口量將逐年增加,LNG進口成本將逐步降低。
預計未來5年,LNG車用消費量提升至4473萬噸,消費占比提升至 71% 。近中期看,LNG重卡爆發式增長是驅動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有預測認為,2025年至2030年,國內重卡市場將迎來一波銷售熱潮,LNG重卡保有量有望快速提升。到2030年,LNG重卡加氣量有望實現翻倍增長。
未來,中國石化將大力發展LNG加氣站直供業務,構建“石化氣一石化運一石化用”一體化直供經營模式,以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從地域上看,未來,隨著我國東部沿海LNG接收站的逐步完善,南方LNG加氣站發展潛力巨大。
“十五五”氫能交通仍處于培育期
對于加氫站來說,由于2024年11月中國首部《能源法》正式通過,氫能被納入能源管理體系,意味著氫能將被作為能源管理而不僅僅是危化品。可預見的是,氫能管理部門長期缺位的問題將被解決;氫能產業的發展將更加有序;產業投資建設有望提速,加氫站等氫能交通領域的市場空間仍較為廣闊。
未來,預計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魯晉豫等省的加氫站建設持續領先。
但是,在整個“十五五”期間,國內氫能交通仍處于培育期。
充換電站、光伏電站將規模投建
預測顯示,2025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保有量持續增加。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75% ,到2027年將達到 90% 。這對于國內充換電行業的發展十分利好,充換電站的投資建設合作將有長足發展。
預計“十五五”期間,隨著交通部門電力消費的高速增長,電力將成為終端第一大能源品種。但在國內充電行業內部將會迎來一個“行業洗牌期”,會引發市場大量并購重組機會。
在中國,換電作為一種替代充電的方式,在重型車領域具有極大潛力。
在綜合加能站里的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未來較長時期取決于其投資的經濟性。據測算,自用比例越高經濟性越好,并非裝機規模越大收益越高。自用比例 80% 以上時,“自發自用 + 余電上網”項目的經濟性較好。
光伏電站發電應用不會對建筑物原有屋面造成影響,改造及投資回報周期適中,具備較為良好的經濟效益。對加油站的節能減排起到良好助力,未來可以進行規模化推進。
多能融合, 智能化與創新將成主題
未來,在能源供應方面,綜合加能站將呈現多元化能源融合的趨勢。除了傳統的油、氣能源供應外,電能、氫能等清潔能源的占比將不斷增加,形成油、氣、電、氫等多能互補的供應格局。加油站將增加充電樁、加氫站等設施,滿足不同類型新能源汽車的補能需求。同時,天然氣加氣站會與電能、氫能等結合,為車輛提供多樣化的能源選擇。
技術創新將加速上演
在技術創新方面,綜合加能站將配備更加先進的智能監控與管理系統,實現對能源生產、儲存、配送和消費等環節的實時監測和精準控制。傳感器、物聯網技術等將被廣泛應用于收集和分析各種能源數據,優化能源的調度與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
未來,制加氫一體化模式將被越來越多的采用,有望推動加氫成本的降低。隨著氫能安全技術的突破,更多市場主體會繼續增加加氫服務。
充換電技術將整合自動充換電、高壓快充等前沿技術,呈現三種趨勢。
其一,自動充電技術規模化應用。無人駕駛出租車、網約車會越來越多,通過視覺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配合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等環境感知設備,有望實現充電口的精確識別與定位、機械臂插拔過程中的柔順控制。
其二,換電技術前景廣闊。電池材料和技術不斷改進,結合換電模式下電池集中管理、均衡充電、統一維護等措施,換電電池的壽命、補能效率等優勢明顯,同時將實現多種乘用車型電池互換、不同車型電池共享電池架,換電更加便捷。
其三,充電產品繼續衍變。在充電產品方面,大功率、低噪聲、強兼容、智能高效的充電設備將成為趨勢,用以滿足充電客戶“好、多、快、省”的充電需求,同時兼顧成本均衡。
目前,對于新型的充換電技術,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對無線充電、自動充電和移動充電等領域進行研究和布局,部分已開始投入試點應用。如黑馬原力推出了儲充一體式的移動超充機器人,可在多個場景下為新能源汽車進行快速充電,打破了以往依靠固定充電樁補能的方式,實現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的轉變。
未來的充電網將擺脫傳統增長路徑,車網互動將鏈接眾多新能源汽車用戶共同參與到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中。通過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讓大量新能源汽車形成一個巨大的“充電寶”,在電網負荷高峰時向電網反向供電。能夠有效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
儲能技術作為一體化綜合能源站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不斷升級。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的儲能電池將得到廣泛應用,提高儲能系統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降低儲能成本。同時,新型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固態電池等將不斷涌現,為綜合加能站的儲能提供更多的選擇。
產業融合,市場格局將深刻變化
未來,隨著綜合加能站建設規模的擴大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其市場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未來將出現更多的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它們將整合能源生產、供應、銷售等多個環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這些服務提供商,不僅具備能源供應的能力,而且將提供能源管理、節能咨詢、設備維護等增值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的能源需求。
綜合加能站將與交通、物流、商業等其他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在交通樞紐、物流園區等地建設綜合加能站,為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提供能源保障;與商業中心、停車場等結合的綜合加能站,提供停車、充電、購物、餐飲等一體化服務,打造多元化的商業生態。這種深度融合,將促進產業間的協同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隨著能源市場的逐步開放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綜合加能站還可能參與到能源交易中。通過與電網、分布式能源項目等進行能源的買賣和交易,實現能源的優化配置和價值最大化。同時,能源共享模式將得到探索和實踐,多個綜合加能站之間可以共享儲能設施、充電設施等,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并降低成本。
緊跟能源轉型趨勢投資
針對綜合加能站領域的投資,投資者應緊跟能源轉型趨勢、把握市場需求變化。
注重投資方向與合作機制
投資者要注重投資方向。重點關注綜合加能站的建設與運營,特別是在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園區和交通樞紐等區域。這些區域能源需求旺盛,且具備較高的市場潛力。同時,綜合能源服務項目要取得良好發展,必須系統謀劃、重點布局。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精心規劃業務布局,確保發展方向清晰、重點突出,提供多元化集成服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進而提升競爭力。例如,在提供傳統加油、加氣服務的基礎上,要積極拓展充電、換電、加氫和光伏發電等新型能源服務,打造“油氣氫電”多位一體的綜合能源站。
投資者要注重線上線下融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服務效率,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體驗。此外,創新商業模式是關鍵。投資者應積極探索適應市場變化的商業模式,如光儲充放一體化模式、多能源耦合服務型模式等,為項目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通過這些努力,綜合能源服務項目將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而且為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投資者要注重合作機制。建議投資者積極尋求與政府、傳統能源企業、技術公司等多方的合作,共同推動綜合加能站的建設與運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政策風險,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培養專業團隊十分關鍵
就光伏電站投資而言,要注意積累管理經驗、培養團隊。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合計277.57GW,環比增加 27.98% 。
未來,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規模化推進光伏電站發電。但宜采取自主投資模式,為主動發展新能源業務積攢運行管理經驗、培養自己的專業團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傳統加油站向綜合能源供應站轉型趨勢明顯。未來,傳統加油站根據場地情況增加充換電業務,可選擇光伏 + 充電換電互補,能更好地利用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同時,增加充換電服務費等收入,充分利用谷段電力,提高光伏電站收益。積極搭建綜合能源消費場景,探索加油站、光伏電站、電力科技公司、新能源車企等新型合作模式。
總之,未來幾年,我國綜合加能站的建設和發展將更加緊迫和重要,規模將擴大。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的持續加強,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綜合加能站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石杏茹znshixingru@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