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轉型,堅定不移
貴刊第7期觀察《兩會看“雙碳”》一文,及時、深入地分析了全國兩會在“雙碳”方面的引導性政策,有看點。2025年全國兩會圍繞“雙碳”目標,從制度、市場、金融、產業等多個維度發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在制度體系構建上,持續推進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全面落地,制定出臺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預算管理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豐富完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為“雙碳”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在碳市場建設方面,政策力度顯著加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迎來擴容,推動交易規模倍數級增長。同時,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更趨活躍。
在綠色金融領域,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交易量預計突破5億噸,是去年的2.5倍,碳價預計較去年上漲 50% 。CCER市場迎來爆發期,新增超500個減排項目,撬動千億元級碳資產開發。
在產業轉型方面,政策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深度脫碳,推動產業鏈從“高耗能、低附加值”向“高技術、綠色溢價”轉型。同時,鼓勵發展風光氫儲一體化基地。
這些具體政策的引導,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加速轉變。

關稅風暴,油氣震蕩
石油大學 鄒詩友
貴刊第8期封面報道《關稅風暴下的油氣突圍》,時效性強,具有很強可讀性。當前,美國政府加征關稅、推動頁巖油增產等一系列措施對全球石油市場形成沖擊。加征關稅的消息傳出后,多數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呈現斷崖式下跌。4月7日,WTI主力期貨油價跌破60美元/桶,為自2021年4月以來首次。
此次關稅政策的復雜性與多變性,對行業形成嚴峻挑戰。從長期來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仍將在能源供應體系中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短期內,行業需直面價格波動、成本上升、投資萎縮等多重難題。
油價下跌將直接導致能源行業投資萎縮,油價低迷將加劇全球石油產量減少與供應替代不足的問題。從供需關系來看,產量下降雖可能促使價格回升,但在價格反彈前,企業投資意愿持續低迷。此外,資本市場動蕩使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銀行等貸款機構對能源企業的信貸審批更為嚴格,或將進一步限制企業的資金獲取能力。
總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使能源行業面臨短期陣痛與長期轉型的雙重挑戰。短期內,行業需應對油價波動、成本上升、并購停滯等問題;長期來看,需通過供應鏈區域化、業務多元化、政策靈活化等策略,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發展機遇。
《哈特能源》
歐盟面臨能源安全困境,或重啟俄羅斯天然氣
2025年4月14日刊
俄烏沖突三年多后,歐洲的能源安全依然脆弱。美國液化天然氣在2022一2023年歐洲能源危機期間,填補了俄羅斯供應缺口。但如今,特朗普動搖了二戰后與歐洲建立的關系并將能源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歐洲企業開始擔憂依賴美國將成為新的風險。在此背景下,歐盟大型企業高管開始提出進口部分俄羅斯天然氣。當前,歐洲的天然氣進口選擇十分有限,與LNG巨頭卡塔爾增加供應的談判陷入了僵局。雖然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但其發展速度仍不足以讓歐盟感到安心。

《油氣投資》
AI沖擊!全球能源體系如何破局?
2025年4月15日

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指出,AI將在未來十年深刻重塑能源行業,不僅將大幅推高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而且將帶來降本增效、減排和技術創新等機遇。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翻倍,部分國家受影響尤為顯著。為滿足增長,多元化能源供應將成為關鍵。AI既可能加劇能源安全風險,如網絡攻擊和關鍵礦產需求上升,又可成為應對工具。若應用得當,AI有望實現減排并加速能源技術突破。
油價網
歐佩克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
預期
2025年4月14日

4月14日,歐佩克下調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路透社稱,這是2024年12月以來的首次下調。歐佩克發布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稱,此次調整主要基于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以及近期美國宣布的關稅政策對石油需求的預期影響。報告顯示,歐佩克將2025年日均石油需求從145萬桶下調至130萬桶。預計在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增長中,125萬桶來自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
《亞洲油氣》
美撤銷BP與殼牌委內瑞拉項目許可
2025年4月18日刊
特朗普政府撤銷了BP和殼牌在委內瑞拉水域的天然氣項目許可證。這兩個項目跨委內瑞拉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國境,屬于兩國共有,旨在利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水域的天然氣基礎設施,為該國液化天然氣廠供應天然氣。此前,這些項目許可證由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政府持有,由美國前總統拜登頒發,且不受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政策影響。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斯圖爾特·楊近日表示,將尋求上訴。
《E+P》土耳其、巴基斯坦將勘探世界第四大
石油和天然氣儲層
2025年4月10日刊
在2025年巴基斯坦礦產投資論壇上,巴基斯坦與土耳其簽署協議,將聯合競標位于Makran和Indus盆地的40個海上區塊,或將揭開其海上石油天然氣儲藏的面紗。此次合作,涉及巴基斯坦三大能源公司與土耳其國有企業TPAO。它們將聯合參與海上勘探。據報道,這一儲藏經過三年調查后被評為全球第四大儲層,僅次于委內瑞拉、沙特和加拿大。若能開發,或將改變巴基斯坦四分之一人口仍處于貧困的經濟結構。盡管其潛力巨大,但過去國際石油巨頭反應冷淡,主要原因是安全成本高企、回報風險不明。
(于洋)


全球首次
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來自北京、上海、寧夏等地的20支機器人隊伍參賽。
經過2小時40分42秒,“天工Ultra”率先撞線,獲得冠軍。但官方完賽名單里的機器人只有六家,成功率約為30%。社交媒體刷屏的“機器人翻車合集”,其至成了本次馬拉松的歡樂源泉。但在這場奔跑中,中國科技的進度條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
供圖/視覺中國

焦點
中國石化首次在海外發布世界能源展望報告
4月21日,中國石化在沙特阿拉伯首都舉辦了“2025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系列報告海外發布會”。本次會議共發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60》《中國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2025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3份英文研究報告。這是中國石化第三次在沙特舉辦海外發布盛會。《世界能源展望2060》,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發布的世界能源中長期展望報告。
中國海油中標印尼區塊 中標
印度尼西亞能源部日前宣布,已向中國海油、BP、INPEX等多家企業授出5個戰略性油氣區塊的開發權,旨在扭轉該國長達十年的產量下滑趨勢。中國海油聯合體成功獲得西巴布亞的Gaea和GaeaII區塊。據印尼官方數據,Gaea區塊預估儲量為96億桶石油或71.8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GaeaII區塊則擁有85億桶石油或35.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中國石化新材料項目在海南投產 投產
日前,中石化(海南)聚酯新材料有限公司PBST生物可降解材料工業示范項目投料試車并成功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是中國石化在海南省布局的全球首套6萬噸/年連續生產PBS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工業示范裝置,采用中國石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工藝技術,力學強度、耐熱性和阻水性能更加優異,可廣泛應用于農林業、食品包裝、醫療衛生等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美國最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宣布裁員 裁員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康菲石油公司4月22日宣布,計劃實施裁員措施。此舉正值該公司以230億美元完成對競爭對手馬拉松石油公司的收購后,著力控制成本并推進運營精簡。裁員規模尚未確定,但預計將在第四季進行。此次裁員反映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煉廠正在上演倒閉潮 倒閉

伍德麥肯茲最新發布的《全球煉油廠關閉威脅分析》,揭示了行業轉型期的殘酷現實:至2035年,全球21% 的煉油產能(1840萬桶/日)可能被迫退出市場。這一系統性風險源于石油需求峰值臨近、碳成本激增與技術迭代的多重擠壓,不同區域與資產類別的生存能力呈現顯著分化。根據2030年的預期凈現金利潤率,伍德麥肯茲已確定465個篩選煉油廠中的121個“有關閉的風險”。
中國海油刷新我國超深水鉆井周期 紀錄

4月16日,中國海油宣布在我國南部海域的一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鉆井作業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國3500\~4000米超深水鉆井周期紀錄。此次突破,驗證了我國自主深水鉆完并完整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超深水鉆完井領域的“優智”技術實力,對推動深水油氣資源規模性增長、支撐我國原油穩產2億噸目標、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刊速遞
江蘇油田發布第一屆感動油田人物
4月15日,中國石化江蘇油田舉辦“致敬五十年、奮進新油田”第一屆感動油田人物發布會。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江蘇油田始終以找油報國為己任,砥礪前行、艱苦奮斗,用苦干實干書寫了一部“我為祖國獻石油”“為美好生活加油”的壯麗史詩,涌現出了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英雄楷模。此次獲獎的10個感動油田人物和團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發布會現場,楊蓮、王強、周鳳翱、蘇北盆地頁巖油攻堅項目組、田明、虞建業、陸鋒、丁忠健、張再雙、施徐生10個獲獎人物和團隊的故事一一呈現。親情、友情、愛情與石油情深度融合,碰撞出大愛的火花,將感動時刻帶向高潮。
江蘇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江蘇油田分公司代表鐘志國在講話中指出,感動油田人物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是石油精神石化傳統的深刻注解,是江蘇油田“正念、正心、正氣、正言、正行、正能量”的“六正”文化內涵的充分彰顯。
鐘志國強調,要以此次感動油田人物發布表彰為契機,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樹牢精神坐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石化傳統,持續厚植“六正”文化底蘊,引導激勵廣大干部員工燃旺精神之火、鼓足奮斗之氣,朝著打造奮進新油田目標闊步前行,不斷開創油田高質量二次創業新局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化新篇章、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江蘇油田新的更大貢獻。
(文/陸曉如)
第八屆中國國際管道會議在京舉辦
近日,第八屆中國國際管道會議(CIPC)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會議以“綠色、智能、融合、發展”為主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全方位加強管道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培育我國能源管輸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加快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規模化應用,促進以科技創新支撐能源管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管道已成為全球能源運輸的核心基礎設施,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已超越國界,唯有團結協作、攜手同行,方為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由之路。歷經七屆沉淀,中國國際管道會議已成為全球能源管道行業的思想高地,成為引領行業潮流、推動創新突破的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平臺。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偉在開幕式上表示,國家管網集團愿與各國同仁一道打造好這一平臺,健全常態化國際交流機制,共筑技術創新聯盟、共建綠色發展生態、共拓全球市場藍海,讓能源脈搏跳動得更加強勁、讓發展紐帶聯結得更加緊密,為推動世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幸福美好生活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管網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何仲文主持開幕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文/于洋)
數字
1.4億噸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一季度,進口原油1.4億噸,同比下降 1.5% ;進口天然氣406億立方米,同比下降 10.0% 。
49.55億個
4月21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中國綠色電力證書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49.55億個。
46人
截至4月28日,伊南部霍爾木茲甘省阿巴斯港市沙希德拉賈伊港發生的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46人死亡、1200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