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業應著力提升手工外委監測管理水平,助力環保工作上臺階。
自行監測是指排污單位為掌握本單位白 的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等情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組織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
自行監測作為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和當前政府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目前,石化企業人工自行監測工作主要有自身實驗室自行監測和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監測兩種方式。
自行監測是企業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
及時向社會公開污染物排放狀況,既是企業應履行的法律責任,也是其自證守法的有效手段。
2013年,環境保護部發布《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環發[2013]81號),提出自行監測是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企業成為環境監測的責任主體。為落實企業在環境監測方面的主體責任,在修訂《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時均將自行監測納入了要求,明確了自行監測為排污單位應履行的法律責任。
生態環境部印發的《2020年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幫扶指導方案》,要求2020年10月底前,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根據《2020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要求,按照“時間隨機、對象隨機”的原則,組織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評估、抽測和比對監測工作。
2021年發布并實施的《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明確要求排污單位應自行開展監測工作,保存不少于5年的監測記錄,并對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不得篡改和偽造。
石化企業作為污染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地方政府對其排放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化企業按照排污許可證自行監測管理要求以及環評批復、污染物排放準則以及監測技術規范等,結合實際生產情況開展自行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石化企業自行監測存在的問題
由于企業環保管理的不到位或者第三方監測機構的人員、設備和技術手段的不足,目前自行監測仍然存在一些質量不高、不符合政府規范的問題。
一是企業自行監測方案不完整、不規范。完整、準確的自行監測方案是有效開展自行監測的基礎。不少企業制定的自行監測方案包括外委部分存在內容不完整、不規范的問題,如方案中未及時更新環評批復要求、排放限值標準變更等重要信息;監測點位、監測指標、監測頻次、執行的排放標準不符合《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石化行業》(HJ853-2017)、行業自行監測指南及排污許可證的要求。
二是第三方監測單位手工監測數據質量不高。企業在與第三方監測單位簽訂外委合同時往往以價格高低取舍,部分監測機構在拿到任務后以低成本完成監測工作,出現少做漏做監測項目或者監測頻次不符合要求等情況。例如,企業監測點位較多,第三方監測機構不按照監測計劃完成相應數據的監測,對于高點位廢氣排口的污染因子第三方監測機構不按照監測頻次要求完成監測甚至出現涉嫌造假的情況,監測人員未到現場采樣直接出具監測報告;第三方監測機構使用的監測方法不標準或更新不及時、記錄不規范,監測報告中監測項目的監測方法、監測儀器設備等信息與自行監測方案信息不一致。
三是企業主管人員管理責任不落實。企業自行監測一般歸口環保管理部門,設專人負責自行監測并且負責外委監測的采購和日常監督管理。企業根據自行監測方案簽訂合同將一部分監測任務外委給第三方監測機構。第三方監測機構根據對企業自行監測方案的理解自行安排監測時間采集數據。一些主管人員對監測任務完成進展跟蹤不到位,甚至監測報告是否按期提交、監測結果是否合格等不及時督促,企業外委監測管理存在真空現象,影響監測質量。
此外,還存在企業生產單位對實施日常監測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提升自行監測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石化企業自行監測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強化教育、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優化選商,精細管理、從嚴考核,扎扎實實做好自行監測,為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夯實基礎。
開展常態化自查,及時更新自行監測方案內容。企業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做好法律法規、標準識別,及時更新自行監測方案中執行的標準內容。建設項目環評報告及批復等,是自行監測方案編制的重要依據。企業應常態化自查環評報告及批復的履行情況,及時將環評報告及批復的要求更新到自行監測方案中,同時組織生產單位開展裝置自行監測點位的規范性監測,包括廢水排放口、廢氣監測斷面及監測采樣孔的規范性,確保污染因子按照頻次要求采樣,強化監測數據的可靠性。
充分了解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條件,優化選商機制。在邀請第三方監測機構進行服務前,企業需要主動了解其基本情況、核實資質證書有效期并確認委托的監測因子是否在其證書能力范圍內;查看第三方監測機構的信用評級,確保邀請的機構在近兩年未發生因監測被行政處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第三方監測機構的軟硬件信息進行現場調研,如機構的設備情況、實驗室環境、人員規模等;走訪第三方監測機構的以往客戶,調研其在服務期間的滿意度。
加強教育,增強企業員工自行監測的責任主體意識。石化企業管理層要充分認識監測過程合規、監測結果合理有效的重要性,加大相關監測案例的宣講,強化自行監測的責任主體教育;落實各個生產單位自行監測的主體責任,讓生產單位負責人對屬地裝置的依法合規排放負責等,并且開展自行監測的相關培訓,建立專兼職管理隊伍。
實施第三方監測精細管理,確保自行監測的質量。企業應將第三方監測納入日常監管的范圍,在日常監測過程中安排人員現場全程監督,如監督其采樣是否符合標準、技術規范要求;及時跟蹤監測結果,對監測結果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審核,確認其是否和現場工況一致,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將第三方監測機構的原始監測記錄電子檔收集存檔,定期抽查原始監測記錄,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可追溯;組織環保管理專業人員定期抽查監測流程,組織基層環境保護人員交叉互查,跟蹤外委監測及監測結果,確保外委監測工作的可靠性。同時,從嚴考核自行監測,建立健全企業環保部門、運行部、生產裝置三級自行監測管理責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