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亞州,大大小小的書店不計其數,或許是在商業繁華地帶,或許是在街角小巷。每家書店都有它獨特的氣質,這些氣質從書店的選書人風格可以窺見一二。“選書人”這一概念出自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東京本屋》一書,其工作是結合具體的環境和讀者的需求選擇書籍并進行擺放。本期雜志,我們帶著對書店業的敬意和喜愛,對話了誠品書店蘇州的選書人團隊,請他們來分享誠品書店是如何選書的。
Q:請您介紹下誠品書店蘇州選書的大致流程。從接收選書任務到最終確定書單,中間需要經過哪些環節和步驟?
A:現代社會信息的流量呈爆炸式的增長,書籍也一樣,而誠品蘇州每一本入選的書目,都是一場選書人從海量信息中提煉精華的旅程。我們的選書人團隊固定持續收集出版社即將發行的新書清單及重點書籍,并結合自身經驗判斷,讓書籍能在誠品書店得到好的推薦機會。我們選書力求覆蓋市場關注的主題性、作者議題的獨到性等因素,借由多維度角度篩選,最終形成誠品的書單,繼而獲得讀者的青睞。
Q:在選書過程中,誠品書店蘇州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是書籍的內容質量、作者的知名度、讀者的反饋,還是其他方面?能否舉例說明這些標準在實際選書中的應用?
A:我們最看重的是書籍的內容質量,其他如作者自身影響力、文字敘述多樣性以及議題豐富度也會納入考量。關于作者影響力的部分,誠品書店蘇州尤其側重本地作家,例如蘇童就常被選書同事們列為重點推薦對象。
誠品書店蘇州有自己的專職選書人嗎?如果有,誠品書店蘇州如何培養更多的選書人才?
A:誠品書店蘇州開業至今,所有書籍都是由書店采購團隊來做挑選。但其實,在誠品書店蘇州這個大家庭里,每位書店同事都可以是選書人,我們歡迎同事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對于選書這份工作,我們認為閱讀的累積厚度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員工在書店工作一段時間后,會養成自身閱讀的習慣,同事之間也常常互相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大家就像一個閱讀共同體,在潛移默化中,我們對于書籍文字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對書籍的風格判斷也會越來越準確。

Q:書店選書和個人選書不一樣,是否會考慮市場需求和銷售潛力?如何平衡書籍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
A:雖說書店的生存離不開銷售,但是我們的選書仍會以“內容”為優先,其次才會考慮市場需求和銷售潛力。至于如何平衡書籍的藝術價值與書店的商業利益,我們從誠品書店本地的閱讀市場反饋得出一個結論:一本內容很好的書籍或許短期內無法立即產生商業價值,但我們仍會積極推廣。比如借由主題策展的契機,結合陳列、主題展區、場景優化等方式,來提升優質書籍的曝光機會。事實證明,這樣的好書所帶來的后續的讀者響應,是與其內容相匹配的。

Q:誠品書店蘇州定期推出的《誠品選書》欄目,每期推薦10本書,這些書一般是如何擬定的?
A:通常書店采購團隊會先從每月出版的新書中挑選推薦書單,包含中文、外文、少兒類書籍。最終呈現在《誠品選書》欄目中的圖書,要歷經“三輪篩選”—從初選、深度討論到終審,從載體到觀點,從策題到裝幀。我們力求選出具有原創性、獨特性、重要性、影響力或質感的誠意之作來推薦給我們的讀者朋友。
Q:選書人不僅是書籍的篩選者,也是閱讀推廣的重要力量。請介紹下自2022年起誠品書店蘇州與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聯合推出的“尋找城市選書人”活動。
A:誠品書店蘇州與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一直都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彼此推廣閱讀的理念也十分契合。“尋找城市選書人”項目通過設定專題圖書,在園區重點交流文化場所展出,并提供讀者借閱服務。在“尋找城市選書人”活動中,我們通過誠品書店擅長的企劃詮釋能力,以及舉辦各類文化沙龍的豐富經驗,邀請蘇州市民來到誠品書店蘇州,在這個空間里,實現人、空間和閱讀的聯動,從而連接起讀者與書籍文化的橋梁,進而推動全民閱讀落地生根。
自2015年落地蘇州,誠品書店蘇州始終不忘創始人吳清友的初心,以“人文溫度”為底色,在書與非書之間堅守十年。從深夜書房到藝術講座,從支持推廣本土作家到與各個行業的跨界合作策展,誠品書店蘇州始終活躍在閱讀一線。未來,誠品書店蘇州將繼續與讀者共寫閱讀,一起感受人文、藝術、創意與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