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蛇教給我們的道理
◎〔美國〕奧贊·瓦羅爾
與人類的皮膚不同的是,蛇的皮膚無法隨著它的生長而生長。蛇的一生中,它的軀體會逐漸長大;終至某一時刻,它必須蛻去舊皮,換上新的。
這個過程非常難受,很不舒服。蛇會不停地蜷曲扭動,直到徹底與舊的軀殼分離,再從中爬出來。如果一條蛇能成功地完成整個過程,舊皮就會被舍棄掉,取而代之的是鮮艷的嶄新外皮;如果沒能蛻皮成功,蛇就會失明甚至死去。
前半生,我就曾經蛻掉過好幾層皮膚:火箭科學家、律師、法學院教授、作家和演說家。在每次轉型之前,我都會有非常難受的感覺——某些事不對勁了,我會作出一些大大小小的調整。但某一時刻,我的舊皮膚再也無法容納內在的成長,曾經合理的選擇不再合理。
比如,我從火箭科學專業轉到法律專業的時候。我在大學里念的是天體物理專業,后來加入了“火星探測漫游者”計劃的執行團隊。我非常熱愛這項使命,也喜歡為了把探測車送上火星表面而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墒俏也幌矚g那些必修的理論數學課與物理課;我對天體物理學的熱忱漸漸消散了,轉而對社會中的“物理學”越來越感興趣。盡管這意味著我必須放棄傾注在火箭科學上的4年時光,但我還是決定去上法學院。放棄舊的,我會暫時失去平衡;可如果不放棄,我會失去自我。
我們往往會把自己與外在的那層表皮混為一談,可表皮不是我們。那層表皮只是目前我們碰巧披在身上的東西,昨天它是合適的,但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不再合適了。我們抓著不喜歡的工作不肯放手,簡直是在消耗我們的靈魂。為了留在我們自行修建的名叫“現狀”的舊皮膚之中,我們犧牲掉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確實,不少人在本該堅持下去的時候放棄了;如果只是遇到一點兒困難或失敗了一兩次,那你不應該放棄。然而,如果你反復去做行不通的事,或是當一件事情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你卻依然緊抓著不放——你今天要做什么,非得受到昨天所做事情的轄制嗎?
蛻掉舊皮確實是非常痛苦、非常難受的。舊皮膚給了你確定感,你已經被它保護了好幾年,甚至是好幾十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漸漸化作你的身份,因此換上一層新皮膚,意味著你要忍受痛苦改變自己。
當我們在一件事情上已經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資源之后,就不肯輕易改變放棄。我們就像一條頑固的不肯蛻掉陳舊死皮的蛇——即便嶄新的皮膚正在迫不及待地生長成形。
如果你感到自己活得很沉重,如果你感到很難繼續適應舊模式舊關系舊想法,如果你對原本熟悉的生活感到厭倦,你很可能到了該蛻皮的時候啦!
一旦你毅然站起身來,任由清風把蛻掉的舊皮片片吹散,你將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把“不是自己”的那部分舍棄掉,你就能看見一個嶄新的真正的自己!
(選自《為自己思考:終身成長的底層邏輯》,有刪改)
◆技法點睛
類比推理是指把具有相似特點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由已知事物的某種特性推論出被類比事物也具有同樣特性,進而證明觀點。運用類比推理需注意以下三點:
1.精選類比對象。運用類比推理時,要選取與論點有相似特征且為大眾所熟知的事物,盡可能找出多個類比點,按照主次輕重等邏輯聯系詳略有度地布排并闡述,最后進行推理,論證論點。
2.相似性要實質相關。類比的事物與論點之間的相似屬性必須是本質的、與論點緊密相關的,不能僅依據表面相似進行類比,否則會導致論證缺乏說服力。
3.類比推理只能證明或然,并非必然。科學研究中,類比推理的結論一般還要運用其他論證方法來佐證。運用類比論證,絕對化結論下不得,絕對化話語說不得。
文中,作者扣住蛇與人一生均需“蛻皮”,換取一個“新我”的類比,論證了一個道理:人為了成就一個嶄新的自我,必須忍受不舍與痛苦,拋棄安穩甚至舒適的“現狀”,聽從內心的呼喚,不斷進擊,突破舊我,成就新我。
學子佳作
合作共贏
◎黃吳戟
翻開《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烽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人們津津樂道于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東風”,周瑜的“苦肉計”“連環計”,卻往往忽略了這場戰役最為璀璨的智慧結晶——孫劉聯盟。正是這一戰略,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范例。這不僅是一場軍事較量,更是一首合作共贏的壯麗史詩。
很多人誤以為合作是“1+1=2”,但赤壁之戰證明,真正的合作是“1+1gt;2”。面對曹操大軍壓境之勢,劉備僅有兩萬余人馬,東吳水軍也不過三萬,若各自為戰,劉備必被曹操吞并;東吳孤軍奮戰,也難以持久。于是兩家締結盟約,如同兩根細繩擰成一股堅韌的繩索——諸葛亮借東風、周瑜指揮火攻、黃蓋詐降、龐統獻連環計……曹軍不習水戰、遠道疲憊的弱點,在聯軍精心設計的火攻戰術下被無限放大??梢姡献鞑皇呛唵蔚馁Y源堆砌,而是多種優勢的化學反應。
合作的智慧在當今社會依然熠熠生輝。經濟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孤立發展。今天,國家推動東西部協作,以東部沿海的技術與中西部的資源形成互補;“一帶一路”倡議連接各國發展需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全球治理新范式……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言:“真正的勝利不是戰勝他人,而是與他人共同提升?!比祟愐淮未巫C明:面對復雜挑戰,孤軍奮戰終將力不從心,唯有攜手合作才能開辟新天地。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合作的價值同樣重要。一道數學難題可能讓某個學生束手無策,但集體討論往往能碰撞出思維火花;科學實驗中的分工協作可以突破個人能力的局限;文體活動中的團隊配合更能創造意想不到的佳績。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痹谥R爆炸的今天,跨學科思維備受關注,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依賴于多元視角的交融與協作。我們既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要提升傾聽、交流的合作素養,這正是時代賦予青年的重要課題。
從赤壁的烽火到現代社會的復雜網絡,合作始終是發展的催化劑。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它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胸襟;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哲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超越零和思維,構建“美美與共”的協作生態。讓我們以孫劉聯盟的智慧為鑒,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中書寫更多合作共贏的精彩篇章,讓合作之光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江蘇蘇州市望亭中學】
◆點評
作文開篇從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切入,運用類比推理,強調了合作“不是簡單的資源堆砌,而是多種優勢的化學反應”;接著延伸至當代社會,通過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等實例,展現合作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價值;再聯系學習生活,強調合作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經據典,說服力強。結尾發出呼吁,升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