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民眾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檢測技術作為確保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各項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采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勢在必行。基于此,相關部門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應用的價值,提出有針對性的應用措施,為全面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夯實基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污染物的侵害,主要是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有害微生物等,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能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為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已經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方式。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應用的價值
(一)預防農產品污染
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會受到各種污染物的侵害,而采用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能快速發現污染物,預防其進入市場,保障農產品的安全性。例如,化學檢測技術可檢測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使農藥殘留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二)保障消費者健康
農產品是消費者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將直接威脅到消費者的健康,而科學采用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可保證農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例如,采用氣相色譜儀等設備可檢測農產品中的農藥含量是否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損害,維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發揮檢測技術的價值。
(三)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已成為影響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采用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可維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使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場占有率。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的應用還可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檢測農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指導農民合理施肥、用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應用的措施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技術應用措施
1.定性分析技術應用措施。農殘定性分析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促使檢測人員快速識別農產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質,為后續的檢測工作提供方向。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化學顯色反應,其根據反應顏色的原理,判斷農產品中是否存在該有害物質。例如,膽堿酯酶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有抑制作用。當這些農藥存在時,它們會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影響其催化神經傳導代謝產物(如乙酰膽堿)的水解過程。產生的水解產物與顯色劑反應生成有顏色的物質(如黃色)。在此期間,為提高定性分析的準確性,需要重點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操作技能。
2.定量分析技術應用措施。農殘定量分析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可明確農產品中某種有害物質的含量,評估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縣級農殘定量分析主要采用NY/T761-2008標準,試樣中的農藥主要是經乙腈提取,有機磷類農藥用丙酮定容,火焰光度檢測器(FPD)檢測;有機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等農藥用固相萃取柱分離,正己烷定容,電子捕獲檢測器(ECD)檢測;二類勻是雙柱保留時間定性,7890A色譜工作站外標法定量。
(二)儀器檢測設備應用措施
1. 1% 天平。 1% 天平是精密的稱量儀器,用于準確稱量農產品的質量。德國梅特勒PL2002/01是高性能的 1% 天平,具有準確度高、穩定性好、操作簡便等優點,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可運用 1% 天平稱量農產品樣品的質量,為后續的檢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此期間需定期對 1% 天平進行校準和維護,保證其準確度和穩定性符合要求。使用 1% 天平進行稱量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避免操作不當導致的誤差,稱量前應確保天平處于水平狀態,清除稱量盤上的雜物,稱量過程中應避免振動、氣流干擾等。
2.高速勻漿機。高速勻漿機是用于將農產品樣品粉碎、勻漿的設備,弗魯克FA25是高性能的高速勻漿機,具有轉速高、勻漿效果好、操作簡便等優點。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可運用高速勻漿機將農產品樣品粉碎成均勻的漿體,為后續的檢測工作提供合適的樣品。此期間需按照農產品樣品的性質檢測要求,選擇轉速進行勻漿。轉速過高容易導致樣品過熱或損壞,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轉速過低則會導致勻漿效果不佳,影響后續檢測工作的進行。同時,定期對高速勻槳機進行清潔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清潔工作應徹底細致,避免殘留物對后續檢測工作的影響,檢查設備的磨損情況、緊固性,為設備的良好應用提供支持。
3.氣相色譜儀。安捷侖7890A氣相色譜儀能精準檢測出農產品中殘留的多種農藥成分,精確分析農藥殘留的種類和含量。檢測前需要對農產品樣品進行制備,包括提取、凈化等步驟,保證目標物能被有效提取并送入氣相色譜儀進行檢測,按照檢測需求對安捷侖7890A氣相色譜儀進行參數設置,完成色譜柱的選擇、進樣量的確定、檢測器溫度的設定等工作,采集數據后對其進行專業的分析處理,得出準確的檢測結果,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檢測技術應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況
按照《桃江縣2023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桃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對全縣各大蔬菜基地、水果采摘園、小規模種植戶、農貿市場、會議期間指定酒店進行了取樣,共抽檢樣品2205批次,膠體金檢測樣品1105批次,農殘定性分析2205批次(農商城1批次呈陽性,華美達1批次呈陽性),定量分析402批次(檢出農藥24批次,其中,23批次未超限量值,1批次無最大限量值),農藥殘留綜合合格率為 99.92% 。配合市檢測中心例行監測抽樣168批次。例行監測抽檢過程中,蔬菜、水果全年抽樣1916批次,生產基地813批次,市場1103批次。監督抽查抽檢期間,蔬菜、水果全年抽樣289批次,生產基地116批次,市場171批次,運輸車2批次。
(二)檢測措施
針對蔬果的農藥殘留檢測,遵循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科學原則,確保監測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監測對象涵蓋生產基地、小規模種植戶、批發市場(含農貿市場)以及會議期間指定的酒店,從上述對象中抽取2205批次蔬菜(含菌類)和水果作為檢測樣本,檢測范圍側重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殘留情況,依據《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GB/T5009.199-2003)標準執行檢測。定量分析過程中,監測對象包括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含農貿市場)以及運輸車輛中的蔬果,從上述對象中抽取402批次蔬菜和水果作為定量分析的樣本,采用《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NY/T761一2008)方法進行檢測,判定依據遵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21)的相關規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檢測的過程中,主要采用1/10天平及農殘速測儀LZ-1310;有機磷類和有機氯類等農藥檢測過程中,采用1% 天平(德國梅特勒PL2002/01)、高速勻漿機(弗魯克FA25)、氣相色譜儀(安捷侖7890A)設備。
(三)檢測結果
本次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從第一季度監測結果來看,檢測出農藥腐霉利5批次,均在限量值范圍內,未出現超標現象,但檢出批次較多。腐霉利是一種廣譜內吸性低毒殺菌劑,對多種病蟲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成為蔬果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農藥;從第二季度例行監測結果來看,定性分析1批次呈陽性(豇豆),留樣進行定量分析,檢出農藥聯苯菊酯;定量分析檢測出農藥聯苯菊酯2批次、百菌清1批次、腐霉利3批次,共6批次;除豇豆中聯苯菊酯含量無法判定外(GB2763-2021標準中無最大殘留限量),其余5批次均在限量值范圍內;從第三季度例行監測結果來看,定性分析1批次呈陽性(冬棗),會議期間在指定酒店抽樣,因樣品量少,無留樣做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中2個樣品檢測出農藥甲氰菊酯,3個樣品檢出溴氰菊酯,3個樣品檢出聯苯菊酯,1個樣品檢出百菌清,2個樣品檢出腐霉利,4個樣品檢出氯氟氰菊酯;13個樣品除西瓜中溴氰菊酯含量無法判定外(GB2763一2021標準中無最大殘留限量),其余批次均在限量值范圍內。從第四季度例行監測結果來看,定性分析合格率 100% 。

(四)建議措施
1.重視風險排查。本地農產品種類繁多,如水稻、草莓、藍莓、弼猴桃、黃桃及各種蔬菜等,根據當地需求確定風險排查的品種;針對媒體高度關注的農藥殘留中的某些特定成分進行更為細致和深入的排查,運用風險評估模型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科學評估,發布風險預警信息,為相關部門和消費者提供決策參考,核實風險情況,保證農產品質量符合安全標準。
2.加強種植業基地的農藥管理。種植業基地是農產品生產的重要源頭,其農藥使用情況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因此,加強種植業基地的農藥管理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基礎,此期間應明確禁用和限用農藥的清單,對于禁用農藥堅決禁止在種植業基地中使用,對于限用農藥嚴格控制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采用農藥使用記錄制度,要求生產基地詳細記錄農藥的購買、儲存、使用等情況,根據農藥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加大對種植業基地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力度,確保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符合安全標準,對于檢測中發現的問題農產品,科學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防止其流入市場。此外,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鼓勵種植業基地采用此類技術替代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3.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巡查檢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大巡查檢查的力度,對種植業基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檢查,使其嚴格遵守農藥使用的相關規定。此期間需制訂巡查檢查計劃,明確巡查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等要素,確保巡查檢查工作能全面覆蓋到所有的種植業基地。同時,重視對巡查檢查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專業素養和執法能力,要求巡查檢查人員詳細記錄每次巡查檢查的情況,全面研究巡查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為制定改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對于在巡查檢查中發現的超量超規使用農藥等違規行為,采取嚴厲打擊措施,責令整改、罰款、吊銷生產許可證等,有效遏制違規行為的發生,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秩序。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民眾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工作中需要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膠體金檢測、儀器設備檢測等技術,全面準確掌握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為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檢測技術的應用也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注重檢測技術的標準化與規范化管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達到預期目的。
作者簡介:羅小軍(1975一)女,湖南桃江人,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