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U414.1文獻標識碼:ADOl:10.13282/j.cnki.wccst.2025.01.009
文章編號:1673-4874(2025)01-0033-04
0 引言
熱裂縫被認為是瀝青路面在溫度急劇變化地區(qū)中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當瀝青混凝土(AC暴露于極端溫度(炎熱夏季、寒冷冬季)時,會產生熱應力。熱應力會導致AC產生裂縫,甚至可能導致路面過早的破壞。為了確定熱應力值,需要了解瀝青材料的低溫收縮系數(CTC)和熱膨脹系數 (C T E) 。 C T C 和 C T E 可以定義為單位溫度變化下,單位體積的收縮量/膨脹量與原長度的比值,是評估瀝青混凝土熱性能的重要參數。近年來,針對CTC系數和C T E 系數的試驗研究逐漸受到關注,以優(yōu)化路面設計并提高其抗裂縫能力。
AC在高溫環(huán)境下的熱膨脹特性對道路的平整性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1。研究表明,高溫下的熱膨脹可能導致材料變形和路面開裂,從而影響道路的長期使用性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通過蠕變順應性和松弛模量評估了瀝青混凝土的熱開裂性能,并分析了溫度、空隙率
、骨料類型3等因素的影響。不同配合比的瀝青混凝土的CTE顯示,集料類型和瀝青成分顯著影響C T E 值。優(yōu)化配方可以有效控制材料的熱膨脹,減少高溫條件下的變形。
低溫收縮可能導致材料開裂,尤其在寒冷氣候區(qū)域4。研究顯示,從不同公路段采集的圓柱形試件在溫度從0℃降至-25℃時,直徑減小,應變隨溫度線性變化。瀝青混合料的成分、級配及骨料類型對 C T C 值的影響顯著,而測量位置、方向和材料類型的影響不明顯。適當的骨料和優(yōu)化材料配合比可以顯著降低 C T C 值,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
CTC和 C T E 是評估AC在溫度波動下的熱應力/應變的關鍵參數。大多數熱裂縫模型/工具通過蠕變順應性和(或)松弛模量評估熱裂縫性能5,并假設瀝青材料具有線性CTC和 C T E 。這一假設需要進一步驗證,并應研究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溫度、AV和骨料類型等。
以往研究指出,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材料類型、骨料級配以及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對于 C T C 和 C T E 的溫度效應,研究發(fā)現其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受到材料類型和空隙率的顯著影響。比如空隙率對 C T E 無明顯影響,但隨著空隙率的增大,瀝青混合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顯著降低。此外,瀝青混合料的低溫開裂性能也受骨料類型和瀝青類型的影響,通過優(yōu)化骨料級配并采用改性瀝青,可有效提升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進而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整體性能[7]。
綜上,合理控制AC的熱膨脹和收縮性能對提高路面耐久性至關重要。大多數研究僅關注了在水平方向的CTC值和 C T E 值,而對于交叉各向異性(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差異)研究較少。此外,骨料類型和骨料級配等因素的影響也尚未明確。本研究通過使用現場和試驗室壓實的瀝青試件,對這些未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1材料及方法
1.1樣品制備
1.1.1現場取樣與試件制備
從南湛高速公路廣西段路面中段取出直徑為100mm、高度為50mm的圓柱體試件。在試驗室內使用鋸切割試件,得到的試件 A V 測量值在
,平均為 5.2% 。試件使用AC混合料制備,最大骨料尺寸為25mm,其中含有 35% 的再生瀝青路面(RAP)材料,瀝青黏結劑摻量為4. 4% ,并且約 5% 的材料粒徑
1.1.2垂直與水平方向試件的制備
為研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差異,分別制備了不同尺寸的圓柱體試件:垂直方向使用直徑為100mm、高度為150mm的試件,水平方向使用直徑為100mm、高度為 50m m 的試件,試件的 A V 值平均為5.3% 。試驗結果用于對比不同方向上的CTC值和C T E 值差異。
1.1.3不同試驗條件下的試件制備與測試
1.1.3.1 A V 值的影響
采用試驗室壓實的直徑為
高度為50mm的圓柱體試樣研究 A V 的影響。混合料取自南湛高速公路廣西段
建設時的儀器監(jiān)測段,混合料中含有 35% 的RAP材料,瀝青黏結劑摻量為混合料重量的 4.4% 。準備了三組試驗(每組三個試件),平均 A V 值分別為 1.4% 5.5% 和 9.7% ,標準差分別為 0.3%.0.4% 和 0.4% 。
1.1.3.2骨料類型的影響
AC由瀝青和骨料組成,因此骨料類型的變化可能會影響AC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本研究采用玄武巖、河流沉積物和砂礫三種不同類型的骨料評估對 C T C 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瀝青占混合料重量的 4.5% 。測得的骨料平均體積密度分別為2.75、2.67和2.63,水吸附能力分別為 1.5%.0.5% 和 0.9% 。使用試驗室切割的直徑為150min、高度為50min的圓柱體試件。在此過程中,忽略了不同骨料的吸水能力差異,試件的平均 A V 值為 5.1% (標準差為 0.3% )。三種類型的骨料混合料均按照如圖1所示的級配制備。

1.1.3.3 骨料級配的影響
采用三種不同級配的玄武巖骨料,以評估骨料級配對AC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影響,混合料中使用了 4.7% 重量比的瀝青黏結劑。三種混合料的級配如圖2所示。從施工現場收集了SP-Ⅱ、SP-Ⅲ和 SP-Ⅳ級配的散裝混合料,確保所有三種混合料的物理性質一致,僅級配不同。試件的平均 A V 值為 4.9% (標準差 0.4% )。試件通過壓實機制備,在試驗室切割成直徑為 150m m 高度為50mm的圓柱體試件。

1.2 試驗程序
1.2.1試件的溫度膨脹與收縮測試
將兩個LVDT黏在圓柱體試件表面,在
55℃內,對三個試件進行試驗。每個試件使用一次冷卻周期和一次加熱周期,每個周期共有五個溫度增量(溫度增量每次變化15℃)。在每次溫度變化后,試件內的溫度需要等待大約4h,冷卻或加熱的速率為
整個試驗過程中,使用LVDT對溫度和變形進行連續(xù)記錄。
1.2.2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 C T C 和 C T E 測試
在溫度-20℃~55℃內,對三個相同的試件進行試驗,將兩個LVDT黏在圓柱體試件的曲面上,為避免重力影響,試件水平放置,試驗方法同上。
1.2.3 A V 值對 C T C 和 C T E 的影響測試
選用試驗室壓實的直徑為150mm、高度為50mm的圓柱體試件,測試溫度范圍為20
,沿試件的水平方向測量CTC值和 C T E 值。盡管已得出CTC值和 C T E 值在較大溫度范圍內為非線性變化,但在20℃~40℃溫度范圍內,熱膨脹和收縮的變化被認為是線性的。通過式(2)和式(③)計算得出的線性假設誤差值分別為 1.87% 和1.26% ,遠小于本研究中測試結果的最大標準差 11% 。因此,在20
內,CTC值和 C T E 值被假設為線性變化。在測試過程中,在每次溫度差變化15
后,試件內的溫度需要等待大約4h,冷卻或加熱的速率為0.5℃/min,使用LVDT對溫度和變形進行連續(xù)記錄。
1.2.4骨料類型對CTC和 C T E 的影響測試
為了評估不同骨料類型對CTC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選用玄武巖、河流沉積物和砂礫三種類型的骨料。試驗溫度在20
,通過LVDT記錄溫度與變形的數據。結果顯示了不同骨料類型對試件熱膨脹和收縮性能的影響。
1.2.5骨料級配對CTC和 C T E 的影響測試
為了研究不同級配的骨料對 C T C 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分別對
和 S P-I V 級配的玄武巖骨料試件進行測試。測試條件和程序與前述相同,通過對比不同級配條件下的試件表現,分析骨料級配對CTC值和CTE值的影響。
2結果分析
2.1溫度對CTC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
不同溫度范圍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如表1所示,其標準差(
為
. C T C 值和 C T E 值在不同溫度下并不恒定,CTC值為
, C T E 值為
,生成最佳擬合曲線。


式(1和式(2)的決定系數
分別為0.999和0.9047,表明統計結果可靠。由于最佳擬合曲線并非線性,因此在較大溫度波動情況下,線性假設可能不適用。
(1)
(2)
2.2垂直與水平方向CTC值和CTE值的差異
在
,AC試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C T C 值和 C T E 值如圖3所示。圖3(a)顯示,水平方向的CTC值普遍小于垂直方向;圖3(b)顯示,水平方向的C T E 值均小于垂直方向,并且變化趨勢平行。整體而言,水平方向的CTC值和CTE值比垂直方向的值低 4.7% 。

水平CTC值和 C T E 值低于垂直值可能是由于骨料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時,平坦面的面積更大,從而使瀝青含量相對增加,導致水平方向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較低。因此,瀝青含量的微小減少可能會導致CTC值和CTE值的降低。需要進行統計試驗以評估 C T C 值和 C T E 值變化的顯著性。
采用25 ℃~40℃的試驗數據,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 C T C 值和 C T E 值沿水平方向的下降情況。CTC值和 C T E 值的
值(原假設為真的概率)分別為0.13和0.365,均 gt;0.05(5% ,因此原假設成立(原假設為平均值相等),故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
2.3 A V 值對
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
測得三種不同類型試件的平均 C T C 值和 C T E 值,如圖4所示。對于 A V 值為 1.4%.5.5% 和 9.7% 的試件, C T C 值分別為 3.35×10-5、3.
和
,對應的標準差分別為
、0.
和
。這表明, C T C 值隨著A V 值的增加而降低, C T E 值也隨著 A V 值的增加而降低。較高 A V 值的材料內部存在更多的空隙,隨著單個顆粒的伸長,其會稍微填補這些空隙,但不會顯著影響整個試件的尺寸,這可能是導致 C T C 值和 C T E 值較低的原因。然而,需要進行統計測試來進一步驗證這種下降趨勢的顯著性。


采用成對t檢驗分析 A V 值對 C T C 值和 C T E 值下降的影響,原假設為任意兩組試件的 C T C 和 C T E 平均值相等。不同 A V 值的混合料 C T C 和 C T E 的"
"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成對比較的"
"值均 gt;0.05 因此,原假設成立,這意味著在 95% 的置信區(qū)間內,CTC值和 C T E 值在不同 A V 值的試件之間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盡管圖4顯示了 C T C 和 C T E 隨著 A V 值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這種變化在統計上并不顯著,表明 A V 值對試件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影響不顯著。


2.4骨料類型對CTC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
骨料類型對AC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如圖5所示。河流沉積物、玄武巖和砂礫混合料的平均 C T C 值分別為"
"、"
"和2.88 ×"
",對應的標準差分別為"
"、0. 04×"
"和"
"。這表明,使用河流沉積物的混合料具有最高的 C T C 值,而使用砂礫的混合料具有最低的CTC值。
采用成對t檢驗分析不同骨料類型對CTC值的影響。原假設為任意兩種混合料的CTC平均值相等。不同骨料類型 C T C 和 C T E 的"
"值,如表3所示。結果顯示,所有"
"值均 lt;0.05(5%) ,因此原假設不成立。在95% 的置信區(qū)間內, C T C 值和 C T E 值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骨料類型對 C T C 值和 C T E 值有顯著影響。

河流沉積物、玄武巖和砂礫混合料的平均CT值分別為2.73x10-5/℃、2.39x10-5/℃和2.23x10-5/℃,其標準差分別為 0.04x10-5/℃、0.03 x 10-5/℃ 和0.001x10-5/℃。這表明,河流沉積物混合料的 CTE 值最高,而砂礫混合料的 CTE 值最低,CTC 值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


3結語
本研究探討了溫度、各向異性、氣孔率、骨料類型和河流沉積物、玄武巖和砂礫混合料的平均 CTE值分骨料級配對AC的CTC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以應用于熱應力計算中,并得出以下結論:AC的 C T C 和 C T E 隨溫度變化呈非線性趨勢,其中CTC值在溫度范圍-20℃~55℃呈現凹形變化,而CTE值則呈凸形變化。統計分析顯示,AC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C T C 和 C T E 值無顯著差異。此外,孔隙率 (A V )和骨料級配對 C T C 值和 C T E 值的影響不顯著,但骨料類型對這兩個參數的影響顯著,其中使用河流沉積物的骨料表現出最高的 C T C 值,而使用砂礫的骨料表現出最低的C T C 值,表明骨料類型在AC熱性能優(yōu)化中具有關鍵作用。研究還表明,在較大溫度波動下,線性假設可能不適用,需考慮非線性效應以更準確地預測AC的熱應力。盡管不同試件的 C T C 值和 C T E 值存在差異,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差異在統計學上并不顯著,表明試件條件對AC性能的影響在某些范圍內較為有限。
參考文獻
[1吳小雙.基于多相夾雜理論的水泥混凝土熱膨脹系數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
[2]王麗麗,于昂,馬翔,等.不同壓實程度的大空隙瀝青混凝土空隙細觀特征[J].上海公路,2024(2):141-146,257-258
[3]劉繼漢.考慮細骨料率的水工瀝青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3
[4]陳華.水工瀝青混凝土低溫收縮系數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J].江西建材,2020(10):18-19,24.
[5]余地.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性能衰變特性及機理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6]陳占權,李波,任小遇,等.瀝青混合料熱膨脹系數的測量方法及影響因素確定[J]中外公路,2019,39(3):199-207.
[7]王躍久.瀝青混合料抗低溫開裂性能評價方法綜述[J].交通科技與管理,2024,5(19):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