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U657文獻標識碼:A DOl:10.13282/j.cnki.wccst.2025.01.062
文章編號:1673-4874(2025)01-0211-03
0 引言
隨著裝配式理念在建筑行業的日益推行,承插式盤扣支架憑借其高承載力、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公路水運、房建、橋梁結構等模板支撐體系中。但對于細肢高聳結構,其施工支架承受風荷載大,穩定性要求高。另外,對于需要進行上下多層支架體系設計時,如何保證標準化間距的盤扣支架能適應不同層高的施工要求,是支架設計時需考慮的難題。
1工程概況
某碼頭泊位廊道高
,廊道底部永久支撐體系由柱體及柱間橫梁結構組成,柱體為方形柱,截面尺寸為0.9 m×0.9m,柱體設置于碼頭水上預制板梁結構上,柱體外緣于預制板梁邊緣最小距離為 0.2m. 柱間橫梁截面為矩形,尺寸為0.
,柱體斷面間距為
,柱體及柱間橫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永久支撐體系斷面間距均一致,在立面支點位置編號共20個軸,其中8號軸支撐體系為高度最大的單排支點,高度為
。8號軸支點結構構造圖如圖1所示。
2支架設計難點
2.1支架穩定性要求高
依托工程位于濱海地區,風壓相對較大,需對其風荷載進行計算后,組合至支架承載力驗算中。另外,支架搭設高度大,縱向長度小,故支架長細比較大,需驗證支架整體穩定性滿足使用要求。
2.2柱間橫梁分層施工組織要求高
在柱體不同標高處設有柱間橫梁,柱間橫梁平面投影位置均重合,施工過程采用柱體與柱間橫梁交替施工的施工流程,詳見圖2。因此,如何設置通用型的柱間橫梁支架,保證下層柱間橫梁不影響上層橫梁施工,是保證整體施工工期的關鍵。


2.3部分支架無法落地難題
柱體一側外緣與基礎預制板梁邊緣距離最小僅為0.2m ,無法在柱體外側進行落地盤扣支架的布置,需采取其他措施對盤扣支架基礎處理,保證柱體外緣具備施工支架及平臺。
3支架設計
3.1支架布置及荷載計算
根據《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JGJ/T231一2021),采用盤扣支架作為支撐架時,需計算永久荷載及可變荷載1。永久荷載包括架體自重G 1、模板自重 G2 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 G3, 可變荷載包括施工(人員)荷載
1、水平(泵送)荷載 Q2 、風荷載Q3。
架體自重根據支架布置間距確定荷載集度。目前應用較多的橫桿為1.2m及0.9m兩種規格,故取 1.2m× 1.2m較大間距布置的不利工況進行驗算,若其驗收滿足要求,則可按1
m間距進行支架布置。
按1 .2m×1.2 m的平面間距及1.5m步距進行盤扣布置。支架平面布置時,需考慮支架銜接及柱體占用空間問題。
在斷面橫向柱體位置采用1.2m跨徑跨過柱體,在柱間橫梁底部采用1.2m和0.9m跨徑進行組合。在立面縱向,為解決單排柱體支架長細比過大的問題,縱向共布置4,在增加支架長細比的同時,還可兼作施工平臺。支架總體平面布置圖如圖3所示。

的支架荷載集度的經驗取值為4.75
,故
。
模板自重按照規范取值,該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自重
。
由于柱間橫梁截面尺寸為
,寬度僅為0.5m ,并非為全部加載至1.2m范圍內的支架。此時,可進行等截面梁轉換,其等效梁高度按0.8m的一半進行取值,
,鋼筋混凝土容重為25.
,故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
。
施工(人員)荷載 Q1 取
;水平(泵送)荷載 Q2 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 G3 的 2% ,經計算后,
。
對于風荷載,需通過風壓高度變化系數、風荷載體型系數、基本風壓值來計算風荷載標準值2。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基本風壓值可按規范附錄進行確定。對于風荷載體型系數,需按多桁架的類型進行計算。多桁架的風荷載體型系數需通過單桁架系數及桁架數來計算,其計算過程按式
進行,式(1)為風荷載標準值計算公式,式(2)為多品桁架風荷載體型系數計算公式,式(3)為單桁架風荷載體型系數計算公式:


3.3支架整體穩定性驗算
盤扣支架整體高度為25. 5m ,支架立面縱向長度為
,支架整體高寬比 =25.5/4.2=6.07,gt;3( 規范建議控制值),故需對支架進行抗傾覆穩定性驗算,并增設一定的抗傾覆措施。
進行整體抗傾覆穩定性驗算時,應按混凝土澆筑前和混凝土澆筑時兩種工況進行驗算,其計算原則為在設計荷載工況下的抗傾覆力矩應不小于傾覆力矩,驗算公式為
,其中
。
在混凝土澆筑前,支架的傾覆力矩主要為風荷載作用于支架頂部的力矩,故傾覆力矩
25.
。支架的抗傾覆力矩主要為支架自重及模板重量的力矩,故抗傾覆力矩
(4.75+0.5)×1.2×4.2×25.5×0.5=337. 35 k N·m 抗傾覆力矩大于傾覆力矩,故混凝土澆筑前支架整體穩定性滿足要求。
在混凝土澆筑時,支架的傾覆力矩主要為風荷載及水平(泵送)荷載作用于支架頂部的力矩,故傾覆力矩
201.78 k N·m 支架的抗傾覆力矩主要為支架自重及模板重量的力矩,故抗傾覆力矩
1.2×4.2×25
抗傾覆力矩大于傾覆力矩,故混凝土澆筑時支架整體穩定性滿足要求。
支架整體抗傾覆穩定性均滿足要求,但為保證支架在使用過程的安全性,增強支架在濱海地區的抗陣風、抗臺風能力,采用在扣件支架設置抱柱附著的方法,每3個步距布置一層抱柱附著,將支架與施工完成的柱體進行連接,增強支架整體穩定性。
經計算,按
間距布置支架,支架立桿及整體穩定性均滿足要求,故設計的支架布置可行。
3.4柱間橫梁支撐設計與驗算
由于柱間橫梁均處于同一投影面,故將盤扣立柱設置于橫梁兩側及橫梁上,通過支架立柱上盤扣節點位置搭設雙拼槽鋼承載橫梁,在承載橫梁上設置頂托進行模板支撐,以此實現各層橫梁施工不受下層支架影響。柱間橫梁支撐設計布置如圖4所示。

承載橫梁采用雙拼C10槽鋼,槽鋼背靠背,中間間距為
,保證能通過盤扣立桿。雙拼槽鋼之間使用1cm厚鋼板在頂底部進行連接加強,保證其整體穩定性。
為保證使用過程模板體系的穩定,需對承載橫梁及盤扣節點進行驗算。
雙拼C10槽鋼承載橫梁通過有限元軟件MidasCivil進行模擬驗算,以
m區域內的模板自重、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施工(人員)荷載、風荷載進行組合,得出單根承載橫梁所承載荷載大小。
按極限荷載作用效應進行荷載組合: 1.2× 混凝土荷載 +1.4×人群荷載
風荷載,得出共需在單根承載橫梁加載15.75kN,轉換為0.5m范圍內的線荷載加載于承載橫梁有限元模型上。
經有限元模擬驗算,1.2m跨徑承載橫梁組合應力為39.0 MPa lt;205MPa(O235應力極限值),剪切應力為10.5MPa,lt;125MPa(O235剪力極限值),最大變形量為 0.244m m,lt;1200/400=3.0m ,均滿足要求。
對于盤扣節點,需進行節點焊縫剪應力驗算。根據承載橫梁有限元模型計算結果,支反力為
,故節點剪應力為
,焊縫剪應力滿足要求。
3.5部分無落地支架設計
柱體一側外緣與基礎預制板梁邊緣距離最小僅為0.2m ,無法在柱體外側進行落地盤扣支架的布置。為避免水中支架搭設,在預制板梁上設置雙拼I25a工字鋼進行懸挑,將外側盤扣立柱落于懸挑工字鋼上。懸挑工字鋼的錨固采用 10mm×100mm吊帶穿過預制板梁的間隙,在吊帶的上下兩端焊接C10槽鋼進行限位,防止懸挑工字鋼上翹。無落地懸挑支架設計布置如圖5所示。

對懸挑工字鋼進行有限元模擬驗算,根據前文計算 的立桿軸力 N=36.1kN ,將立桿軸力按節點荷載加載至 雙拼工字鋼有限元模型相應位置處。
經有限元模擬驗算,雙拼I25a工字鋼組合應力為97.4MPa, lt;205 MPa (Q235應力極限值),剪切應力為29.0
lt;125 MPa (Q235剪力極限值),最大變形量為
。均滿足要求。
4結語
本文以某碼頭泊位廊道盤扣支架為例,對依托工程支架設計的難點進行分析。針對濱海地區支架穩定性要求高的問題,通過對風荷載等各項參數進行計算,驗證支架設計的立桿穩定性及整體穩定性滿足要求;針對多層柱間橫梁施工組織難的問題,采用在盤扣節點上設置承載橫梁進行模板支撐,減少上下層柱間橫梁的相互影響;針對部分支架無法落地的問題,采用懸挑工字鋼進行支撐,避免了水中支架的施工;對承載橫梁、懸挑工字鋼均進行建模驗算,其承載力均滿足要求。依托工程已采用本文所述設計支架施工完成,方案安全可行,可為其他濱海地區高算細肢支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南通新華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JGJ/T231—2021S].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21:9.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12[S].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