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tvN新劇《未知的首爾》里,有兩句臺詞反復在觀眾心底響起:“我是因為泄氣了被放棄的嗎?還是因為被放棄了才會泄氣?”“我變成現在這樣,是因為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嗎?還是因為過這樣的生活,把我變成了這樣?”
這部由樸信宇執導,樸寶英與樸珍榮主演的新劇,借助“雙胞胎姐妹身份互換”的設定,將現實議題與情感困境層層遞進地展開,描摹當代人的自我認知與情緒困境,被觀眾譽為“年度治愈系黑馬”。該劇目前豆瓣評分8.8分,韓國本土收視率首播3.6%,上線Netflix后登頂亞太區熱播榜。
《未知的首爾》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精英白領劉未來與自由散漫的劉未知,因各自的生存困境決定互換人生的故事。姐姐未來在首爾國企忍受職場霸凌,甚至產生“跳樓受傷換取病假”的極端念頭;妹妹未知則在老家被母親輕視,因運動生涯中斷而陷入自我否定。這一設定看似老套,但編劇并未停留在表面戲劇性上,而是深入探討韓國的職場霸凌、原生家庭創傷、身份認同等諸多現實問題。
樸寶英在劇中飾演姐姐和妹妹,以及互換身份后“喬裝”的二人,相當于一人分飾四角。她以細膩的表演展現人物的微妙差別:姐姐未來眼神疲憊,語氣克制,連微笑都帶著勉強。被上司刁難時,她雙手發抖卻仍保持專業語調,將“職場忍術”演繹得讓人窒息。妹妹未知行事張揚,在辦公室可以毫無顧忌地“回懟上司”,當她假扮姐姐時,會笨拙地踩著高跟鞋并時不時偷看工作筆記,反差感十足。
與傳統的“互換人生爽劇”不同,《未知的首爾》沒有讓姐妹倆逆襲,而是讓她們在對方的世界里更深地迷失:未知闖入職場后,因不懂規則被同事排擠,甚至被迫“背鍋”;未來回到農村,才發現母親對未知的刻薄,以及自己從未察覺的親情裂痕。這種“交換后的幻滅”恰恰是劇集的高明之處——它撕碎了“別人的生活更輕松”的幻想。
這場身份互換也像是某種隱喻:在被世俗價值體系塑造、被職場吞噬的生活中,我們都曾迷失在“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焦慮中。雙胞胎的設定也因此升華為某種象征——未知和未來,像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與其說這是一場姐妹的互相拯救,不如說它講的是每個人如何在自我否定與現實壓力之間,重建一種能與自己和平共處的生活方式。
導演樸信宇用膠片感營造帶有電影詩意的真實,讓這部劇呈現一種“慢慢地講,狠狠地打”的風格——看似溫吞,卻處處鋒利;沒有暴力的轉折,卻處處隱痛;沒有口號式的金句,卻讓人深入其中想要落淚。
《未知的首爾》并非一部熱搜體量的爆款劇,但對于喜歡情感真切、質感深厚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咀嚼的好作品。